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国立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2.
无罪于……     
《理论与当代》2014,(5):55-56
正陆其国在3月30日的《新民晚报》撰文指出,一所大学办得如何,校长的作为无疑是关键。清华校长梅贻琦即可证明这一点。梅贻琦上位后有权但不揽权。在清华的教授评议会上,只要教授们提出的建议有利于清华发展,梅贻琦无不赞同,谓之"吾从众"。正因为梅贻琦执掌清华有方,清华得以蒸蒸日上,跻身于名牌大学之列。对此,曾长期担任清华文学院  相似文献   

3.
一二九运动前夕的1935年11月,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姚依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年方十八,从皖南贵池县来的热血青年深感国势的内忧外患,积极投身革命洪流。12月9日,北平这座文化氛围极浓,知识分子聚集的历史名城,爆发了党领导下的,主要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参加的一二九运动。他们高举抗日救国旗帜,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口号,向国民党反动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姚依林参加了由党领导的清华大学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工作,并任北平市学联党团书记。与清华学生会主席黄诚一道参加了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 姚依林、黄诚等学联党团骨干组织的爱国学生运动有效地打击了北平反动当局,推动了全民反日抗战形势的发展。一二九示威游行的第二年,北平当局为了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终于撕下伪善面具,直接派军警包围学校抓人。2月29日,正在学校商议对策,欲重新联合起来的部分进步清华学生被反动军队包围,反动当局的这一举动,明摆着要把进步学生一网打尽。对于反动当局包围学校,公然搜捕学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紧急召集有关人士商讨应付办法。当时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吃过晚饭,正欲赶到梅贻琦家中开会。刚要出门,迎面撞上了气喘嘘嘘的两位学生,一位是他认识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06,(4):F0003-F0003
重庆清华中学渊源于清华大学,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董必武同志指示,创建于1938年,因学校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的系清华大学校友,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受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委派出任学校首任校长,定名为重庆清华中学。  相似文献   

5.
面孔     
《廉政瞭望》2011,(10):8-8
蒋南翔:开创新清华 清华百年,蒋南翔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从1952年起,他领导清华近14年,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首创政治辅导员制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红色工程师”,影响极其深远。有文妾评论说:“今天的清华,仍然是蒋校长的清华。”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第一个春天里,清华大学迎来了建校90周年。清华大学的90年,是与祖国荣辱与共、兴衰与同的90年,也是清华人为祖国的现代化不懈奋斗的90年。风雨世纪清华 谱写育人宏篇 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正式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举校南迁,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事所迫又迁往昆明,定名为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北平原址复校。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清华…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从昆明迁回北京。校长梅贻琦决定对在抗战开始时原定南迁长沙岳麓山时营建的校址、校舍作出处理,委托重庆清华中学校长、清华大学29级校友傅任敢负责在原校址上建长沙清华高级中学,筹办工作于1946年夏开始。清华大学在长沙岳麓山下所建校址很大:西北与云麓宫宫址接壤,南界左家垅街镇,东与省立第一师范隔江相望、西面越出小望城坡,周围长约5公里,其间有山林、平地、水田、池塘,还有星罗棋布的桔园28个。校址上已建成图书馆和教学楼,并有一座工厂,3栋宿舍,以及一些零星建筑,因战乱,仅图书馆和教学楼较完整。1946年底,…  相似文献   

8.
孟醒 《党史博览》2009,(5):23-27,52
许立群和熊向晖是南京中学和清华大学的同学。熊向晖在《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说:“1937年2月,我在清华介绍他(指许立群)入党。”  相似文献   

9.
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的出版,让我们对他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他不为人知的许多经历。
  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让我们深受教育。吴官正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正值蒋南翔校长和学校提出和实现“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学生时代,他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清华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从工厂车间基层干起,到后来走上领导岗位直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党和国家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从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也受到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0.
1966年6月,一支由528人组成的全国最庞大的工作组进驻清华大学,接管了清华“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运动领导权。工作组进校后,清华大学各级干部被挂职审查。即使在工作组撤走之后,清华校内出现的几个红卫兵组织也未能解决干部问题。在短短的4个月里,广大干部及教师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迫害。同年12月19日,清华最大的红卫兵组织、在当时一统清华“文革”的“井冈山兵团”成立。不久,兵团内部出现了不同意见,对包括干部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分歧日益加剧。1967年3月《红旗》杂志第5期发表了关于清华工作组在干部问题上执…  相似文献   

