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东南亚纵横》2012,(12):75-75
●1日,缅甸议会通过新外国投资法。根据该法案,缅甸允许外资投资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矿业、制造业、饭店和旅游业、房地产、交通运输、通信、建筑和其他服务业。该法获得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后,将取代1988年的《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  相似文献   

2.
郑国富 《东南亚》2014,(1):69-72
1988年11月30日,缅甸政府颁布《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积极吸引外国投资。25年来,缅甸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2011年,缅甸开启民主化改革进程,对外关系得到大幅改善。2012年,缅甸政府颁布新的《外国投资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放宽投资限制。在缅甸国内民主化改革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浪潮下,缅甸未来吸引外国投资将拥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纵横》2012,(12):75
(2012年11月1~30日)1日,缅甸议会通过新外国投资法。根据该法案,缅甸允许外资投资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矿业、制造业、饭店和旅游业、房地产、交通运输、通信、建筑和其他服务业。该法获得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后,将取代1988年的《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2日,据美联社网站报道,世界银行已经批准向缅甸提供8000万美元贷款,这是缅甸25年来首次得到世界银行的贷款。世界银行表示,该笔贷款将为缅甸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提供援助,用于兴修道路、桥梁、学校、医疗诊所和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4.
1月16日李先念付总理会见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新任驻我大使吴敏貌。(〈人民日报〉1.1716日世界银行要求缅甸放宽经策济政受外国投资。但是,谋求外国投资是与缅甸社会主义党的纲领根本对立的。所以仰光的外交官们认为这样做风险很大。1.24上  相似文献   

5.
正(联邦议会2017年第16号法令)2017年7月21日(缅历1379年4月28日)联邦议会颁布本法。第一章名称、适用及释义第一条本法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引渡法》。第二条缅甸联邦共和国与引渡条约国、引渡地区协议缔约国(缅甸作为成员国之一)、国际公约成员国以及达成双边协定(无上述协议的)的引渡请求国之间的引渡适用本法。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86,(4)
三十八年前(一九四八年)的一月四日凌晨四时零二分,缅甸首都仰光市的班都拉广场上空,降下了英国国旗,第一次升起了缅甸联邦国旗,乐队奏起了缅甸国歌。从此,缅甸人民终于摆脱了殖民主义的镣铐,向全世界宣告缅甸联邦独立。 从一八二四年起,英帝国主义先后发动了三次侵缅战争,使缅甸在一八八五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缅甸六十多年。在这漫长的暗无天日的岁月里,缅甸民族经历了深重的苦难。  相似文献   

7.
1994年8月3日上午,缅甸联邦驻昆明总领事吴温昂(U WIN AUNG)和领事吴山伦(U SAN LWIN)应邀访问了我所,在愉快、友好的气氛中与我所部分研究人员就加强中缅双方学术文化交流以及缅甸的“人权”和禁毒问题进行了座谈。我所所长陈吕范研究员向客人介绍了我所对东南亚,特别是对缅甸研究的情况。吴温昂先生听后表  相似文献   

8.
正(联邦议会2017年第5号法令)2017年3月8日(缅历1378年12月11日)序言为保护《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与人身安全,联邦议会颁布本法。第一章名词及释义第一条本法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公民人身自由与人身安全保护法》。第二条本法涉及的下述名词作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9.
正(联邦议会2016年第38号法令)2016年10月4日(缅历1378年7月3日)联邦议会颁布本法。第一章名词及释义第一条本法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和平集会与和平游行法》。第二条本法涉及的下列名词作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缅甸民选政府取代军人政府执政后,美日两国的对缅政策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美国对缅出台“务实接触”政策,既有缅甸国内政治生态发生变化的因素,更有美国需要缅甸作为其“重返东南亚”的战略支点的原因;日本则借长期以来对缅“建设性干预”政策和经济合作恢复两国间的“特殊关系”,从而确立其在东南亚的主导地位。未来美日都会更加重视两国在对缅政策上的协调与合作,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甚至在扩大各自对缅影响力方面的竞争还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1.
邓蓝 《东南亚》2015,(1):106-107
2015年2月10~11日,由缅甸外交部战略与政策司牵头主办的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第十二次会议在缅甸仰光召开。作为会议主办国,缅甸政府对本次会议高度重视,缅甸外交部、内政部、财政部、酒店和旅游部、工业部、农业和灌溉部、体育部、移民和人口部、边境事务部、畜牧、水产和农村发展部、能源部、交通部等十二个部委的重要高官和主管官员受邀出席了会议。缅甸联邦工商联合会及各分会、缅甸战略  相似文献   

