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2016,(1)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彻底批判了杜林的思想,其从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和时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等方面,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提出要认识发展的辩证法、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从道德的阶级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等角度阐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列宁特别重视对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研究,他们强调研究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特征,强调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中的普遍联系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对象之一。因此,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57页)  相似文献   

3.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分工与生产力、所有制的关系,剖析了分工与意识形态、阶级和国家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消灭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分工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的研究又有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上去把握。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邱艳娟 《传承》2014,(11):68-69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这同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是一脉相承的。因此,研究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目前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首倡者,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两篇理论文章中所阐发的许多思想,被马克思吸收,成为《资本论》Ⅰ卷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献。恩格斯参与了《资本论》Ⅰ卷的创作出版和宣传,编辑、出版了《资本论》Ⅱ卷、Ⅲ卷。恩格斯驳斥了对《资本论》的种种攻击,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研究已成为学术关注的热点,不少学者对此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应从历史性原则、对象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民主化原则出发展开.马克思对复杂事物的研究所坚持的两分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反作用于人的实践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的中心内容,而认知与施展对复杂现实社会性下的现实个人的研究与教育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两分多维认识视角,并只有把该认知理论应用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邓小平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石。 恩格斯早就指出过:原则不是出发点,而是对事物进行研究之后的结果。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但有一段时间,这条思想路线被抛开了,给党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领导我们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是邓小平同志。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一八五九年,分别写信给拉萨尔,就拉萨尔的剧本《弗朗·冯·济金根》,集中谈了悲剧问题,批判了拉萨尔的唯心主义悲剧观,提出了著名的悲剧原则,即:“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所指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即是事物受必然性决定的现实性;“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则是和现实性相对的不可能性之一种。恩格斯关于悲剧的这些论断,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悲剧冲突的根本性质的概括。这和后来鲁迅的说法——“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质上是一致的,具有一般悲剧定义的性质。恩格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政党在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这是决定统一战线兴衰的关键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明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时,表述了尊重同盟者利益的思想。巴黎公社的革命活动,使这一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公社除了颁布许多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措施外,还对其联盟者的利益予以极大重视,如马克思所说:“公社实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实践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从而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和制度。这些突破主要表现为:突破了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法权”和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束缚,提出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在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观点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分配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在对按劳分配的认识上,曾经出现过严重的…  相似文献   

11.
吴大娟 《创造》2021,29(3):66-73
从横向角度窥察,近几年,学界一度掀起马克思思想研究的热潮,相比之下,对恩格斯思想的研究相对冷寂.从纵向角度审视,学界更倾向于对恩格斯晚年思想的研究和考证,而对恩格斯早期思想的研讨则相对冷清.不仅如此,学者对恩格斯早期关于无产阶级贫困思想的"学术冷淡主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恩格斯早期无产阶级贫困思想的理论深度和时代价值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深刻挖掘,且存在诸多偏见和误读,极易冲击和淡化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构建中的独特思想贡献.面对波谲云诡的时代变幻和此起彼伏的反贫斗争,重温青年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肌理剖析,对学界回归恩格斯贫困思想的本真精神,纠正当前经验主义、唯理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风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铣 《前进》1994,(11)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王铣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建党理论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最新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作为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指导原则,首先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  相似文献   

13.
《湖湘论坛》2021,34(5)
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纲领,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党内政治关系,不断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恩格斯的这些相关理论形成了丰富的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思想,这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加强自身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詹洪波 《前沿》2009,(13):6-8
从马克思思想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其世界历史思想是对前人思想的吸收和批判中形成的。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同样,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探索除了一定时代背景所规定外,又有其重要的思想来源。本文认为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他的世界历史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全球化问题的基本原则,而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状况及实现形式,则是思考上述问题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翻译有条基本原则是:既要忠 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又 要符合译文语言的习惯,还要充分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状词,是苗语词汇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苗语的优势之一,没有它苗语表达事物就缺乏准确性和生动性。因此把汉语译成苗语,不能不涉及到苗语状词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宝库中充满了智慧的精华,有着许多值得今人深思和借鉴的地方,用势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势者,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也。《孙子兵法·势篇》中说:“善战者,求之于势。”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在战争中要依据对己有利的原则,去造就最佳  相似文献   

17.
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创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恩格斯的贡献不可忽视。恩格斯不仅与马克思一起揭示了文化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还在此基础上批判了唯心主义文化史观,完成了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的总体性建构。晚年恩格斯更是在面对一系列质疑和责难中捍卫并发展了唯物主义文化结构思想,为唯物史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赵卓煜 《理论月刊》2007,4(2):41-43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恩格斯提出了“合力论”思想,让史学理论界深深折服。但这一宏观理论对构成“合力”的基本力量未作深入具体分析,成为史学理论界积极研究探索的遗留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是对恩格斯历史发展“合力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思想,最早是在《资本论》中提出来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作中,还没有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因而也不可能提出与两个不同阶段相适应的不同的分配方式。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是这样讲的:“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  相似文献   

20.
胡婵 《前沿》2010,(11):32-34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四位一体”的全民发展观,不仅揭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还创造性地把“社会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社会合力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