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森 《前沿》2012,(15):72-74
环境权是公民个体和集体要求生活在良好环境、享有良好环境品质的权利,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性权益.环境权与其他人权不同.作为一种基本人权,环境权的主要保护方法是加强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的制度构建,完善以公益诉讼为主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
从宪法的生态化趋势谈公民环境权入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时代推进了法律的生态化进程,在环境时代的冲击下,宪法的生态化已经成为必然。宪法的生态化完善需要基于自由权和发展权而发展起来的环境权入宪,体现环境时代环境权利的保护。通过对公民环境权概念的解读与界定,提出宪法位阶上环境权的定义,分析公民环境权入宪的理由及我国宪法的立法现状,进而提出构建我国公民环境权条款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3.
公民环境权是公民对其生存环境所享有的特定的生态性环境条件的权利。近年来,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恶化,使公民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权利要求。因此,国家应及时将这一应有权利奉为法律权利。而在现代社会权利法定原则下,环境权的法律化是使环境权利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担当环境管理职责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淑文  任大鹏 《前沿》2010,(17):55-60
环境危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人们关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关注人类滋生的环境权益。以环境正义为视角,环境危机具有特殊运行轨迹,较之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为危机的重灾区,较之于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累累成果城乡结合部及广大农村地区为危机重灾区,较之于富有社会阶层贫困人口为重灾阶层。于是,相对于强势企业,弱势公民的环境权保护纳入理论视野。然而,从公民环境权保护的问题意识出发,环境权保护面临着冲动的情感视角与难解的权利冲突的困境。要做到将环境权变为法定的、切实受到保护的尸体权利,需破解环境权与发展权、环境权与资源权的权力冲突,对环境权进行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5.
公民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公民环境权受到侵害而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救济时,公民有权通过行使环境自卫权的途径和方式使其环境权益得以实现。我国宜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将环境自卫权纳入正当防卫权的范围;环境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环境自卫权制度,使公民环境自卫权成为法律上认可、实践中可行的公民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民的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执法涉及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公安机关是保护公民环境权的重要主体之一。公安机关在环境维权执法中仍然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如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淡薄,环境监管执法水平较低;环境维权执法中的物质保障匮乏等。如何更好地完成公安执法中所涉环境维权的职责,同时利用公安机关特有的强制手段,协助政府环境保护执法,这是当前应予特别关注的。在现有公安执法体制下应积极采取措施,同时还要以改革发展的眼光,借鉴国外经验以及国内大胆试点的尝试进行执法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农民环境权益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之一,是公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环境权益上的公平与公正。目前,作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农民的环境权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要从确立环境权、调整国家公共政策、完善环保机构、建立权利补偿机制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农民环境参与权等方面加强农民环境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8.
环境权是一种新型人权。环境权在理论上讨论得十分热烈,但法律实践却背离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权立法中,环境权从一种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转化,但从环境执法的案例可以看到,环境权仅是一种法律宣示的权利。与环境权的立法相比,环境权无论在已规定环境权或尚未承认环境权的国家几乎都不被承认可以作为诉讼的根据。我国法律对国家、单位和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义务规定得比较明确、具体,但却很少涉及或没有明确说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在享受环境条件方面的权利,法律实践中也未出现依据环境权获得胜诉的案件。我国现有的环境权研究主要有两种学术思想: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我们需要搭建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论者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论者以及主流法学论者之间的共同的学术舞台,建构共同的学术空间,开放式地运用各种理论资源和学术资源,致力于环境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命题的批判和重构。环境权研究必须跨越环境法的固有领域,寻找更加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保护农民在农村生活、农业活动中所享有的环境权益:一是,环境权作为基本的人权,理应为不同地域、不同收入、不同身份的人所平等地享有;二是,农民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与根本,只有切实保障了其环境权益,方能真正调动这一最为关键的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从而更好地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已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借鉴世界各国环境权的立宪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将环境权规定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作为一项世所公认的人权,在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尽管我国学术界对环境权的认识尚不统一,但环境权作为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法律上肯定环境权,就是肯定公民有权利享受健康、干净的环境,由此推论出的权利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或生产的权利、优美的环境享受权、参与环境管理权、受害索赔权等,其中,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或生产的权利又可分为安宁权、采光权、通风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等等。环境权的出现,使传统的生存权的内涵得以升华--在基本物质需…  相似文献   

12.
环境权是指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根据人权法的基本意义及世界人权法的发展与实践,环境权应是一项基本人权。它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内容的公益性;权利和义务的紧密联系性;内容的丰富性;主体的广泛性;权利的限度性。环境权与其他人权一样,是一个由多项子权利组成的内容丰富的权利系统。从理论上说,环境权应具有如下四个方面内容:环境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请求权。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在《法律常识》第五课第二节第一框题“公民的基本权利”中有这样一段话:“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一项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这里用了“公民”、  相似文献   

14.
环境权入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争明 《前沿》2010,(10):110-113
环境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承认,许多国家宪法规定了环境权,中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会削弱其他法律对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力度,不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我国环境日趋恶化的要求,环境权的基本属性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议中国宪法明确承认环境权,并且放在宪法第二章即"公民"那一部分,另外,应完善国家环境权,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宪法,完善环境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铬渣污染、癌症村、康菲漏油、PM2.5……近几年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这些词语频频见诸报端,给公众带来的危机感不亚于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院院长吕忠梅建议赋予公民环境权。我们每个人都有在健康环境中生活的权利,这是我们基本的生存权之一。在国际上,环境权是人权的一种,并且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权已写入法律。  相似文献   

16.
非洲环境权入宪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纯  张宝 《求索》2011,(4):162-164
非洲国家环境权入宪甚为显著,已有24国循此做法,多数国家将其规定在权利法案部分,在权利义务配置上亦各有其做法。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允许公民依据宪法环境权条款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现行高三思想政治教材第二课第二节的首框。本框的教学目标有:①要求学生识记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重要性,国家怎样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培养学生用比较的、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④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权利观,为今后自觉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打好思想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效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学中应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国内及国际民主化进程的坐标系中,审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18.
初二《思想政治》在讲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这部分内容时,涉及到了“公民的名誉权”与“公民的荣誉权”这两个概念。二者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主要区别是:一、二者的含义不同。公民的名誉权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指公民的道德品质、生活作风工作才干、信誉声望等方面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总体评价。名誉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民的社会地位和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因此说,公民的名誉代表着公民的人格尊严。因而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名誉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侮辱、诽谤、诋毁他人的名誉。公民的荣誉是公民在…  相似文献   

19.
从体育与公民环境权之间的关系入手,以人为本,以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为目的,从社会体育学的视角出发,对公民体育环境权的基本内涵、内容进行阐述,为今后公民在体育环境权问题上遇到实际困难的,提供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公民环境权的内涵、外延、性质进行界定,提出公民环境权入宪的必要性。公民环境权入宪,是未来宪法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为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奠定了宪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