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对中东战略与政策:悖论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建 《西亚非洲》2005,1(6):40-45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推出的打击恐怖主义和民主改造中东的新战略受阻,中东国家对此一直保持怀疑和警惕。究其原因,除了中东国家与西方有很大差异,美国在中东强力推行西方价值观和美式民主制度,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外,美国战略目标的长期性与其中东政策的短视性和功利性之间的巨大悖论,阻碍了美国对中东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从长远看,美国将在适当调整政策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其对中东战略,以进一步促进中东政治转型,进而促使该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未来中东国家与美国,以及中东地区国家内部改造和反改造的斗争将相互交织、碰撞,并成为今后长时期内地区形势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安高乐 《东南亚》2015,(1):101-105,110
伊拉克和叙利亚主要逊尼派地区的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国"的建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组织恣意猖獗,吸引国外青年热捧并加入该组织。毫不例外,印度也受"伊斯兰国"宣传攻势的影响,部分印度穆斯林成为该组织的成员。伊斯兰国实施的恐怖活动危及到印度侨民的安全,该组织夺占油田和破坏输油管道的行为影响印度的经济,它所宣称的领土范围包括印度北部地区,这些都对印度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因此,印度除了积极撤离侨民外,还采取了与中东国家建立广泛的情报交换系统等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发展中国与中东国家①的关系出现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完成了与中东国家全面建交的历史进程.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中东国家的信任.中国关注中东地区热点,积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实现了制度化与机制化,经济贸易关系大发展,文化、教育、科技交往日益热络,中国对中东的学术研究日益深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开辟了双方关系发展的广阔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侨务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的侨务政策,这里指印度政府对海外印度人(包括印裔和印侨)的政策。在这方面,我国的情况与印度有相似之处。因此,了解印度的侨务政策及其得失,对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侨务政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印度海外移民的特点与印度的侨务政策印度的侨务政策是由印度海外移民的特点所决定的。印度海外移民的特点归纳如下: 第一,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5.
莫迪执政以来,虽然在印度内政外交上带来诸多新气象,但在核军控与裁军问题上大体延续了1998年印度核试验以来的基本政策立场,始终坚持全球性、无歧视、可核查的彻底和全面核裁军原则。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与双边军控及裁军机制,有选择地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大国雄心及荣誉是影响印度军控与裁军政策的核心要素。随着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实力与地位的继续提升,印度军控与裁军政策的独立性更加明显,印度对核军备的重视有增无减,这造成了印度关于倡导全面核裁军政策宣示中"夸夸其谈"的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东国家的政治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动荡。旧有的冲突仍在继续,而新的冲突又在多个层面浮现。本文将中东国家政治转型期的不稳定因素归结为四点: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宗教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本文认为,中东国家未来不论如何转型,都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注意协调同一性与普适性、本土性与独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我国与中东国家从50年代起就发展互利的经贸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77年至1981年中国同中东地区的贸易额由6.4亿美元增加到18.4亿美元。1988年达到了31.51亿美元。1990年双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资政策改革不断深化,印度外资政策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文献也逐渐增多。本文从印度外资政策改革历程、印度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印度外资政策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对印度外资政策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深度解读和预测印度外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冷战后,印度全方位的东向政策引人注目.东向政策的成功与冷战后世界局势变化和印度国际地位上升有关,也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战略考量上存在一些接近之处有关.但印度的国内问题和印巴危机、印度的大国构想与东南亚国家"平衡外交"策略的冲突、中美日等亚太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等因素都使"东向政策"的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0.
印度“东向政策”的目标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东南亚》2003,(1):29-34
20世纪 90年代初 ,印度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 ,确立了以东盟国家为目标的“东向政策” ,和以西亚、中亚及海湾国家为目标的“西进路线”。近年来 ,“西进路线”的推行障碍重重 ,而“东向政策”却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后 ,印度加快了“东向”步伐 ,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印度与东南亚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国内学术界对印度的“东向政策”已有一些研究 ,本文将继续探讨这个问题。一、近年来印度东向政策所取得的进展印度推行东向政策 ,最初是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 ,希望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 ,吸引投资 ,…  相似文献   

11.
