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思想工作》2007,(11):45-47
无论战略蓝图多么宏伟.无论组织结构多么科学合理.如果没有执行力.都无法发挥其本身的威力。“世界一流的企业”必将是“拥有强大执行力的企业”。“2006年,提高认识;2007年,实现由认识到转变;2008年,实现由转变到提升。”内蒙古移动为推进“新跨越”战略实施的“三步走”策略体现出来的无疑是对执行力的充分关注。“提升企业执行力.才能锻造未来掌控力”.这是我们在走进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探寻其蓬勃发展背后的驱动力时最深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张煜婕  张圣 《学习与实践》2023,(10):112-122
绩效式授权与取信式参与是社区场域中政社合作关键现象。既有制度理论研究尚未从结构能动性层面解构政社合作关系特征,故引入“结构二重性”视角,提出社区二重性结构中存在着绩效式授权与取信式参与的政社合作。深究其里,发现政社合作缘起于理性化、反思性以及合作动机作用,从而实现结构改造;政社合作动力机制在于时空因素促使政社双方以展示互惠善意的方式合作,从而以最小交易成本满足双方发展目标;政社合作特质表现为行政层级制驱使政府压力传导、实用主义思维作用项目绩效依赖,以及社会组织在“管家”角色中产生的取信导向。作为理性行动者,政府与社会组织形成“施压-取信”合作机理。政府间接实践自身对结构改造的同时,社会组织也在积极寻求自主行动空间。因此,绩效式授权与取信式参与将会在社区场域中长期存在并不断演化。这就为社区政社合作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解读和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3.
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部署。本文基于公共组织理论建立“结构-制度”分析框架,以N街道为个案,揭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微观机制和组织逻辑。基层党建以“结构嵌入”实现党组织的垂直覆盖和水平延伸,重塑了社区治理秩序;以“制度整合”实现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种要素的连接,将结构潜能转化为治理绩效。与微观机制相表里的组织逻辑是:立体化嵌入使科层型与矩阵型组织结构并置,促进多种组织网络形态的并接;制度性整合则从合法性、相互性与冗余性三方面强化了组织网络的持续、稳定与弹性。对党领治理进行实践追踪和理论分析,既可以为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深化基层党建引领提供经验参考,也有助于求解政党与治理关联性的组织学理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关心时政的人们注意到,政府“执行力”问题已经连续两年写入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要“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政府执行力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领域的重大现实课题。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贯彻党的主张意志,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掌握行政权力,通过政府施政来实现。也就是说,政府的执行力是党的意志和主张能否实现的关键。“令不在多,有行则灵”。然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凸显出来的政令传达和执行的不畅、不通和不统一的问题,与政府执行力的局限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虽然屡屡“三令五申”,高度重视政令的统一,但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执行力出现弱化倾向,执行不力、执行打折、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发生,原因何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增强政府执行力中应当如何作为?本期策划试图通过对执行力短板现象的分析,探讨提高政府执行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政府改革的阶段性特征看,中共十六大标志着中国政府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强化执行力阶段。强化政府执行力是这一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政府执行力就是政府在公共精神的指导下,按照公共政策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强化政府执行力,就是要强化政府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为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首先,强化政府执行力必须优化组织结构和实现有效分权。政府执行力的高低,能否实现执政目标,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合理的政府机构设置和优化的组织结构是基本保证。其次,…  相似文献   

6.
美国风险资本运作过程中的治理结构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昊 《长白学刊》2003,(1):73-76
在美国风险资本运作过程中,“企业的融资人”通过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以及创造性的和约安排,对经营管理形成了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通过对其剖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知识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依然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所谓的“劳动雇佣资本”;合理的治理结构是确保风险资本高效运作的基础;为风险资本运作提供可靠的制度环境是政府推动风险投资发展的最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针对现实中政府执行不力、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认为主要的深层次原因有:行政意识的惰性力量导致行政执行的原动力不足;制度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导致执行的保障力不足;利益配置的非均衡导致执行力建设激励机制的不足;行政过程的缝隙化导致执行中的脱节和缺环。为此提出,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的思考,必须着眼于净化行政文化环境,改革行政体制,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行政流程等诸多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关系的良性调处,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维度。针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收—放”互斥两难困境,我国构建了一种新结构性场域。即跳出政府与社会个体单层关系的限囿,立足于政府与社会个体、政府与社会自治主体“双层”关系的划分,创设了第二类中介——协调政府与社会自治主体关系的功能性接点。驻村干部和社会组织孵化机构等都属于功能性接点。它们的组织形态各异,但在国家治理结构中所处位置和治理属性相同:双向赋能的行动中介、有为政府的策略选择、政社互动的弹性空间。以人民中心理念为政治引领,为功能性接点提供了行动指引;强有力的国家行动体系,为功能性接点提供了组织保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功能性接点提供了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9.
高度重视提高政府执行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政府执行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政府执行力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政府执行力不断提高。我国有今天这样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经济社会有这样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地位有这样显著的提升,都与政府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密不可分。但是,在某些方面、某些地方,政府执行力还很弱。有的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  相似文献   

