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国平 《理论月刊》2013,(2):125-131
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问题引起了较多关注,一些学者从财政分权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本文在回顾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关于政府间职能分工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观点基础上,梳理了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市场维护型财政联邦主义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分析及政治晋升锦标赛理论对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分析。最后,对市场维护型财政联邦主义和政治晋升锦标赛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追求可视政绩和自主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取向行为的双重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变量。我国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投资行为异化的一面。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异化主要与经济转型期政府主导型经济、财政分权体制、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以及政治晋升竞赛等密切相关。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就要依据地方政府职能确定地方政府投资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地方政府财力,科学设置地方政府的政绩考评体系以及建立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间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内地方保护与对外开放合作是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两个显著特征。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说明,晋升激励结构是决定中国地方政府在对内和对外行为选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条件下,中央政府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晋升锦标激励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和分割市场行为。而由于在对外合作中不存在晋升竞争的影响,使得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本文还进一步揭示了地方政府对内竞争与对外合作的动机、表现、后果,以及两种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理论研究地区经济差距变动主要是围绕资本、技术、空间因素进行讨论,运用地方政府竞争理论深入分析大国体制转轨进程中区域差异,是理论创新的一种尝试。地方政府竞争存在的基础与地方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职能分不开,目前的研究从竞争性政府、机构竞争、财税竞争和制度竞争多个层面展开,涉及的财政分权和制度变革对中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运用地方政府竞争理论深化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政府竞争作用于区域经济变动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污染事故频发,这是环境规制失灵的直接表现.在我国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以及官员"晋升锦标赛"式的制度设计下,地方政府的经济理性甚上,更多关注经济的发展.在环境规制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进行博弃.地方政府的经济理性容易与企业等组织形成特珠的"利益共同体",其结果是地方政府往往屈从于资本的意志,出现"资本挟持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丽虹 《求索》2012,(8):46-47,43
本文构建了一个财政分权视域下地方政府债务理论模型,探寻财政分权机制与转轨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机理及当前的财政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利用2010年财政部门统计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截面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省、市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最主要推动力;对县级政府而言,财政收支压力是驱动其负债的重要因素。未来的财政分权化改革应是结构性的调整和优化,而非地方政府财权的整体性持续扩张。  相似文献   

