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外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及批评家大都忽视了伯林的“狼的自由是羊的末日”这个命题,我们已经习惯于“狼的自由”,麻木了“羊的末日”。然而这却是伯林的世纪隐忧,而且他一层层地挖掘出“狼的自由”与“羊的末日”之间的真正关联。  相似文献   

2.
"文如其人"与"潘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创作是最不具有遮掩性的“欲盖弥彰”的“人格控制”活动,是最自由、最全面地表现创作主体的本质,最充分、最完满地展示其主体性的精神创作活动。文学创作的主体性首先表现为创作主体的主导性,呈现出“文如其人”的基本情状;同时也体现为创作主体的精神超越性,导致了“潘岳现象”的发生。创作主体的现实人格与其在作品中体现出的艺术人格有基本的一致性,也有某种程度的区别与距离。“潘岳现象”不是对“文如其人”的否定,而是文学创作的主体精神超越性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3.
裁判者在判断诉讼证据价值上的自由裁量权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在自由心证制度下,证据判断上的自由裁量权得以正当化。但自由裁量并非任意裁量,而是由一系列制度制约和保障的合理裁量。我国也应当吸收相关经验建立证据裁量理性化的制度保障体系,使法官在证据评判中的“自由裁量”转变为“理性裁量”。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风筝》中主要提出了“对儿童的精神虐杀”问题和“中国人的健忘症”问题。三毛与鲁迅《风筝》的精神“遇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弟弟”般的寂寞孤独和“弟弟”般被虐杀的命运。但三毛没有重复“弟弟”般靠“遗忘”麻木自己的悲剧,而是通过反抗最终走出了“家长本位”的阴影,在“漫漫黄沙万里天”的撒哈拉沙漠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自由”。《风筝》在三毛心中能够产生如此生长的力量,体现了鲁迅作品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西周礼乐相依的“德政”,是一位非常注重“礼”的思想家,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尖锐的冲突。本文从孔子与子路非同寻常的关系中探究了孔子晚年急于投身于现实政治的思想背景。孟子的“变置”理论是对孔子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学说因为有性善论、自由论和民本思想作为基础,因而,在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问题上孟子就必然要提出何以面对“独夫民贼”的问题。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在孟子的理论中明显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徐复观解释中国思想史的方法:思想家之抽象的思想与思想家之人格、生平遭遇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内在地结合起来,思想家之活生生的人与活生生的思想构成了"立体的完整生命体".这种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家之思想因与其个人的遭遇、人格及其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而使思想家的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且在它们的互动中,展现出思想形成之艰难曲折的动态历程;思想家不是抽象的思想人物,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历史中的具体人物.他们的思想与不幸坎坷的人生遭遇,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个性情感,而长久地留在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7.
人权问题最初起源于对人的基本权力和自由的保护,它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目的在反对中世纪的神权以及封建贵族、僧侣的特权。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天赋人权”思想的大力宣扬,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人权的发展一般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以前时期。如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一方面存在个人自由的理念,一方面大多数现代思想家否认我们是自由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们争取的也不是完全的自由。多年来为了自由而斗争所进行的运动都只是在改变自由与限制二者之间的度,寻找自由  相似文献   

9.
追求人类的政治自由和彻底解放是马克思的终生奋斗目标。与以往的思想家不同的是,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审视人的自由与解放:任何政治自由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法律是对政治自由的确认,政治自由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政治自由是变革不自由社会的现实运动。马克思的政治自由思想不仅激励着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也为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理念和指南。  相似文献   

10.
正确地学习、研究和领会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这个重要提法 ,关键问题之一是必须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中国古代尊崇德治的传统政治文化与我们党和国家几十年的治国经验。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一、“以德治国”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古今中外许多统治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十分重视道德对于政治的作用。道德发挥作用的特点是求之于内而直指人心。古人讲 :治世在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的主要手段只能是靠“德治”。正因如此 ,讲“以德治国”就成了古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精华。在中国历史上 ,传说中的尧、舜、禹 ,皆…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3.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4.
埃利希提出的活法概念,和庞德所提出的行动中的法,虽然是法社会学中两个相似的概念,难以区分开来,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重要的差异。通过对这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于这两个概念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发现二者之间不同的研究路径。在我国民间法的研究领域中,仍然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模糊状态,通过对于这两条不同研究路径的梳理,可以使我们对民间法基本范畴的研究更加清晰和自觉。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要求为"法律真实",从而实现了从"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的演进.但是,"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绝不是对"客观真实"全然否定,"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客观真实"是民事诉讼证明活动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法律真实"是实现"客观真实",从而实现法律的程序正义乃至实体正义的手段.而要通过以"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去实现"客观真实",则要求证据采信制度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即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和现代自由心证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具有重大意义."和平崛起"论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精髓"和合"思想之上.正确认识中国在和平崛起道路上国际国内的主要矛盾,用和平的方式化解崛起道路上的矛盾,超越用战争或扩张崛起的历史规律,我们就能够走出一条全新的中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以人为本"中的"人"有三层涵义,即"人"是人类、"人"是现实的个人、"人"是指人民群众。正确地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的涵义,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不仅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且还要突出时代特点,进而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最终建立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处理好"返本"与"开新"的关系."返本"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之中,文本的意义不能离开解读者而单独存在,因此必然受到与解读者相关的各种传统的影响,又会与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相联系,而"创新"必然是在我们与这些传统的反复深入的交流与对话中展开.  相似文献   

20.
"大话"文化是"电子场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行为方式上的主动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中区倾向"的行为模式,"大话"文化只能以青年文化的面目出现.对于"大话"文化现象,不能轻易地以价值判断对其进行盖棺定论,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电子场景"下行为模式转变的一个信号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