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家伟 《刑事技术》2003,(Z1):52-53
火场中的尸体大多被燃烧,而判断生前还是死后烧伤,对火场命案性质的认定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152例火场尸体检验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鉴定生前死后烧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1尸检资料性别年龄152例中男80例,女72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在8~68岁,其中20~40岁者102例占67.11%。死亡原因152例中生前烧死有109例,颅脑损伤死亡21例,大失血死亡6例,扼、勒颈部致窒息及高坠死亡各4例,有机磷中毒、自缢及电击死亡各1例,死因不明5例。损伤检验109例生前烧死的尸体上检见局部皮肤烧伤边缘组织有红肿征象的71例,其中检见有“闭眼反应”…  相似文献   

2.
152例火场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火场尸体的法医学检验特点及其鉴定。方法 对86起火场中152例尸体的相关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52例火场尸体,生前烧死109例,纵火焚尸38例,无明显高温作用的尸体5例。主要死因有“烧死综合征”100例,火场有毒气体中毒8例,机械性损伤32例(含高坠死4例),机械性窒息5例,电击、服毒各1例;不能确定死因5例。自杀5例,他杀40例,意外107例。在生前烧死尸体,87例呼吸道内有炭末沉着,71例皮肤局部烧伤边缘组织有红肿,46例检见水泡,17例有“闭眼反应”征象,大部分尸体血中HbCO浓度超过20%;纵火焚尸少见或不见上述改变。结论 检验火场尸体,根据烧死尸体征象和血中HbCO浓度检测,并结合火场勘验资料综合分析,其死因鉴定和死亡方式推断结论方能准确。  相似文献   

3.
火场中的尸体是法医病理工作者较常见的案件,在这种案件中,判断是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相关文献关于火灾死亡案件的尸体内部、外部征象、现场特点、以及以COHb为主的实验室结果加以综述,目的在于阐明这些特征在实际案件中的作用和应用,为法医工作者解决此类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498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确、有效地对水中尸体进行生前或死后入水鉴定,组织器官中硅藻的定性和定量检验被认为是较好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1]。为进一步证明硅藻检验在水中尸体鉴定中的实用价值及其实践意义,本文作者对10年间(1994~2003)498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统计10年间(1994~2003)法医室受理的498例水中尸体的硅藻检验案例,根据尸体检验和调查访问,明确为生前入水者124例(24.9%),死后入水者44例(8.8%);不能明确生前或死后入水者330例(66.3%)。男性尸体293例(58.8%),女性205例(41.2%);年龄最小为出生1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六起案例76具焚毁炭化尸体的法医学鉴定资料,阐述运用常规方法解决焚毁炭化尸体的个体识别,损伤情况.生前烧死或死后焚尸及其致死原因等主要问题,供同行参考。资料情况本组案例共死亡76人。属杀人纵火焚尸4起,死亡13人。其中男性7人。女性6人;10岁以下6人、20~40岁的6人,65岁的1人。火场内尸体分散半露于瓦砾堆中,被严重焚毁炭化残缺不全,甚致完全灰化。火焚事故2起,死亡共63人,为18至45岁的男性。63具尸体均被烧焦发黑,部份四肢烧毁露骨,少数胸腹腔烧破.肠胃塔内脏露出,皮肤炭化崩裂,面目全非.不可辨认。想抢救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思路和要点。方法收集17例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案例,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收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损伤分布、性质等资料。根据收集的信息,重建事故发生过程,明确死者的致伤过程,分析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机制、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属生前伤抑或死后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案例存在损伤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常见,生前伤、濒死伤与死后伤并存,致伤方式多样,致伤机制复杂,甚至多次损伤相互掩盖等特点。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需结合事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7.
判断水中尸体是生前溺水或是死后抛尸,以及高度腐败尸体的死因鉴定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硅藻检验是鉴定溺水死亡的重要辅助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硅藻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法医学硅藻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判断水中尸体是生前溺水或是死后抛尸,以及高度腐败尸体的死因鉴定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硅藻检验是鉴定溺水死亡的重要辅助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硅藻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法医学硅藻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口鼻周蕈形泡沫多见于生前溺水死亡或中毒死亡的尸体,偶见于疾病。扼颈烧死出现蕈形泡沫的案例罕见,现报道1例。 案例资料 郭某,女,24岁。其情夫张某讨钱未果而将其掐昏后放火焚烧,尸体在火场呈头南足北顺床仰卧,体位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火灾时有发生,发生的起因也千差万别。火灾发生后,因火的燃烧,人为救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场往往遭到较大的变动与破坏,许多反映现场的客观征象多已丧失;火场中的尸体,有的是生前烧死,有的是死后焚尸,还有除燃烧以外其它原因致死者。  相似文献   

