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来西亚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华人已成为马来西亚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华人自16世纪初开始在马来亚地区定居,并逐渐形成华人社会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华人参与建设了马来西亚的国家发展过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近代华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政治上的认同对象,也因马来亚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大致经历了认同于祖籍国中国、认同对象复杂和认同于居留国马来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来,对东南亚华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华人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他们今后还有可能经受更深刻的变化。现在已有这样一些研究成果。它们指出:华裔虽然是华人的后代,但不再承认自己是华人。另外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华裔虽然对华人的含义不甚瞭然,但他们重新发现自己身上的华人气质,并极力将自己重新汉化。还有一些研究成果认为:许多华人有双重认同。他们既认同于他们的寄居国,又自认是华人。这类研究表明:人们所承认的华人认同可能有好几种。尽管人们为规范华人认同已付出了好多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由来、文化安全效应及其在文化安全中的普遍意义。文章认为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经历了英、法族裔之间的政治妥协、加拿大人在土著人问题上的道德反省、以及他们对种族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的超越这三个演进阶段 ;多元文化主义促进了民族认同 ,为加拿大消除其文化安全的内忧外患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身份危机 ;多元文化主义以民族政治认同统合族裔文化认同 ,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它跳出了传统上以文化界定政治边界的思维定式 ,引起了人们在文化安全的维护中对民族的统一性以及对民族认同至尊地位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亚太地区的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为例,从文化差异与移民认同入手,探讨了移民认同与民族的关系。笔者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因植根于不同的历史环境、经历不同的历史发展,其差异性是很明显的。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会使各移民产生不同的文化认同,从而引发种族集聚的局面,有时也会导致种族歧视或种族主义。此外,各种移民由于具有不同的文化认同,也可能会引发民族之间的摩擦或冲突。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的壮大与中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壮大是当今世界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它们的政经诉求发生了变化,但其作为第三世界的基本属性没有变异,是维护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力量。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走向有全局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 关于时代与时代主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由此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时代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巴西作为距离中国遥远的国度,随着近年来与中国的经济互动以及两国对世界体系转型的共同诉求而与中国联系在一起。本文从身份与认同的视角剖析巴西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以揭示巴西对中国的认知、态度及其变迁。本文以巴西最有影响力的主流报纸《圣保罗页报》及《环球报》为分析对象,对其在1998—2012年期间的涉华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巴西在经过与中国的互动发展后,审视中国的视角发生了转变,其中经济利益发挥着主导影响;同时巴西媒体也显示了对"矛盾中国"的认同趋向以及整体较为积极的认同态度。本文还分析了在世界体系变动影响下巴西媒体认同中国的世界框架以及影响巴西认同的主体因素。最终结论认为两国互动改变了相互的身份以及巴西对中国的认同,但互动的深入会使认同进一步复杂化;两国对世界体系转型的共同诉求赋予两国集体身份的色彩,但体系转型的渐变也增加了认同的复杂性。目前两国正在迈向基于权力结构、制度和社会学习的共同体发展阶段,仍需要长期的良性互信实践来构建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后,美国北极战略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雏形阶段,到后冷战时期前20年的成型阶段,以及奥巴马时期的确立,并伴之特朗普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变化。本文认为二战后美国北极战略的三阶段变化,不仅源于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政治安全环境的变化,更源于不同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则基于国际政治变化导致美国对国家安全威胁认知和判断的变化。通过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北极战略,本文认为不同阶段的美国北极战略具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点,包括第一阶段因美苏争霸需要而呈现军事化的特点、第二阶段因冷战结束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而呈现出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的特点、第三阶段因强调地缘政治博弈甚或大国竞争而呈现“回归”传统安全乃至军事化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兼具“回归”国际合作和“延续”大国竞争的双重特点,美国北极战略因而呈现出既寻求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又继续军事化乃至“高边疆化”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9.
美国式国际秩序与东北亚安全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式国际秩序为我们理解东北亚安全结构提供了一条最佳的路径.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根据对其国际秩序的认同程度来划分敌友,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东北亚安全结构作为一个区域性安全结构受制于国际关系核心结构层面所发生的变化,美国也根据东北亚国家对其国际秩序的认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安全政策.本文认为东北亚国家的安全程度取决于美国的实力状况和东北亚各国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式国际秩序的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10.
