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使用电热毯造成人体伤亡案件国内外均少见报道,且易导致对死亡原因及案件性质的误判。本文作者收集3例使用电热毯致致人意外死亡的案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案例资料例1曹某,男,41岁。冬季某日晚11时与妻子肖某(女,40岁)入睡于铺有电热毯的床上。次日晨8时,其岳母曾看到曹某俯卧睡在床外侧,被子掀落在地,肖某左侧卧位睡在床内侧,身上盖有自己的被子,遂将女婿被子盖上后离去。1h后,女儿呼其父母不应而报警,当时曹某已死亡,肖某呈昏迷状态,夫妇二人身体发烫,曹某仅穿着背心及内裤,肖某出汗较多。现场安静,电热毯上铺一层床单,开关置于高热…  相似文献   

2.
1案件简介 某年6月23日上午11时许,在某街5—1号一新装修居民房中做木工活的工匠董某被人发现在7楼室内死亡,死因不明。  相似文献   

3.
1案件简介 2006年11月13日,马迹镇杉山村公路地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受害人曹某(男,10岁)当场死亡。肇事车辆逃逸,在侦查中发现一外地大货车有重大嫌疑,而该车驾驶员失口否认,其他没有任何人证物证。  相似文献   

4.
CrO_3主要用于染色、电池、皮革等工业生产中,用于自杀、谋杀的案件偶有发生。本文报告1例CrO_3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检验及金属Cr在死者体内的分布情况。 1988年4月26日晚9时许,市电镀厂工人王某乘上晚班之机,用尼龙编织袋偷取车间电镀用的铬酐(CrO_3)约20kg,放在工厂潮湿的围墙边。次日清晨5时左右,借故有病提前下班,将偷得的铬酐背回家,刚到家门口即剧烈腹痛、呕吐(带血),站立不稳而摔倒。9点左右将其送医院抢救,当日下午17时30分死亡。  相似文献   

5.
1案例资料 1.1案情简介 2001年3月13日17:00时许,滁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许某(犯罪嫌疑人)报案称:其下午在家里玩弄猎枪时不慎走火,击中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妻子(曹某)。伤者曹某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分局接到110指令后,及时组织人员勘查现场。  相似文献   

6.
被告人曹某系滨海县工商银行记帐员,因欠本单位贷款无力归还,遂伙同李某于1996年4月5日由曹某利用上班期间代做出纳员工作之机,从本单位保险柜中盗出空白的定活两便存款单两张,并愉盖上自己保管的公章。当B下午,李某到曹某班上,一起查得储户魏某存单的金额、密码、帐号后,由李某在空白存单上填写。4月7日,李某用假存单从县工商银行十字街储蓄所冒领现金2万元,并以“十德海”的名义转存1万元。4月8日李某又从县工商银行东升桥储蓄所取出现金1万元,均交曹某,曹某分给李某1400元。本案在审理期间,在定性问题上出现几种不同意见:l…  相似文献   

7.
<正>虚拟解剖技术作为传统尸检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其无创性、精确性、高效性等独特优势,在法医学死因鉴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案件通过尸体解剖检验可明确死因,但实践中因多种原因导致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尸体解剖率并不高,虚拟解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无创便捷的辅助或者替代手段。本文通过介绍2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后经死后尸体CT(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确定死因的案例,探讨了虚拟解剖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现有的死因调查制度存在实体和程序方面的缺失,所以,近年来非正常死亡案件常常引发公共舆论的热议乃至质疑.从死者家属对死亡结论的认可过程看,存在一个由死者亲属与可能的行为人之间存在的纠纷转化为死者家属与公权力机关之间的“纠纷异化”过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以法治思维为引导,积极借鉴普通法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及其司法实践,系统规划、科学构建,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社情的死因查明、认定制度.构建这一制度的关键就是死因查明、认定程序的司法化,即由人民法院审理非正常死亡案件,死因调查权辅助于死因认定权,可由公安机关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使.构建死因查明和认定制度,应主要规范“非正常死亡案件”的界定、适用死因查明、认定程序案件的基本条件、死因查明和认定程序的当事人及权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1案件资料 2007年12月21日,某村一曹姓人家发生一起疑似“灭门”的杀人案件,该户内常住有户主曹某、曹妻、曹母、曹岳母共4人。案发后,经初步现场勘查,发现除曹某以外的另外3人的尸体,现场遗留大量的血手印、足掌纹,条件较好。后对该户北侧的池塘进行打捞,发现曹某的尸体。  相似文献   

