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侯雷 《行政与法》2013,(8):7-1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网络突发事件频发这一新的社会问题,也对地方政府管理者提出了,必须提升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的要求.为了有效化解网络突发事件,地方政府需要贯彻公开透明、及时处理、法治与疏导为主的基本原则,并从完善立法、建立预警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和采用舆情监控技术手段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持续上升,给安保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首先,从安保环境、安保要人、安保执勤队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舆情对安保工作的影响;进而,深入探究了安保工作中存在的网络舆情风险因素,认为"安保主体和安保措施"是网络舆情产生的源头和根本;最后,有针对性地给出五点应对措施,分别是树立正确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进一步改进安保工作形式、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五个方面,为安保部门应对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领域的快速发展,以自媒体为主的信息的传播方式迅速普及.而高校因其网络主体文化层次高但社会经验缺乏,更易引起高校网络舆情危机高发、易发现象.怎样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构建网络舆情预警公关模式,在预警阶段化解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芸 《法制与社会》2011,(22):175-176
如今,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借助网络媒介迅速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给我国政府应急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已成为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情放大器,网络舆情更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近年来,网络舆情危机已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人民网多次推出"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为地方政府打分。面对网络热点事件,我国政府还有许多应对不当之处,导致公信力下降,给政府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我国政府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汪邻 《法制与社会》2015,(4):143-14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加.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多发频发,并呈现出多种新特征.通过合理分析当前网络舆情事件现状和网络舆情事件引导面临的困境,政府应不断提升公信力,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畅通网民利益诉求通道,合理引导网络舆情事件,不断探索引导网络舆情事件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力皲  邓瑶 《法制与社会》2014,(22):135-137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公民利用网络平台表达意见、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逐渐加强,随之而来网络涉警舆情及舆情危机也越来越多。为有效防控和化解舆情危机,湖南长沙市公安机关陆续采取了建立公安门户网站、增强网络信息发布、严密网上监控、强化涉警舆情预警机制等措施,但仍不尽人意。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营造警、媒友好关系,来确保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网络社会,网络舆情是社会中的一个焦点。如何正确处置网络舆情,事关党的执政善政大事。针对目前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中系统问题,在分析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必要性的基础上,给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应用背景、系统特点,系统拓扑图、核心功能。使网络舆情更好地服务于检查院决策,科学汇集网络舆情,提供公共决策的信息保障、认真研判、监测网络舆情,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确保公共决策的正确方向。促进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形成,提高政府的行政回应性,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合理利用网络舆情的能力,建立面向公众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网络舆情演变规律、司法公信力影响因素,对网络舆情中影响司法公信力的诸要素进行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网络舆情视角下司法公信风险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帕累托分析法对风险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系统分析评估,以期为司法机关应对网络舆情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冯燕萍 《法制与社会》2010,(35):168-169
互联网时代,与检察机关直接关联的“涉检网络舆情”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并冷静面对的课题。涉检网络舆情具有扩散性、放大性、不可控性、影响不确定性等特点。本文指出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必须转变思维,与时俱进,强化从检人员素质,正确面对,充分利用自身和外界的各种条件正面应对,有效消解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影响力不断加大。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任,其受社会关注度,特别是网络舆情的追捧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发展态势,不断增强引导舆论的能力,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引导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ether authors can dedicate their copyright to the public domain. Such dedicatio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levant as authors now see the expansion of the public domain as value in itself. This is facilitated by organisations providing pro forma documents for dedicating works to the public domain. 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real consideration of what, if any, legal effect a dedication to the public might have.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such dedications are no more than copyright licences which, in English and US law at least, can be revoked at will. This means that users of such works must rely on estoppel alone to enforce any dedication to the public domain.  相似文献   

12.
逯惠艳 《行政与法》2006,(12):45-47
当代的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由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回应及危机恢复四部分组成的循环。笔者从危机预防环节入手,分析了危机预防的重要性和当前我国政府在危机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袁立 《北方法学》2012,(2):130-137
公共治理是公共行政领域一种方兴未艾的模式,但公共治理不是万能的,也存在治理"失灵",存在政府"空心化",公共行政"能力赤字"、问责过程的复杂化、成本—收益计算模糊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等困境。公共治理不仅是一个政治学术语,也是重要的法学范畴,主要表现为公共治理以依法治理为前提,是公民参与、协商合作的持续互动,是追求平等、权利、尊严的过程。所以,面对公共治理的困境,法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应当彰显公共利益,树立有限政府理念,增强政府核心能力;厘清责任链,建立责任政府,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责任承担能力;引入成本—收益核算机制,提高公共治理的效率;减少宪法规定的社会权种类,加强国家对民生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4.
张成 《政法学刊》2001,18(1):83-84
以传播和沟通为手段来影响公众的公共关系,在社会实践的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在公安教育中尚属空白.时代发展要求我们在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的公关素质,加强公关教育.  相似文献   

15.
李颖 《行政与法》2006,(9):79-81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实现了从“条例”到“法”的重大转变。《治安管理处罚法》补充完善了治安管理处罚制度,对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进行了规范和监督,无论是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较《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做了很大的修改,处罚种类的增加、处罚幅度的提高、处罚程序的完善与规范,对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是由多方原因导致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施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最核心的部分是提升领导干部的危机公关能力。为此,必须提高领导干部掌握危机公关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提高公共危机预测和善于正确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以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18.
政府信用建设及其法治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信用建设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信用建设产生巨大的辐射、引领力量,同时也有助于社会法治秩序的形成。随意否定自己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决定,行政执法方式简单粗暴,行政资讯不公开、不透明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政府的权威和信用。信用政府和法治政府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建设信用政府不是简单的行政伦理问题,必须通过法制途径,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政府信用建设,保证国家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社会事务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由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其信用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中,上市公司的信用更是核心。上市信用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信用,这种信用是借助证券市场表现出来的,反映在上市公司股票的发行、交易中。所以,评价上市信用,既包括对上市公司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股份发行中的信用要求,也包括股份转让中上市公司能否以自己良好信用为股票持有者的利益期待权提供保障。本文特别指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提升上市公司信用的关键。其中,要求控制股东履行诚信义务,强化董事的义务、责任,健全公司内部多层次监督机制,是保证上市公司信用的根本举措。同时,由于信息与信用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强调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模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唐忠民  温泽彬 《现代法学》2006,28(5):95-102
宪法关于“公共利益”的规定,需要在国家权力运行活动中具体化。如何将“公共利益”具体化呢?学界和实务界提出了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人大以“一事一议”方式界定“公共利益”,第二种是由司法承担对“公共利益”的最终界定,第三种是人大以列举式立法模式将“公共利益”具体化、固置化。第一种模式正确认识到界定“公共利益”属于权力机关的权限,但具体方式却不可行;第二种司法决定模式既缺乏实质合法性,又没有技术可行性;第三种模式在立法上虽有一定困难,但也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可资,是实现宪法“公共利益”规定对公民权利保护和对国家权力制约的惟一现实可行之路。要在国家权力运行上界定“公共利益”,还必须解决目前我国“公共利益”泛化掩盖下的许多具体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