11.
在中世纪的欧洲,杀人后焚烧现场及尸体的作案手段被称为"完美谋杀案":这是因为无情的大火不仅可以销毁一切与作案相关的证据,还可以让一个问题变得扑朔迷离:火场中的人到底是被烧死的,还是被死后焚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结果 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比较显示,在密度改变差异大的病变和损伤的诊断方面CT检验存在优势,如肺不张、肺炎、钙化、骨折、出血等;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比较显示医疗纠纷案件的尸体保存都较为良好,死后CT扫描检验对生前疾病诊断具有意义。结论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尸体解剖前为鉴定人提供有效信息,也可在无法进行解剖的情况下为死亡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中尸体损伤鉴定是法医损伤鉴定中的一个难题。水中尸体上的损伤由于受到水的浸泡和腐败作用,致使创壁受到影响,常规组织学检查和一些生化、生物测定所获得的结果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可信性。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有学者报告了应用 SEM观察生前、死后皮肤切创创壁纤维蛋白的情况,借以推断生前伤和死后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在溺死的法医学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20例已知生前入水尸体,11例已知的死后入水尸体和2例陆地死亡尸体。在每个肺叶各取3个切面,每个切面用扫描电镜取样台胶面与肺叶的切面充分接触,另在落水地点取水样一份,进行对比。扫描电镜取样台胶在切面上充分接触后封闭取材盒,真空干燥后,直接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20例生前入水尸体在肺组织中均检出异物颗粒,并且与对照水样中检出的异物颗粒相吻合;而死后入水的尸体和在陆地上死亡的尸体肺组织中均未检出明显的异物颗粒,3者比较P<0.0001。在肺组织支气管切面中,生前入水的20例中有15例检出异物颗粒,在边缘肺切面及中间切面中分别有13例检出异物颗粒,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肺脏内异物颗粒取材方法准确可靠实用。对综合判断案件的性质,判断溺死尸体入水地点的具有积极意义。较好地解决了实验室检验中的污染问题。腐败尸体对检测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影响尸体腐败的因素比较多,通常受尸体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笔者遇到1例生前曾经大剂量的抗菌素治疗后死亡,死后9天后开棺检验时只出现轻微腐败的案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112例他杀溺死案件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尸检的常见内容,主要解决死因及死亡性质问题。即是否溺死及溺死性质判断等问题。部分案例尚需鉴定尸体身源、入水地点、尸体损伤等问题,从而为查清案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中尸体鉴定死因是否溺死并不难,即使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通过硅藻检验也可鉴定是否溺死。但溺死的性质判断常是一大难题,单纯通过尸体检查常常难以确证,尤其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必须结合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等情况综合判断。本文通过对1 1 2例已查破的他杀溺死案一回顾性研究,探求他杀溺死案件的特点,以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17.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日在某水库内发现1具成年男性尸体,经调查确认,死者现年28岁,已婚,生前与某女护士有婚外恋情。曾先后2次进行尸体检验,各器官淤血,未检见明显机械性损伤。常规毒物分析检验为阴性。肺组织硅藻检验见少量与现场水样相同的杆状羽纹目硅藻,肝、肾组织未检见硅藻。因案件审理需要要求法医再次进行鉴定。1.2尸体检验解剖检验于发现尸体18d后进行。尸体呈中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为断肠草(钩吻)中毒死因判定提供参考数据和病理资料。对一例口服自制中药致钩吻中毒死者进行尸体检验、组织病理检验、毒物检验,采用组织细胞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进行病理检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对心血、中药汤进行毒物检验,查阅了钩吻中毒的相关文献,总结钩吻中毒的中毒情况、中毒症状及死后血液或组织中的含量。钩吻中毒死亡案例报道较多,但死后毒物学数据较少,本例死者中毒的毒性成分主要是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血液中浓度分别为77.4、30.3、37.1 ng/mL;脏器组织病理检验发现窦房结动脉狭窄、窦房结区心肌纤维化,钩吻中毒的典型特征。急性钩吻中毒,脏器组织病理检验难以发现典型特征,但中毒死后毒物检验数据的积累可为死因判定提供基础数据,为相关案件的死因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 GYPA)、CD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在水中晚期尸体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表达情况,为在水中晚期生前死后伤鉴定筛选标志物。方法 1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6)、生前挫伤浸没组(n=6)和死后挫伤浸没组(n=6),生前挫伤浸没组采用机械失重技术建立SD大鼠右后肢挫伤模型,死后挫伤浸没组是SD大鼠处死后用机械失重技术建立右后肢挫伤模型,对照组不予致伤处理,所有大鼠均浸没72 h。肉眼观察及HE染色观察生前伤和死后伤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YPA、CD68及TNF-α蛋白在挫伤组织表达情况;随后在实际案例中予以验证。结果 肉眼观察和HE染色均无法较好地鉴别浸没72 h大鼠的生前伤和死后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生前挫伤浸没组软组织GYPA表达呈阳性,CD68在炎性细胞膜呈阳性表达,TNF-α在胞质表达呈弱阳性,GYPA、CD68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死后挫伤浸没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碳中毒一般多见于意外事故。近年来利用一氧化碳自杀、谋杀案时有发生,特别是利用煤气管道开放杀人后又伪装火灾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检测尸体中是否含有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其含量多少,常是提示一氧化碳中毒致死或是死后一氧化碳侵入的重要依据。为能正确分析判断死因,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复杂性、可变性及尸体中一氧化碳产生的原因等有较全面的了解。一、溺水尸体中一氧化碳的产生与判断尽管溺水尸体血液及体液中经常检出较高HbCO,但不能由此盲目判断为生前CO中毒。K0jima等“’曾做了CO死后形成的实验研究。即将溺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