10.
拳击头面部致脑干损伤迅速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头面部受力后伤者迅速死亡的案件时可遇到,当系统解剖肉眼未见有损伤改变时,其死因的焦点不是心脏就是脑干,故针对性的取材镜检便成了查明死因的关键。笔者检验一例,现报道如下。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 2001年11月7日1时许,蔡某(男,16岁)与人在房间内发生争吵,相互殴打,其头面部被拳击伤后倒地,并出现四肢抽搐、双眼凝视、口唇紫绀,约5min后呼吸、心跳停止死亡。根据了解,死者生前身体健康,未发现任何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11.
章昌隆 《刑事技术》2003,(Z1):49-50
在法医检案中经常遇到死因不明,案件性质有争议的案件,由于死亡突然,常有纠纷、轻微外力打斗、奸情、劳累及诊疗活动伴随。易被他人疑为暴力死、他杀、医疗事故等。为分清当事人的责任,便于案件的定性处理,通常要全面进行尸检,作出伤与病或谁主谁次的鉴定结论。现将笔者近10年来所见40例此类案件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案件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性35例,女性5例,9岁~30岁的6例,30岁~50岁20例,51岁以上者15例。其中学生3例,干部3例,工人2例,农民及务工者32例。(2)死亡原因:40例中,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25例,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相似文献   

12.
<正> 李某,男,45岁。1988年4月1日上午8时,因“感冒”到某医院诊治。查体见扁桃体肿大,给予青霉素肌注等治疗。上午9时左右按常规“皮试”后,肌注了80万单位的青霉素钾盐,李某骑自行车回家,无不良反应。下午3时李某骑自行车到医院,又肌注了80万单位的青霉素钾盐,回家后一小时感胸闷,呼吸困难,急送当地卫生所抢救,因抢救无效于下午5时死亡。家属对死因有疑议,要求检验尸体,查明死因。  相似文献   

13.
1 案件简介 某年4月28日赵某和尹某受雇他人,赵某用氧焊切割拆解废旧铁罐时发生爆炸,赵某全身燃烧,沙土灭火后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无效,19天后死亡,尹某当场死亡.  相似文献   

14.
妻子杀死丈夫5例现场及尸检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案件资料例 1:死者周某 ,4 6岁 ,横铺村人 ,于 1993年 2月2 1日 ,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烦躁、不思饮食等症 ,三次请赤脚医生诊治 ,病症时好时歹 ,最后进入昏迷 ,三天后死亡并匆匆入棺出葬 ,其妻声称是病死。周氏兄弟认为周死的突然 ,死因不明 ,要求公安机关派人  相似文献   

15.
案件时间表:2005年5月3日傍晚6时许,北京民警李忠义和山西太原刑警刘利民在路上发生口角。刘利民打电话叫人准备教训李忠义。5月3日晚9时许,在山西省冶金厅招待所停车场,几名社会闲散人员受刘利民指使,对李忠义进行殴打,致其重伤。5月4日凌晨,李忠义因伤势过重死亡。5月6日,案件告破,刘利民等人归案。2006年4月26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太原警察刘利民被判死缓;持木板猛击被害人头部的被告周传全被判死刑;其他7名被告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至15年不等;刘利民等9名被告共同赔偿被害人共计59.21万余元。刘利民等9名被告人及被害人家属在10…  相似文献   

16.
正1交通事故非即时死亡的原因在交通事故中,伤者死亡可发生在事故当时,也可在事故发生后较短时间内(24h)内死亡,或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死亡。前述两种死亡,案件审理中争议较少,但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死亡的,其死亡因果关系的确认往往成为案件办理的关键点,此类案件的死因鉴定显得尤为重要。交通事故非即时死亡的死亡原因一般有以下5种:①事故造成的损伤直接导致死亡,由于损伤较为  相似文献   

17.
徐德群 《西部法苑》2001,(10):63-63
2000年2月15日,盛某与曹某签订书面购车协议一份,双方在协议中明确约定,曹某出售给盛某的面包车,曹某保证该车挂户某局3年。协议签订当日,盛某将车款10580元交付给曹某,曹某将挂户于某局的一辆昌河面包车及随车工具、证件交付给盛某。同年6月,盛某对该车进行年检时,要求某局出具年检手续时,遭拒绝。又查明,曹某转卖的此车是1997年3月从某局处购得,某局在买卖协议中明确约定要求曹某于1998年6月30日前办理过户手续。  相似文献   

18.
1案例资料 1.1案情 范某,男,35岁,农民。2007年1月15日范某喝了500-600ml白酒,18时许范某洗澡后穿上其妻曹某提供的短裤,2h后逐渐出现会阴部烧灼样疼痛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肌肉颤动、身体极度不适等。1月16日凌晨2时许,范某出现大小便失禁,曹某将范某短裤脱下并清洗会阴部。  相似文献   

19.
某区公安分局于2001年月14日以殴打他人为由对曹某处以治安拘留15日的行政处罚。曹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市公安局作出“治安管理申诉裁决书”维持了区公安分局的行政处罚,曹某仍不服提起了行政诉讼。在开庭审查被告区公安分局行政处罚程序合法性时,被告向法庭出示了2份证据:1、被告所属某派出所于2001年5月14日对原告曹某所作的“行政处罚告知笔录”,该告知笔录采用的是统一印制的固定格式用纸,其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相似文献   

20.
1案件简介 2009年2月7日,某场发生1起杀人焚尸案,根据该案的作案手段和案发地点分析,确定将此案与该地2005年陈某被杀案、2007年曹某被杀案、2008年付某被杀案等3案并案侦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