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腹地,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织之地,是蒙元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之地,共有蒙古、满、达斡尔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41443人,是我市民族成分最多元,最集中的地区。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少数民族流动服务管理功能,保障和改善流动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马泽 《今日民族》2011,(10):17-24
民族工作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工作,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民族工作总体上分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散居民族地区和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等方面的212作,从类型上分为乡村民族工作和城市民族212作。民族工作的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发展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河清 《求索》2005,(1):94-96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随着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汉化问题已日趋明显地凸显出来。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其特定的内涵、发展目标和原则。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使之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从文化变迁这一角度入手,就转型期传统文化变迁对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预警、民族旅游文化创新及民族旅游开发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温和琼 《前沿》2011,(6):126-12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这一潮流中争得一席之地,为各少数民族文化留住文化根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进一步唤醒其文化自觉,强调凸显东方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发展内涵;民族地区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其地方优势,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地传承和批判、现实地发展和创新、积极地传播和交流的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根源深远,开始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汉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话语压力造成的认同危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深入,现代性也引发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最后是全球化加剧了全球性的身份认同危机。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概况及其在构建少数民族认同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构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在繁衍生息中延续本民族的历史,并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形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包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礼仪习惯以及各种物质载体和符号系统。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精神写照,是民族生命中的智慧之花。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力源泉。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也是壮族人口最集中聚居的地区,做好广西民族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在广西民族工作取得进步,逐步开创了社会和谐局面的同时,也面临着长期贫困、优秀民族文化流失、民族歧视等不和谐问题.而当前政府采用的解决问题手段,暴露了治标不治本的缺陷,亟需创新手段,实现“治本”目标.社会工作的介入则让民族地区的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
腾冲是保山市的一个边境县,各民族在地域分布上呈小聚居、大杂居,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还相对贫困。发展民族文化既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手段,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工程。腾冲6种世居少数民族文化是腾冲文化最有特色和开发前景,同时也最需要保护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腾冲作为全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县级试点,理应为实现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目标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值此大力发展腾冲文化产业之际,腾冲民族工作部门应该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基础,要彻底改变少数民族的贫穷、落后面貌,彻底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是不可能的。没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科学的大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大发展,少数民族的彻底解放,也是不可能的。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制问题,商品经济问题,民族经济的自主权以及其他民族经济政策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0.
传播是文化变迁和文化模式构建及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由边缘和封闭而导致的信息匮乏,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借助传播采借之力是促进其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必要选择.通过信息的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他文化的互动,使之向"开放型"文化转变,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从婚姻习俗上看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法律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婚姻习俗上看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法律冲突蒋莹由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道德、宗教等演变而来的习惯法,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或制约了少数民族的文明进程。与执行本民族习惯法相对应,法律冲突现象自古至今一直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婚俗是少数民族习惯法中最具特...  相似文献   

12.
南昌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多,有52个;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多,占少数民族的一半;在昌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多,有2万多人。近年来,南昌市把做好城市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建机制、强服务、夯基础,精心浇灌的民族和谐之花。  相似文献   

13.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少数民族戏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据统计,云南现有曲艺83种,为全国之冠,其中少数民族曲艺56种,因此,云南被称为“民族曲艺之乡”。  相似文献   

14.
《统一论坛》2010,(4):31-35
六、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法中,少数民族属于民族或种族、宗教、语言的少数人范畴。少数民族权利是国际人权公约保护中最重要的原始权利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尚未形成一个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少数人定义。少数民族享有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各方面的权利,但属于其特有并对其存续具有重要意义的权利主要包括:享有自己的文化权利、信奉或践行自己的宗教信仰自由与使用自己的语言权利。此外,少数民族权利具有双重性,这决定着其保护方式。最后,分析了国际社会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新趋势,以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权利。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文静 《前沿》2010,(24):157-159
语言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是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活化石"。受到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一些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功能正在衰退,面临消亡的危机。大力开展对民族语言的整体性调查和研究,是对民族语言文化最有效的保存,制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族语言文化开发战略是对民族语言文化最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在包括贵州在内的广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化、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等等之间,一直存在着张力。地方政府与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也是不尽相同的。本文通过对贵州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些民族村寨的考察、分析,提出必须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以实现贵州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最大、最迫切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把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推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展示了不同少数民族的体育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生活境况的变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再加上面临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发展渐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境况堪忧,因此,破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代转型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面推进,海南昔日相对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民族文化变迁日益加剧。如何有效地保护海南少数民族文化,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提升旅游品质、增强吸引力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只要科学处理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之间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就能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