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产的视角下研究道德资本,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道德资本、在对道德作为资本的道德阈限研究上达成的一致共识。马克思曾把社会生产过程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在广义的生产视角下对道德资本进行分层,厘清道德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实现机制,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中,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至道德作为意识形式的反作用上,着力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耦合点——劳动者,对劳动者道德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的理论视域,丰富和发展生产力理论,而且有助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加强现代企业建设,提高现代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史慧明 《前沿》2011,(20):10-13
十年来对道德资本概念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在对道德作为资本的道德阈限的研究上,学者们已经初步达成了一致。进入生产领域的伦理道德是一种能带来价值和利润的非物质要素,且大量经济活动的证据表明了先进的伦理道德可以作为一种特殊资本,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少人们忽略伦理道德的因素,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解将是不全面的。马克思曾把社会生产过程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在狭义的“生产”视角下对道德资本进行分层研究,厘清道德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实现机制,不仅有助于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的理论视阈,丰富和发展生产力理论,而且有助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加强现代企业建设,提高现代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张雪娥 《求索》2011,(9):67-69
公司信用是公司履行或偿还债务的能力。保障公司信用的论争表现出内部性与外部性之争及资本效用论与资本无效论用之争二重维度。内部性保障机制是通过公司法自身的规则调整公司组织体内部利害关系人间的权利义务来保障债权,外部性保障机制是通过公司法外的规则调整公司整体与公司外部利害关系人间的权利义务来保障债权。资本效用论主张资本要素对公司信用的实现程度具有实质性作用。资本无效用论否认这一点。每重维度中均存在着非此即彼的偏激立场,这种立场是不妥的。承认内部性和外部性机制双重保护的功效,以及既不承认资本的“全能”效用又不否认资本一定效用的做法,有利于公司信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宋一 《长白学刊》2008,(1):89-92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效应。一是道德资本具有经济发展的整合效应;二是道德资本具有经济发展的创新效应。道德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道德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当前,需要充分运用道德资本,扩充经济发展的内涵;增强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高兆明 《乡音》2013,(11):36-37
近年来,有人主张道德为资本,并提出了"道德资本"概念。"道德资本"概念提出者的本意也许是反对经济活动中的巧取豪夺、欺诈诓骗,主张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合道德的方式、手段追求企业利润。这种本意当然不失合理。如果这只是经济活动第一线实务工作者所提出的一个朴素口号,亦可理解。然而,作为一个理论命题,"道德资本"概念本身却有诸多理论讹误。概括来讲,主要有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6.
张祖华 《前沿》2012,(13):97-100
义利关系是伦理学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义利关系在企业中集中体现为道德与资本的关系,探讨义利关系对于道德资本的研究具有基础性意义。本文正是从义利关系入手,以义利关系的四种价值取向为路径,对道德资本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义利统一的道德资本理论逻辑、"义""利""博弈"的道德资本生成逻辑和赏善罚恶的道德资本建设逻辑。  相似文献   

