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方堃  杨毅 《理论月刊》2007,(7):164-166
作为产品的公共服务虽然明显区别于私人物品,然而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可以借鉴一般产品的营销策略及目标模式,以公众的不同需求为中心来重构公共服务生产-供给的价值链,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来整合社会资源,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
"治理"概念的出现,意味着政府部门从事公共服务供给思维的转变。随着治理理论的实践,提供公共服务无疑成为社会治理活动的"终端"。与传统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逻辑格相对应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陷入服务供给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失灵的历史怪圈。作为社会治理理论发展的新形态,网络治理理论在批判继承传统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将分析的重点放在政府、市场、社会这些不同工具和机制的相互协作上,并将"场域"和"资本"引入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网络中加以考察,以此探索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并不仅仅关乎政府部门,还关系到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是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合作治理模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之下,政府部门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之中来,要将那些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的责任交由社会力量来承担,而政府部门则主要负责基础公共服务的托底。  相似文献   

4.
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公共环境服务是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环境物品和环境服务的公共活动。目前我国公共环境服务供给中存在供给主体单一、可销售性差、市场化水平低和政府责任缺失等问题。政府应当制定保障性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重构公共环境供给模式,优化环境服务结构,逐步缩小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共环境服务差距,最大限度地克服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现象,解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环境服务需求和落后的公共环境服务生产和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满足社会的公共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5.
磨玉峰  黄斌 《桂海论丛》2006,22(6):43-4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已成为公共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建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衡机制和规制制度是实现公众利益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是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和共建能力的关键路径,可以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侧转型创新和再造。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以参与主体协同合作、纵横互通价值网络管理、生产生活公共服务需求为主要对象,通过网络治理模式提供快速敏捷、精准高效、高质量适配性的公共服务,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责任分散化、组织边界柔性化和需求响应弹性化、合作关系伙伴化和资源优势互补化等特征。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直接目标是公共服务的精准适配性供给,终极目标是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根本目标是公共服务整体价值创造;伴随网络化发展进程,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呈现出目标的阶段性特征。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责任管理实质上是所有权的管理,涉及联动联治责任、分层分类精细化管理、网络平台综合服务以及公信力维护。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机制由形成和维护机制、互动和整合机制以及共享和共担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7.
发展公众自我服务是当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的重要趋势。公众自我服务是公众与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因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扮演是考察公众自我服务模式的重要视角。应汲取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多中心治理等理论资源,结合中国本土情境,进一步构建公众自我服务中多元主体角色的分析框架。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众自我服务模式中,公众既是为自我生产服务的“消费者生产者”,也是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直接生产者”,同时还是享受服务结果的“服务接受者”。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均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报酬的“常规生产者”,也是为公众提供辅助服务并且不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辅助生产者”。特别地,政府还扮演了领导统筹者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8.
吴平  蒋飞海 《人民论坛》2012,(20):18-19
随着社会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特别是公共服务需求随之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及管理工作的地位日益凸显,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构成公共服务供给及组织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基于成都市典型乡镇、街办的调研,探讨新形势下社会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模式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对于满足农村公共需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必须要创新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着力构建政策参与、资源动员、项目合作、志愿服务、社区自助等多种模式.民间组织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约束和自身特点所限,民间组织应该主要为农村提供较低层次的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个性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这是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边界和限度.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模式是提高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社会回应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正经历着由浅入深的深刻变革,在多元化的理论基础、发展动力和监督体系作用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高。但是,在供给过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非均衡性扩张的问题,市场组织公共服务供给非公益性风险的问题,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非有效性供给的问题,仍然影响着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切实加快转变地方政府服务方式,加强对市场主体供给行为监管,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和引导,是有效提升公共服务公益性和安全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特殊性表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既不能沿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也不能照搬西方国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农村公共服务的特殊需求结构和环境条件要求乡镇政府必须在其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但乡镇政府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使其难以肩负起相应的责任。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适应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需求的必然选择,它要求乡镇政府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逐步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能力,并积极探索乡镇政府治理结构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收入差别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偏好与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收入差别为逻辑起点,对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偏好进行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服务的需求愿望较为强烈,且生活类公共服务需求愿望强于生产类公共服务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保障型公共服务需求递减,发展型公共服务需求递增;在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高收入群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总体上高于低收入群体。这一研究发现蕴涵三方面的公共政策取向:一是当前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是公众需求强烈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养老等基本民生领域;二是在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组合中,优先保证公众生活类公共服务需求,同时尽力满足公众发展型公共服务需求;三是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项目选择上,优先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进入城乡统筹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是城乡社区融合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数据情景下整体性治理的现实需要,更是对国家智慧社区建设的积极回应。社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以需求群体、需求设施、需求内容和需求质量等维度分析为基础,从创新精准供给理念、应用数据治理技术、完善需求识别机制和健全精准供给体系等方面建构实施路径,进而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夏志强  罗旭 《前沿》2013,(15):145-148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频繁发生,社会秩序经常处于非常态下.在非常态下的公共服务必须更具回应性.然而从实践中看,我国在非常态下的公共服务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对称,供给速度较慢,供给协同不够、合力不强等诸多问题,需要从完善公共服务立法人手,清晰划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在非常态下的公共服务职责,落实公共服务责任,健全和完善非常态下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机制、财政投入机制和公共服务协同机制,提高非常态下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并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非常态政府公共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创新社会治理应该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然而实践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情形时常发生,比如公权滥用直接侵害私权、政府提供新公共产品损害公众原有利益、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本位"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不作为致使公众利益受损等等。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强公权弱私权传统思维的惯性作用、制度设计偏废以及监管问责不力所致。当前应创新理念与方法,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合作和公平补偿等途径实现社会治理中公权与私权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治理先后经历了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控制型政府、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和以公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三种模式。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确保权力使用的公共性,强化政府职能的服务性,政府治理由先前的单纯聚焦政府或市场,走向政府、市场和社会全面推进,建设廉洁政府、高效市场、和谐社会,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对现有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产生强烈冲击。根据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划分为科层制供给、市场化供给、社会化供给和合作化供给。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四种不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上分别面临权力重整、绩效重塑、制度重置和监管重启的核心问题。同时,从技术倒逼视角而言,人工智能将驱动四种不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分别从碎片化转向协同化、从隐蔽化转向透明化、从业余化转向专业化和从模糊化转向清晰化。  相似文献   

18.
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合作国家理论、公民参与理论、社会协同理论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针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失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呈现非均衡化、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错位与渠道单一的现状,为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应该从传统的国家单独供给向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与社会化的方向改造,形成由政府、市场及社会构成的多中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预算制度是政府治理的主要财政工具,是现代政府强化支出管理、进行公共支出评价、控制行政成本的重要途径。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服务支出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预算软约束"。因此,应当适时推进公共预算制度改革,实现预算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精细化,不断提高公共资金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供给绩效。  相似文献   

20.
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它是一种"政府出资、定向购买、契约管理、评估兑现"的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政府希望藉此达到降低行政成本、增强运行效率等行政目标。近年来,随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在全国各地的深入开展及相关配套制度的逐步建立,我市开始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了积极探索,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