印度“东向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 ,印度调整了其对外政策 ,突出外交为经济服务 ,推行“全方位”外交 ,除继续保持和发展与俄罗斯的传统军事合作 ,加强同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外 ,开始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并提出了“东向政策”(LookingEast)。“东向政策”的执行 ,推动了印度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本文将重点阐述印度“东向政策”的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在此之上对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前景作一简要分析。一、“东向政策”的主要目标 印度推行“东向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为印度国内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之春”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战略着力点,全面介入叙利亚事务,对中东政治产生深刻影响。俄乌冲突爆发导致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受到挑战,主要表现为俄乌冲突引发中东国家粮食危机,俄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弱化;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致使俄军事武器销售受阻,其在中东的军事影响力减弱等。一方面,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俄罗斯可增加对中东粮食出口,从而避免中东国家因粮食问题引发社会动荡,维护俄罗斯既有的中东利益;另一方面,俄罗斯加强多边外交,积极发展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并在深化双边关系的基础上,与中东国家协调能源供应,维持高油价。俄罗斯与中东国家加速发展多元化的经贸关系,与扩大俄在中东政治影响力的外交战略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印度对非洲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对非洲政策就一直是该国争取大国地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印度调整对非洲政策,印度在非洲的活动范围超出传统的英联邦和"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并积极与非洲地区组织建立伙伴或合作关系.在印度对非洲政策的长期演变中,凸显三大特点,即把中国作为印度对非洲政策的参照对象、重点发展与支柱国家和非洲地区组织的关系,并实行"联合政策",以及在对非洲政策中重视"道义"和价值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容提要中国和中东的传统文化中都含有重文化而轻种族的民族平等思想,在历史上都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民族或文化共同体,以及民族自治制度,双方在民族国家建构方面也有着类似的紧迫性和挑战性。但是,当代中国和中东在少数民族立法、民族制度,以及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等民族政策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双方在民族问题上的不同特点。当代中东民族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东国家对传统伊斯兰文化中民族思想的继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更离不开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中东国家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15.
曹升生 《东南亚》2012,(1):33-37
印度的非洲政策,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总体而言,各国学术界对印度的非洲政策态度和评价不一,但都拿中国对非洲的政策与之做对比,并认为对印度的对非政策的研究有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印度粮食安全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农业大国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分析印度粮食安全的现状入手,重点研究了印度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三种政策手段:生产者价格支持政策、农业投入补贴政策和粮食分配政策。基于上述印度粮食政策的架构分析,总结出印度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得出印度粮食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东国家的政治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动荡。旧有的冲突仍在继续,而新的冲突又在多个层面浮现。本文将中东国家政治转型期的不稳定因素归结为四点: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宗教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本文认为,中东国家未来不论如何转型,都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注意协调同一性与普适性、本土性与独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来,南海地区成为印度"东向"政策的首选。通过改善和深化印度-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关系及协力美国、日本的南海政策,印度在南海问题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显著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印边界问题未决,印度利用南海问题"制衡"中国与积累战略优势的企图也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9.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23,(4):134-155+160
印度将“印太战略”视为其“东向行动”政策的超越。虽然“东向行动”政策是印度介入印太事务的基石,但涉及非洲的“西联”与“南控”政策也很重要。换言之,非洲对印度“印太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应“东向行动”政策、助力其走向亚太并提高大国影响力,还在于实现印度深耕印度洋、拓展对非经贸合作和加强人文联系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基于“印太战略”,莫迪政府将印非关系提升至战略层级,增加对非外交机构与资源投入,在战略议题设置上更加突出海上安全,以加强对非反恐与人道救援合作、践行支持非洲发展承诺、发挥在非海外印度人“桥梁”角色等方式,大力推动区域集体安全与经济一体化,在深化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互联互通、防务后勤保障等领域合作上展示出较大的开放性。印非关系的发展彰显印度在印太地区地缘与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提高印度在美日印澳“四方机制”涉非议题上的发言权,增强印度战略自信。未来,印度仍将视非洲为实现其大国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不过,受印度自身经济实力、印非间现实性问题及大国博弈加剧等因素的掣肘,印度对非政策将更趋务实与谨慎。  相似文献   

20.
印度产业技术政策的发展评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业技术政策的实施和不断调整,促进了印度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发展。本文全面回顾了独立后印度产业技术政策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其变迁的背景、动因、内容及取得的成效,指出科研与实际应用能力脱节仍然是印度发展的症结所在。这对我国也有积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