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破冰,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30多年来,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变化。今天,中美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阶段,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领导人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新表述和新要求。中美双方的  相似文献   

11.
汉语是泰国的一门重要外语,在泰国经历了自由发展、被限制打压和当前的迅速发展几个不同阶段。本文旨在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汉语在泰国语言政策中不同地位的基础上,指出汉语在泰国语言政策中的地位变化与中泰关系的亲疏程度、汉语工具价值的高低、泰国华人国家认同的变化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印度的经济改革始于1991年。10多年来,印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前总理瓦杰帕伊说:“印度正在变化,飞速地变化。”“今天印度正处在历史上升阶段的一个特殊位置。”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说:“印度正处于经济、技术和发展转变的前沿”。那么,印度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呢?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印尼华侨、华人的认同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五年间,随着东南亚各国及中国的形势发展与演变,印尼华侨华人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侨民属性、国籍、民族、政治经济地位与身份,社团、教育、社区结构性质和作用演变的同时,也逐步产生了“认同”转向的问题。看不看得到或承认不承认战后,特别是近二十五年来印尼华侨、华人认同的大转向,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14.
中越传统文化发展论纲:阶段、特点和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两国是历史上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这是中外许多史学家的共同看法.然而,中越传统文化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又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权充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深入的研究.探讨问题,应该明确相应的概念和范围.本文所说的“中国”的地域,为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越南”为现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范围,与历史上的“中国”和“越南”的地域范围不完全相等.所谓“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历史上逐步形成、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中越两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要在一篇论文中全面涉及两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十九世纪末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华人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华人认同观念的转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的诸因素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战前马来西亚华人的认同观念战前,马来西亚的绝大部分华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一样,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国家,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到马来西亚只是为了谋生,最初并不打算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东北亚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有一个因素十分关键,那就是发生在中日间的力量转移。历史和东北亚地缘结构均证明:作为地区主体板块,中国的强大是东北亚地区稳定的核心要素,东北亚力量中心向中国转移有助于促进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形成。但是,随着中日力量转移进入持平期,中日安全关系也将更加敏感、更加复杂,变数加大。中国必须充分把握这一趋势,塑造强国心态,构建新的身份认同,更加主动地推动地区安全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既具有深厚的地缘和历史人文基础,又在经济发展、地区安全和观念认同等诸多层面具有现实的支撑性与推动力。虽然马来西亚与中国体量差距很大,但作为东盟最核心的成员国之一,能够在促进东盟与中国合作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中马两国可以优先从利益(经济)共同体入手,渐次在安全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层面取得进展,而现实利益、彼此认同和国际机制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试析早期泛非主义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黑人种族和非洲大陆的民族主义,泛非主义既是一种思想理论,又是一种政治运动。在其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并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显现出鲜明特色。分析泛非主义各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深入和全面地了解泛非主义的历史发展轨迹及趋势。早期泛非主义的时间界定为19001945年。此时期泛非主义具有3个特点(1)泛非主义诞生在美洲,早期的运动重心也在海外,而海外非洲裔则是当时泛非主义运动的主力军;(2)在理论上批驳种族主义,推翻对黑人种族的污蔑和歧视,是这一时期泛非主义斗争的主要内容;(3)早期泛非主义运动尚不成熟,其发展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上,"国际体系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国家间关系和世界政治、经济与安全、战略形势等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种变化、调整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的飞跃,也就出现所谓国际体系转型.考察国际体系是否出现调整与质的飞跃,是否进入转型轨道,最少要考虑这样几大变量,即:国际主要行为体的力量对比是否出现调整、出现质的变化,并引起国际权力分配和结构的变化?世界领导权是否开始了"周期性转移"过程?原有国际制度(或说国际机制、体制)是否开始发生重大调整?以这些变量来理解G20会议和G20集团的崛起,那种认为国际体系步人新一轮转型轨道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中东问题研究文献经历了起步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东问题研究的蓬勃发展,中国学者发表专著和论文的数量也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文献内容越来越丰富,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宗教、文化、历史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