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傣族祖先有建寨先立寨心,建勐先立勐心的习俗.勐腊坝子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大坝子.勐心寨叫曼庄寨,传说是古人从勐腊坝子两端即坝头坝尾同时赶猪相会于曼庄,古人就把此地确定为勐心寨.勐腊坝子的勐心,在曼庄寨子东南方向二百米处的一块草坪上,其标志是一棵菩提树.傣语称这株菩提树为"戈西利庄勐"."戈西利庄勐",在傣语里意思是勐腊坝子(勐)中心标志菩提树.  相似文献   

2.
赵毅  雨人 《今日民族》2004,(5):21-25
曾有一段时期,橄榄坝几乎与西双版纳齐名。 村民受过小学教育。村内有学校1所,佛塔、佛寺各橄榄坝的名气,与澜沧江有关,更与这里的傣族村 1处。“曼听”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又叫孔誉寨曾经作为历代召片领游玩的花园有关。 寨,始建于2500多年前,被誉为“孔雀的故乡”,为 历代召片领的游玩花园,与其佛塔、佛寺一样有较想象的傣乡 大的名气。内有塔包树自然奇观,流传有公主井与时至今日,通过有限的一些记载,我们仍能或 老挝公主的故事、孔雀坟的传说。村内道路错落有多或少地感受到一些已…  相似文献   

3.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大桥周围分布着8个傣族村寨,分别叫曼费、高梁费、红土坡、打炭、那堕、绿林田、琳朗、曼章那,除绿林田是傣雅(俗称花腰傣)寨外,其余都是傣仂(俗称水傣)寨.傣雅和傣仂的服饰各擅其美,他们从事农业,过去主要种植水稻和甘蔗,现今种植甘蔗、茉莉花、芦荟和热带水果.  相似文献   

4.
张雍德 《今日民族》2005,(10):34-3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境中部,是有名的面积达23万亩的勐遮大坝子。坝子西端的尽头,突兀地横亘起一道圈椅形的面东山脉,阻断了坝子向西延伸的脚步。山脚下有一处名叫曼来的傣族寨子,行政上属勐遮乡;被曼来寨称为“广景来”的高山之巅,也有一个名叫曼来的哈尼族寨子,行政上属巴达乡。两个曼来寨虽迁徙的山间民族和定居的山间民族仅距8公里的盘山公路,但海拔却由1239米陡然上升到1734米。因历史上两寨有着相对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同时为了将两个同名寨子分开,人们便习惯性地称前者为上曼来,称后者为下曼来。上曼来210户哈尼族居民分为老…  相似文献   

5.
潘骏玲 《思想战线》2007,(4):131-132
景颇族是一个跨镜而居的民族,本研究的田镲野点是德宏州陇川县城子镇曼冒村委会下的上寨坝和上寨山.上寨坝有75户人家,总人数为263人.而原来的老寨现名为上寨山,有43户人家,人数为149人.  相似文献   

6.
傣族祖先有建寨先立寨心,建勐先立勐心的习俗。勐腊坝子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大坝子。勐心寨叫曼庄寨,传说是古人从勐腊坝子两端即坝头坝尾同时赶猪相会于曼庄,古人就把此地确定为勐心寨。勐腊坝子的勐心,在曼庄寨子东南方向二百米处的一块草坪上,其标志是一棵菩提树。傣语称这株菩提树为“戈西利庄勐”。“戈西利庄勐”,在傣语里意思是勐腊坝子(勐)中心标志菩提树。这棵菩提树初看是一株,其实并非一株,而是四株,到树下仔细看就能看出。在傣文《勐腊地方史》中记录的“四棵一塘”说的就是这棵树。古人栽植时是以2株…  相似文献   

7.
年已不惑的罗维忠家居勐腊县曼蚌寨,距我居住的昆明遥遥近千里。我是8年前到这个村寨采访时认识他的,因为是同年生,两人又投缘,所以按老百姓的习惯我们“打”了“老庚”,即结为好朋友。 “曼蚌”是傣话,意为“有盐水塘的寨子”。可曼蚌不是傣族村寨,而是生活着41户、200多人的壮族寨子。这里距离中老国境线有5小时的山路,寨子里的人经常去老挝乌德江边的勐宋壮族村寨走亲戚。这还是曼蚌小学的傣族女教师依望最先告诉我的。 曼蚌的环境有如傣家村寨,人们住着傣式竹楼,言语傣腔傣调,妇女束发穿裙,以至长久以来许多人把曼蚌的壮族…  相似文献   

