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已成为广为关注的话题,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法典形式加以确定,使依法治国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制度。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法治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我党的治国方针,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2.
王家福 《法学研究》2007,(4):146-147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依法治国为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从根本大法的高度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这是中国在宪政体制上彻底否定人治,坚定不移地走上法治道路的划时代的进步。这一我国法治建设史上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值得我们纪念。  相似文献   

3.
跨世纪的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跨世纪的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李步云张志铭“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目标。本文对“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这一宏伟目标的意义从若干方面进行了阐发。作者认为,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是...  相似文献   

4.
<正> 5月6日,中国法学会和人民日报理论部联合召开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座谈会。与会的十余位著名法学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 一、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上的重大决策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年初发表的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谈话,和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治国方略上的重大决策。“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进一步论述了“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与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与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也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方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要的是把宪法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实行依宪治国。而要实行依宪治国,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依宪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强化检察执法——对宁夏检察机关执法工作有关情况的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李光涛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它标志着我国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我国民主制度根本性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7.
试论依法行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策略,实则是对法治的认同(故在后文中我们将“依法治国”作为法治的同义语)。它不仅具有“治国方略”的工具意义,而且还具有“治国之道”的规范意义。另外,作为法治意义的“依法治国”,它还具...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执政党在反映其执政纲领的报告中正式把“依法治国”从治国方略的高度上提出来,把“建设法治国家”从战略目标的高度上提出来;是作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总结古往今来治国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不仅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因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说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是以江泽民总书记...  相似文献   

11.
现行宪法自1982年通过以来,已经过1988年、1993年及1999年三次修改。这三次修改都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转型的标志。修改后的现行宪法与社会实际之间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而,这三次宪法的修改都获得了较高的和积极的评价。党中央多次强调指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宪法修正案也将这一国家建设目标载入宪法。而依法治国,首先应当是依宪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11,(8):5-5
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其中,明确了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作为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法律齐备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三大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桂祥 《法学论坛》2001,16(4):14-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被确立为我国的治国方略,而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是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其关键是实现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同时还要切实保障公民权利,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化的时代强音,成为反映全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也成为中国人民的必要选择。然而我们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研究和落实,不应再停留在对其重要意义的泛泛谈论上,而应从我国情况和法治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并找准制约和阻碍依法治国的突出问题,揭示问题症结之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指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来治理国家。其中“依”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指依靠,即依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08,(12):1-1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时下隆冬季节即将来临,举国上下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气氛却越来越热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代。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揭开了一页又一页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其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是党执政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这一由“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认识的深化;说明了我们党对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理论的深刻理解;证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彻底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这一具有里程碑标志的转变,说明党和…  相似文献   

17.
建立法治国家必须推进政制与法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临近20世纪末,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终于开始迈出了法治的重大一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执政党和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与目标。但是,提出了口号、任务,并不等于在认识上已经达成一致,实践上则更只是千里之行的起步。这是一项巨大的国家工程...  相似文献   

18.
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高素质司法行政干警队伍武汉市司法局长田传平党的十五大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要转变和巨大进步。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施,赋予了司法行政干警队...  相似文献   

19.
石源 《中国司法》2000,(1):33-34
“三五”普法开始实施后,随着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三五”普法的关键。为此,在“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省的进程中,我们...  相似文献   

20.
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于1999年3月15日正式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治国方略。本文拟就实行依法治国的必然性及如何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问题略抒管见。一依法治国是治国模式的最佳选择从古到今,治国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