12.
正(联邦议会2017年第20号法令)2017年8月1日(缅历1379年5月9日)联邦议会颁布本法。第一章名词及释义第一条本法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石油及石油产品法》。第二条本法涉及的下述名词作如下解释:(一)国家:指缅甸联邦共和国。(二)石油:指作为碳氢化合物的化石燃料,包括原油、凝析油和天然气。(三)石油产品:指通过炼化石油所得的某种产品。包括汽油、溶剂油、柴油、航油、  相似文献   

13.
冷战末期以来,中国积极推进中缅政治合作,加大对缅经济技术援助,扩大在缅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这些举措使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印度认为,中国“南下”缅甸对其在缅利益、国家安全以及“东向”政策的实施构成了挑战,遂通过政治拉拢、插手南海问题等措施,意图干扰中国“南下”缅甸的进程。中印在缅利益碰撞,不仅使两国在缅甸的合作难以开展,也促使缅甸加快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以期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在其国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86,(1)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是陈毅同志生前所作《赠缅甸友人》诗中的词句,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中国和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两国的客商沿着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的河谷进行贸易(主要是中国的丝绸与缅甸的珠宝玉石)。在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中缅两国人民结成“胞波”情谊(“胞波”是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称呼,意为同胞兄弟)。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88年9月缅甸军人接管政权,建立“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1997年11月15日改名为“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以来,已有十年了.这十年来缅甸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自从60年代开始吸引和利用外资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投资立法。为了从法律上保障外商投资,印尼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外商投资鼓励法》、《外资企业管理法》、《外国投资法》、《外资税收法》等等。就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法律效益而言,以《外资税收法》为最佳。因而世界上许多国际投资法律学家评述它是印尼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法律之柱和重要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7.
缅甸:军人执政的20年(1988~2008)的政治发展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1988年9月缅甸军人接管政权,建立“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1997年11月15日改名为“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和发委”)以来,已有20年了。在当今世界,军人统治一个国家居然持续了长达20年的时间,可谓绝无仅有(如果从1962年3月奈温军人集团政变夺权算起,军人在缅甸的统治更是长达46年)。  相似文献   

18.
缅甸民族武装冲突的动力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缅甸联邦是亚洲最富民族多样性的国家之一,在现代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内部民族武装冲突。缅甸联邦作为后殖民时代的现代民族国家,是由前殖民时期独立的民族,即钦族、克钦族、掸族,以及其他来自缅甸本部的民族建立的。这些民族原则上有权各自从英国统治下获得独立,并建立各自的民族国家。然而,它们依据自愿加入、政治平等、邦内事务自治等原则,在1947年2月12日签署了《彬龙协议》,决定建立一个联邦,它们希望在缅甸联邦非集权的体制下实行各邦自治。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出访缅甸。11月30日至12月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缅事务特使米德伟的陪同下访问缅甸,这是56年来美国务卿对缅甸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希拉里宣布美将容许缅甸参与“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缅甸的地缘政治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中缅关系的迅速发展,美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向,突出地表现为美国加强了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具体表现为:加大对缅甸公共外交的投入和预算;重视与缅甸的人文、教育交流;强调对缅甸输出美国政治价值观.美国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对中国影响较为深远,尤其体现在对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对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三个方面.对此,中国政府在对缅政策中应做到与时俱进,建立两国间的互信机制,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投入,促进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