8.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大桥周围分布着8个傣族村寨,分别叫曼费、高梁费、红土坡、打炭、那堕、绿林田、琳朗、曼章那,除绿林田是傣雅(俗称花腰傣)寨外,其余都是傣仂(俗称水傣)寨。傣雅和傣仂的服饰各擅其美,他们从事农业,过去主要种植水稻和甘蔗,现今种植甘蔗、茉莉花、芦荟和热带水果。在元磨公路2003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前,我有幸和曼费村的傣族同胞去红河大桥上观光。他们特地穿上民族盛装,骑上摩托车,几乎是怀抱着朝圣的心情去瞻仰这座“世界之最”的。这座距元江县城8千米的大桥,属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这类钢构桥墩高的世…  相似文献   

9.
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是近年来衍生的一种新型合作社,它不仅有独特的内涵,还有独特的法律属性。实践中,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运行涉及的诸多法律问题,如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治理结构、章程及法律属性、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法律理论是建构合理的民族旅游合作社制度的前提条件,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法律属性则是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重要法律理论基础。从功能主义的视角看,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具有互助性经济组织,非营利性法人,人合法人等法律属性,并与民族村寨的法律属性密切相关。随着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进一步升级,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战略的实施,针对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法律属性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而合理的政策选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本文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出发,结合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制度建设、财政刺激、技术支撑、监控评价等方面探讨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合理开发和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正傣族是云南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民族文化遗产熠熠生辉。物质文化遗产在众多傣族物质文化遗产中,曼飞龙塔和傣锦最具代表性。曼飞龙塔傣族地区留存着的众多古建筑中,佛塔是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建筑形式,堪称是塔的王国,几乎是"有寨就有塔",最具特色的当数曼飞龙塔。曼飞龙塔位于景洪市大勐龙乡曼飞龙村后山上,是由一个居中的大主塔和八个呈八瓣莲花形拱卫主塔  相似文献   

12.
因地制宜地重构或完善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机制是解决民族村寨扶贫开发中所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而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开发的财产制度瓶颈是制约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机制重构或完善的重要因素,所以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开发的财产制度瓶颈之破解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试论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民族文化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最好的物质载体,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全面、系统、集中、原生态的民俗展示,是活生生的正在运行、发展着的民俗;作为一种产品类型,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应将村寨作为一个整体开发为产品,产品要素要齐备。贵州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展得比较早,且卓有成效,但是产品不完善,本文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旅游开发给民族村寨注入崭新生命力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压力。如何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从解析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涵出发,基于民族村寨社会居民的感知和诉求,探讨了民族村寨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问题。对于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都具有突破性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排角人自称“出说”,意为“舒服”,排角是他称,因排角人头饰以黑布扎成弯牛角状,故称“排角”,现对外也称自己为排角人。排角人居住在勐腊县勐伴镇勐伴村委会曼冈村,有41户175人。曼冈村的排角人是1944年从老挝乌得县曼欠寨迁来,几经搬迁后,1967年搬到现址。现老挝有三个  相似文献   

16.
以目前民族村寨旅游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为主要着眼点,从理论分析角度提出了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发展是民族村寨旅游的"双因素",同时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政府和市场综合作用是民族村寨旅游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发展的关键。以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论为基础,指出了解决民族村寨旅游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村寨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大多具有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等特点,是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文章分析了黔东南民族村寨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其开发意义,并就如何开发民族旅游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以促进文化体验旅游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加强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突出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体验项目,实施一村一品开发策略,精心设计体验项目和产品,形成主客互动参与的激励机制,加快传统体育旅游商品的开发,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多样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高立士西双版纳有30余个大小不等的自然勐(勐即平川,俗称坝子),每勐均有“垄社勐”即勐神林;600多个傣族村寨,每寨均有“垄社曼”即寨神林(以下简称“垄林”)。顾名思义,“垄林”即是寨神(氏族祖先)、勐神(部落祖先)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曼景兰旅游新村总策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惠焜 《思想战线》2001,27(5):53-62
"西双版纳"这一个响亮的名字,从20世纪50年代起便新人耳目,60年代以后家喻户晓,改革开放20年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千万游客直接进入它的田园,领略它的"异国风光".如果开发得宜,这一品牌将长盛不衰.我们的任务是保护这一品牌,强化这一品牌,持久地完善这一品牌.曼景兰旅游新村的策划,要从传统加现代化的高度面对新世纪,考虑可持续发展;要突出传统,突出个性,突出特点,避免趋同;要为西双版纳村寨建设和村寨旅游摸索一个好的模式;要为全省旅游景点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效应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1995年以来中国民族村寨旅游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反映了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及其旅游效应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