11.
2010年3月,清华大学热能系47岁的博士生导师、归国学者顾春伟教授入党了。在发展会上,校党委书记胡和平深情地说:“清华大学一直重视在优秀的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我们要继承清华的好传统,吸收更多的学术骨干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书记的话,让顾春伟又一次感受到清华大学党组织对他这个新党员的关怀和鼓励。  相似文献   

12.
长沙临大轶事钩沉张生力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名牌大学南迁到古城长沙,在韭菜园圣经学院旧址(今省政府大院内)合组长沙临时大学。这个校名是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在南京教育部开会时确定的。当时的教育部当局认为抗日战争不会大久...  相似文献   

13.
中共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徐心坦刘文渊清华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风雨中诞生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民族屈辱的印记深深刺激着清华师生的爱国之心,激励大家追求进步,寻求救国道路。19...  相似文献   

14.
余杰 《唯实》2003,(11):90-91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害黑熊这一事件本身以及此后清华师生引起的诸多反应 (无论是莫名惊诧还是拼命辩解 ) ,都充分地暴露出了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致命弊端。当然 ,今天所有的中国高校都在向清华学习 (包括北大在内 ,让我感到痛心的是 ,最近十多年以来 ,北大正在变得越来越像清华 )。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清华的问题也就是中国众多大学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新亚书院院长金耀基先生在谈到大学精神的时候 ,特别强调一流的大学应当给学生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文化生活”。他指出 :“文化生活常决定大学的风格 ,常影…  相似文献   

15.
梦圆清华     
清华是我的一个梦。第一次到清华是10年前,去圆明园游玩路过。站在校门前驻足流连,难舍难离,却一张相片也没敢留下,恍然想起《荷塘月色》中的一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清华对于我是个梦。10年后,2009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两个半月的时间,让我亲近清华,感悟清华,梦圆清华。  相似文献   

16.
杨宾  萧奇 《前线》1996,(10)
“求是”花开清华园本刊记者杨宾清华大学萧奇如果你在周末步入清华校园,常会见到草坪上围坐看二十几位同学,手里拿着马列书籍,诵读着、讨论着,年轻的脸上,一片真诚与专注。这,就是清华大学学生求是学会理事会的例会。求是学会是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生社团,诞生...  相似文献   

17.
一本与百本     
欧阳娜 《奋斗》2006,(12):43-43
文化大师陈寅恪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是由梁启超推荐的。据传,梁永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时,曹问:“陈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学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有些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华师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8年4月清华大学校庆纪念特刊“社论”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清华是爱国的,所以我们痛恨中国的罪人,惟其我们清华是爱民族的。所以我们反抗民族的仇敌。”“目前可能是最黑暗的时间.但前面一定是圹远与清明。暴风雨即将过去。新清华的航船.即将驶入充满阳光和微风的大海。”在这种必胜的信念激励下.在中共地下党的引导和影响下.清华师生积极进行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终于在1948年底,迎来了清华园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熊向晖,我党杰出的情报工作者,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秘密人党。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熊向晖在家乡探亲,一天,熊向晖从报上看到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成临时大学,11月1日在长沙开学,他便赶去报到,但未遇见相识的党员。几天后,熊向晖接上党的关系,上级指示他不能暴露党员身份,要他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  相似文献   

20.
水木湛清华     
孙哲 《前线》1999,(11)
全球的大学和学院有近万所。提到中国的大学,就不能不提到清华大学。清华园是大师之园、教育之园、科技之园,清华大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共和国的骄傲。清华大学前身为清华学堂,创建于1911年,系清王朝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辛亥革命以后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改建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举校南迁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翌年又西迁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1946年迁回北平清华园原址复校,发展成为一所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