10.
制度执行力:概念辨析及构建要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执行力就是指制度本身所具有被执行落实的强制力、执行效力,以及相关组织在执行相关制度时的执行力量和执行效力。制度执行力与政府执行力、政策执行力之间具有交叉重叠的关系。制度执行力的构建,需要从完善制度、执行元制度、执行主体、执行行动、执行要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八)》的通过与实施,助推了现代监狱的行刑科学化、法制化和社会化的建设.对我国监狱的惩罚与改造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肯定《刑法修正案(八)》积极作用的同时,其在“重大立功表现”、“不能少于”、“赦免制度”和“社区矫正”等若干立法方面,也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缺陷,祈望刑法的修正能更为完备。  相似文献   

12.
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其民主政治的步伐基本上还处在以“选票”为中心的阶段,“选民文化”强过公民文化,而“省籍-族群-本土化”的政治进程更加剧了这些倾向,造成了“省籍-族群”间矛盾的激化,政治文化偏重于对抗,政治悲情被滥用,不仅在重大的价值与政治问题上而且在很多社会议题上也无法达成共识,政治陷入空转。为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建构公民社会的力量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推动“协商民主”的实践,如提出公共新闻学、公民论坛、公民会议、社区协商等,尤其是进行“省籍-族群”间的沟通与和解活动,希望以此厚植台湾的公民文化,匡正“选票民主”的疏失。  相似文献   

13.
除了政府和企业外,社会还需要公益型社团发挥“润滑剂”作用。志愿者以某种方式帮助别人而不领取报酬,这是和谐社会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体现。让更多的公益活动融入学生社团中,组成公益型学生社团,育人效果良好。通过“五制并举”——理念指导机制、制度管理机制、开拓资源机制、激励机制和宣传机制——构建高校学生社团公益活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既是执法机关,又是群众工作机关,公安民警既是执法者,又是群众工作者.我们加强群众工作,一要抓“严”,做强主业维护稳定;二要抓“小”,办好小事树立形象;三要抓“新”,与时俱进寻求突破;四要抓“近”,以人为本贴近群众,把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既是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要求,也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并不是一个内在积累自然演进的过程,相反,转型发展充满了复杂性和挑战性。新建本科院校应在"三转变"、"四提质"和"四增值"内涵建设中进行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新调整与定位,构建与职业教育类型相匹配的运行机制,进而实现从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在1874年台湾漂民案中,知识精英和东南督宪借助奏折、照会和报刊等介质,首次在晚清外交中构建起国际法话语圈。论者广泛援引万国公法,形成诸如强调领土不容侵越、属地原则下番地自治、指责日本踞台及索赔、禁止局外对日援助、保护在日华侨、请求国际仲裁之类的观点和建议。公法舆论不仅迎合了清政府“或谕以情理,或示以兵威”的对日交涉策略,而且呼应甚或引导政府决策与军事外交。以天下体系为圭臬,晚清中国对国际法采取选择性采择,内在地削减了由“实效管辖论”所造成的国际公法与天下体系之间的紧张与张力,展现了东西方国际秩序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刑事司法专业教学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过程中,存在着时代感不够突出、实践性不够深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新旧政策对比,科学界定"宽"和"严";通过与其他国家对比,深入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理精神;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机会,以利于学员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论断为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它要求我们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以世界历史理论的广阔视野,对中国乃至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道路给予一条更加明确的路径选择。同时,这也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的到来提供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9.
翁洁 《桂海论丛》2008,24(2):38-40
科学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必须简化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手续,适当放宽流动党员缴纳党费的期限,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执行的刚性,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街道、社区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从而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0.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