7.
刘灵 《湖湘论坛》2021,34(2):99-109
货币缘起于人类的"社会"需要,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工具,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从实物货币到现代资本的历史嬗变,孕育、催生了"政治经济学"建构的现实基础,并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演进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与历史契合性。政治经济学在应对、批判资本的过程中诞生、发展与进步,而"完善"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探明资本的当代逻辑,进而成功利用资本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驾驭资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目标。因而,实现对资本的驾驭,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对资本批判的基本方法,立足于中国应对现代资本的历史经验,吸纳西方现代资本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探索出驾驭资本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的良性再生产是成熟的网络公共领域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社会资本再生产是一个“网络—(普遍的互惠)—规范—信任”等要素互构共生的过程,通过建构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和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可以看出,网络公关领域中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是一个网络关系资源极大丰富、规范和信任有待提升的非平面性再生产过程,并且有着不同于西方市民社会的社会资本再生产运作逻辑.从虚拟社区、紧密网络、网络规范、社会认同建设的角度可以实现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资本的良性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贾后明 《岭南学刊》2004,24(2):48-51
对资本收益是否合理问题的回答,关键是如何认识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资本不仅提供了生产条件,而且通过生产的组织、管理、创新等活动实现了生产成本的节约,因此资本的收益具有合理性。资本收益不能与生产性割裂开来,要容许资本获利,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资本对生产力推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胡勤 《求索》2010,(5):98-99
"道德"是不是一种"资本",学者们对此各执一端;尽管人们对道德是否是一种资本持不同意见,但人们对当前我国的道德现状的担忧及对重新框定道德的冲动却是一致的,这表明了学者们的学术敏感性与强烈的责任意识。论争之于我们的启示是伦理研究在关注生活实践的同时,也应关注理论的元研究,并尽量避免道德中心主义的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快速变迁的经济环境下,善作为中国传统价值中对命运、缘分和报应等信仰的核心存在,是中国道德资本的部分.一些当代的中国人回到传统,从其中的词汇与象征符号中获得个人选择指导来寻求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以善为伦理核心的传统道德资本的信仰和实践有助于现代人调适其所处的现代生活环境,并将弥补因为现代化带来的道德与信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行动者与结构二重化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是理性的行动者,其致力于城市融合的行动策略是资本建构与资本转换;但其城市融合行动同时也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并因此不断反思与调整行动策略。通过资本建构与资本转换,新生代农民工获得了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的机会与资源,得以更深入地参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方式以"同化"与"整合"为主。  相似文献   

13.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资本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运作。资本运作包括:优化资本结构,寻求综合资金成本最低、财务风险较小、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优化资本占用结构;资本流动与重组,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李志祥 《长白学刊》2011,(4):119-124
企业诚信问题,是当前制约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必须加强政府对企业不诚信行为的经济制裁力度,提高社会对企业不诚信行为进行经济制裁的效率,使诚信能够从企业的道德负担转化为企业的道德资本,使企业像追逐其他实物资本一样追逐诚信道德资本.  相似文献   

15.
蔡志荣 《前沿》2010,(13):84-86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中,道德资本的作用已经渗透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中,道德资本在生产环节确保了生产的双赢性、人本性和生态性;在交换环节有效维系了市场、简化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降低了交易费用、内化了负外部性;在分配环节兼顾了分配的效率与公平;在消费环节构建了消费者的自主性消费理念。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搭建了伦理平台,从而解决了经济与道德的二元对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司存在的直接价值和最终目的都是赢利,公司的赢利是依靠公司资本运行制度来实现的。我 国公司法在立法时忽视了资本的赢利功能,对资本运行作出了一些不合理的限制,降低了资本效率。我国公 司法中的资本构成制度、资本增加程序和条件制度、转投资制度、资本回购制度在立法中存在缺陷,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可能实现吗?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就社会形态特质而言,根源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合规律性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发展;三是"统筹兼顾"的合伦理性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质及其制度安排与科学发展观的上述任何一个维度都是悖逆的,资本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政治活动、精神文化、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领域对人构成了全面的掌控.资本逻辑僭越以致消解了"人本"逻辑,"资本"、"物本"替代并吞噬了"人本".这就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在其社会形态下的不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8.
资本的"社会性"是资本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对资本的"社会性"进行客观、历史和辩证的分析,是探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势,进而破解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之谜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论诚信的社会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瑞林 《理论月刊》2003,(10):129-131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的本质是讲效益的。诚信是经济伦理与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石,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道德基础。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资本,它的投入,能促使投入社会过程的资本实现理性化运作,牵引着人们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良好社会风气、高尚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权益资本所有者拥有资本控制权、剩余索取权 ,并承担负债清偿责任 ,是人格化的资本。但国家作为权益资本所有者 ,难以充当资本化的人格。如果国家直接掌握资本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企业则死 ;如果国家放弃资本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国有资本人格就会异化 ,企业则乱。要使国有资本营运跳出以往的怪圈 ,必须将国有权益资本改造为国有债权资本 ,实现国有资本人格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