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日本充当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雁行模式”已经崩溃,因此,“日本在前面拉、中国在后面推”的东亚经济发展的“双头列车”模式也就失灵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构建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具备了引领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条件,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方面是东亚经济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且在东亚经济一体化方面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密切合作。因此,未来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在前面拉、日本在后面推。”这种模式和传统“双头列车”模式相比,中日在东亚经济中作用的角色发生了换位,故称之为“新双头列车”模式。“新双头列车”模式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2.
从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意识与恰当的比较借鉴,使得后起国家与大国视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经济转型的观察与分析显示,调整的过程即是后起国家纠正先前发展中的失误,回归到可持续发展正确轨道的过程,也是其认清产业发展的世界潮流,打造新的创新发展模式的过程。强烈的发展意愿驱动和恰当的产业路径选择,相辅相成、共同决定着后起国家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国际经济中的位置。而恰当的产业发展选择对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其意义并不仅限于某个产业的增值和比例的提升,而是为其打造经济强国确定一个强力的发展支点。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处理发展工业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在工业的发展上实行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的一盘棋战略;切实解决影响转型的产能过剩这一结构性顽疾;在把握国情、认清趋势基础上找准转型的突破口,则是中国借鉴日本、向制造强国迈进,在产业发展不同层面应当进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上,日本和韩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韩两国的汽车产业也都经历过从技术落后到领先的发展过程。日本是通过引进技术再创新模式、政府对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扶植以及独特的“轴轮式”产业组织;而韩国政府为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推行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在国家科技开发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日韩两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对我国在汽车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4~2002年是巴西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巴西政府通过以"雷亚尔计划"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实现了由内向发展模式向外向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国家主导型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文章从"投资与经济增长""外贸形势的变化""工业部门的结构调整""社会改革与民生改善"等几个方面,对巴西经济转型的成就与局限进行了分析,认为巴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适合自身特点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中东欧国家是世界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2010年《转型报告》着重分析了中东欧国家在后危机时期经济复苏的表现,探讨了中东欧国家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所需要采取的改革举措,强调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并未终结。本文在对2010年《转型报告》进行评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的特点和内在缺陷,认为中东欧国家在未来不仅要通过内外平衡的经济发展来实现增长的速度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更要消除经济体系的二元分割现象,降低资源优化配置的交易成本。本文还分析了中东欧国家的转型经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转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冷战式经济结构"中成长起来的日本经济是畸形的,患上了难以治愈的经济肥大症,其矮小的骨骼已无法支撑起超肥胖的身躯.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经济生态环境,日本经济犹如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恐龙,在困境中挣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的日本经济,对全球经济构成了巨大威胁.十年经济不景气是日本经济自然瘦身的过程,并还将不断地"瘦身"下去,直到回归正常的"体型".日本将因此而潇洒地走向没落,沦为"亚洲的英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普遍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型,强调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拉美地区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都有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呈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引发甚至加剧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稳定.与拉美相似,中国也经历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的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当前经济具有较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拉关发展模式转型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成效,总结其近30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20世纪下半叶的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全国总数的99%,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上还有教大差距。日本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成功不仅得益于扶持政策和技术援助制度,也得益于日本独特的金融体系,其模仿创新及官产学结合研发模式也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凸显越南经济增长方式的困境,经济转型刻不容缓,因此越南政府已正式提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越南经济必须尽快实现转型,转型方向是中长期发展战略思维转型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及经济结构战略重组,转型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美主权债务困境,导致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变革和转型时期.美欧回归实体经济,发达经济体开始财政紧缩和“去福利化”,新兴经济体面临发展模式转型之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改革进入关键期.但这些变革均面临来自旧体制的重重阻力.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经济转轨进入深化阶段后,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选择适宜的国家创新战略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技术创新战略演进的路径的,从经济转轨初期的“培植战略”、“引进战略”、“转让战略”到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后的惯性发展模式、出口发展模式和投资发展模式的转变。揭示其技术创新战略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动力,即俄罗斯创新战略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创新战略之间的互补性与递进性、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统一。阐述俄罗斯国家整体创新跨越战略的实施路径选择,并提出对我国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国防工业体从前苏联时期的斯大林模式向市场导向的转型,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军转民实践,充满了曲折和困难,短期内削弱了其经济实力。但俄罗斯也逐渐明确了国防工业体进一步转型的方向,为推动其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分析俄罗斯国防工业体转型的路径,并深入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转型国家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俄罗斯在制定积极的引进外资政策的同时,采取各种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使其出现了快速发展势头。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俄罗斯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模式,重点剖析了影响其对外投资发展的因素以及对外投资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变化。通过分析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利弊、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社会经济优势及国家在法律和权力范围内具体的解决问题方案和支持措施,探索了在经济转型与经济全球化双重挑战条件下俄罗斯对外投资的特点及方式变化关系以及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转型,这是认识21世纪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最重要的关键词。在21世纪,全球经济、政治发展模式及生产、生活方式以至国际格局和国家关系模式、人们有关战争与政治、战争与和平关系的观念,都将发生转型式的新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也将与世界转型进程同步,在经济、政治及生产、生活方式以至价值观、国际观等方面转型。中国转型不但是世界转型的一部分,也是世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世界转型的性质、方向与总进程。鉴于转型是21世纪大趋势,中国须适应世界转型大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模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以至价值观念,制订相应的国家大战略。本文在分析世界及中国的转型趋势、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中国为适应世界转型趋势所应采取的国际战略,尤其主张中国应及时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社会发展模式,以及调整国际观和国际政治观。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中小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新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日本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其在投资规模、投资地区结构、投资方式以及信息技术利用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研究日本中小企业全球化经营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开展对外投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自由市场与西方民主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两个主要制度依托。如果说冷战时期存在着苏联模式与西方模式两种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话,那么,苏联的解体意味着苏联模式的历史终结,而美国主导的西方模式随之似乎成了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中国和俄罗斯在1990年代初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俄罗斯一开始就将美国式民主和自由市场作为其经济政治转型的目标模式,中国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下融入国际市场经济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经济政治体制的转型与改进。20年后,这一历史进程的结果已经显现,以市场化为目标的中俄经济政治转型走向了不同于美国模式、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与之背道而驰的经济政治体制——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与非西方式民主。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已覆盖低碳经济主要领域2009年经济危机,将"低碳经济"推向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位置。然而,短期内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无疑是目前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此时,中关村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继续保持和提升科技应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场自上而下的"低碳模式"探索于中关村正在进行时。  相似文献   

18.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及其经济萧条的长期化,决定了日本市场经济制度转型的必要性。转型的原则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发挥制度的功能。而转型动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内外部环境对市场经济制度产生冲击的性质。转型的根本方向是要通过增强日本市场经济制度的适应性来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安倍经济学虽然在短期内收到明显成效,使日本经济走上了较快复苏的道路,但其最终能否帮助日本经济摆脱困境、完成拯救日本经济的使命,还有待实践检验。从安倍经济学自身看,政策内在冲突和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同时存在,其最终成效可能大打折扣。受未来财政政策紧缩效应、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规制改革推行阻力重重,以及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环境变化和外部市场空间受限等因素影响,日本中期经济增长前景并不乐观,安倍经济学拯救日本经济的使命似难完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俄罗斯采取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转型后的结果也完全不同。两国在转型时对公有经济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但正是因为公有经济具有在改革初期重要的资本形成地位、对就业和社会稳定的支撑、对非公有经济部门的传导等特点,才造成了转型绩效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