7.
"准分权"治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准分权"治理在保留中央总体性权力的基础上,通过分权、放权等形式将市场因素吸纳到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之中,为经济增长和有效治理提供了驱动力和稳定器。但同时,"准分权"治理也伴随着粗放增长、地方政府非良性竞争、公共品供给不足等治理碎片化、局部化问题,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新时代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在于制度体系建设,其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制度供给问题,更内在的是对"准分权"治理机制的完善与超越。这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治理的整体主义原则,致力于构建人民中心、党领全局、协调各方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在巩固和扩大基本制度优势的同时,进一步理顺党政、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间的权责利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农村流动人口户籍身份转化滞后衍生的新二元结构,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分化为经济性、非经济性户籍类及非经济性非户籍类。而中国式分权下的财政竞争以设置户籍门槛为工具,在晋升激励与财力约束下的地方政府,偏向于效率最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导致经济类公共服务的空间非均衡性、非经济户籍类公共服务的分割性和非经济非户籍类公共服务的低水平均衡。以财政分权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配置、融资及分配功能实现为切入点,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将基本公共服务扩大到城镇非户籍人口,需要将以人为核心作为财政分权调整的基调,以支出责任与收支结构偏向于服务于人的支出为原则,形成有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财政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与碳基能源产业形成的利益集团对我国碳减排治理具有不利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地区碳排放量的直接影响并不确定,但与地区碳基能源产业发展形成的交互作用对碳排放产生了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规模扩大不利于碳减排治理的有效开展,但碳基能源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地区碳排放利益集团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府际竞争中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失范极大地阻碍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形成了所谓的“行政区经济”,减少了地区间分工带来的收益,降低了全社会整体效率,这些弊端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被清醒认识。需要强调的是:相互间的竞争仍是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这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否则就出现无序竞争,转变为阻力。造成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紊乱的原因牵涉到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财政转移、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和绩效奖惩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对分权化后地方政府利益结构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的剖析,揭示它们对府际竞争中行为失范的重要影响,并探讨今后相关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央对地方分权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利益主体的地位日益强化,地方政府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财政支出竞争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已开始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源于财政分权,并在市场化改革、"以足投票"机制等因素的推动下形成,其带来的影响是显著的:一方面促进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提高和地方行政部门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公共产品的供给不平衡和"逆向软约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财政分权可以激励地方政府之间的适度竞争,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如果财政分权不合理,地方政府之间就会产生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13.
项目制可谓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国家治理形式,然而目前对项目制的讨论均忽视了服务型政府转型,而这也就无法清晰看到政府行为逻辑在制度演化中的异化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省级地方政府1995-2006年转型因子的实证研究发现,官僚自利主导了服务型政府转型,具体而言则包括政治晋升、财政激励和权力扩张。官僚自利导致了政府转型的异化,由服务型政府物化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主导的整体性政府变革逐渐为技术性治理所替代,这是项目制兴起的根源,也是项目制作为国家治理体制变革所遵循的"双轨制"逻辑的根源。因而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项目制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就本文研究结论而言,项目制运作应当慎用。深化服务型政府转型,加强政治架构中的常规性制度治理对于促进国家转型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郁刚 《求索》2008,(2):23-25
中国的行政分权改革给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这一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政府分权改革后的地方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在地方政府控制下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发现地方政府基于财政压力,扭曲了控制下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并因此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此相对照的是:私人控股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却较少受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余超文 《桂海论丛》2011,27(4):66-7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基于以往以政府主导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科学命题和重大战略方针,而以往地方政府官员围绕GDP所展开的晋升竞争是导致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传统治理模式和不科学的晋升考核体系下,对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出现了偏差,使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高昂代价。发挥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强激励效应,加快建立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科学的晋升考核体系、调整和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字来宏 《思想战线》2013,39(1):145-146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它通过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以及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向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发展经济的激励,并由此造就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中国财政管理体制一直在不断调整,不同阶段的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激励机制并不同,经济增长实现途径存在差别,最终经济绩效也大不一样。另外,当前公共服务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已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增长构成严峻挑战,而它们的产生又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运行有莫大关系。因此,辨识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及其效应,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可以为我们启动新一轮兼顾社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分权改革提供借鉴依据。一、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理论回顾现代财政分权理论开始于著名的"用脚投  相似文献   

17.
赵祥 《岭南学刊》2015,(1):5-10
具有经济人理性的地方政府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追求自身控制权收益最大化,从而引发激烈的政府间经济竞争,导致地方政府过度关注本地经济规模扩张,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我国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的具体方式包括提供税费与政策优惠、改善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和地方市场保护三种。为了减轻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的不利影响,有必要通过法治化途径,在改进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加大政府和官员信息公开力度,加强政府监督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有效地治理。  相似文献   

18.
刘伟章 《理论月刊》2008,(5):112-115
本文通过对转轨期县级政府制度供给的非均衡性分析,探寻了县级政府制度供给困境的根源.研究表明,集体行动的不可能、利益集团的决定性影响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是转轨期县级政府制度供给困境的根源.最后,文章力图提出适宜可行的县级政府制度供给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方燕 《人民论坛》2014,(9):63-65
政府间税收竞争是经济市场化和财政分权化的产物,反之,税收竞争也对经济体制和财政运行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间税收竞争存在的问题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众多新问题与新矛盾。构建良性税收竞争策略应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关系,依法稳定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政府间税收竞争是经济市场化和财政分权化的产物,反之,税收竞争也对经济体制和财政运行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间税收竞争存在的问题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众多新问题与新矛盾。构建良性税收竞争策略应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关系,依法稳定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