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古老的铁索桥" 兰津渡口的凶险,催生了造桥的梦想. 据传,兰津渡口造桥,始于诸葛亮南征,为了越过澜沧江,诸葛亮命人在江边搭起木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在桥的东面建了武侯祠,这个建筑一直存在到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2.
近读《诸葛亮新传》,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疏中有这样一段话:“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春秋》贲师,臣职是当。请自眨三等,以督厥咎”。看来诸葛亮实在无愧一代贤相,他对街亭之失不仅承担责任,还  相似文献   

3.
<正>稻草人、小木船,烟雾弥漫中传出阵阵呐喊。一边是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自若,另一边是曹操屹立船头,神色凝重……这是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小学生"行读三国"夏令营结营仪式上的精彩一幕——汉台两地全体营员合演的舞台剧《草船借箭》。这个别开生面的"行读三国"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孔明借箭的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当年赤壁之战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巧用草船,一夜之间借得曹军十万利箭,为火攻曹营提供了武器保证。这一谋略的成功运用,巧就巧在一个“借”字,借他人之力为己所用,这不仅在军事上可供后人借鉴,在今天激烈的商战中,仍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 商战离不开广告宣传。近年来,宣传媒体的广告费一涨再涨,特别是具有权威性的媒体,广告费更是高得惊人。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来达到宣传企业形象的目的,这是许多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将一代名臣诸葛亮描绘成一个智慧超群、未卜先知的人才。其实,依笔者之见,诸葛亮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名保守型的守成人才。 诸葛亮的保守性首先表现在他选人用人上对人才的求全责备。众所用知,人才是某一方面术有专攻之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则必然会在另一些方面有很深的缺陷。然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以致于他在用人问题上也过于谨慎(关于诸葛亮的选才标准详见诸葛亮所著《心书》)。这样做的结果是,诸葛亮死  相似文献   

6.
豫西南重镇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汉代文化资源尤其丰厚,南阳“四圣”中,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均为汉代人物。但在对待诸葛亮文化问题上存有异议。东晋时期的襄阳人习凿齿为了给襄阳争名人,在他写的《汉晋春秋》中附会上“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从而使南、襄这个“官司”一直打了10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襄樊人很早就把诸葛亮文化纳入市场运作,而市场意识相对较差的南阳,对诸葛亮文化则是考据多开发少、研究多应用少、学术争论多市场运作少,加之在城市建设中忽略对诸葛亮躬耕之地卧龙岗的保护,致使诸葛亮…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一代明相,识人用人之道世人称颂。但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也有失误之笔。先帝刘备临终托孤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虽饱读军书,但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不可委以重任。”刘备死后,诸葛亮力排众议,以马谡挂帅统兵驻防街亭,终因马谡不能胜任,导致街亭失守,使蜀国形势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8.
章太炎先生在《訄书》中提出的:“葛氏假手于吴人,以殒关羽之命”的见解虽仅是猜测,但确实很有道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后长达半年。在此期间,魏军几乎倾巢出动,曹操先后派出五批精锐部队增援樊城。在曹魏和东吴绝对优势兵力的夹击下,关羽全军溃败,危在旦夕,他日夜企盼蜀汉救兵的到来。但直至关羽临沮被擒,刘备、诸葛亮未以一卒增援荆州。方诗铭认为这是刘备要翦锄关羽,但其理由牵强附会,绝难令人信服。除了羽、葛之间争夺权力的矛盾外,由于关羽不断破坏诸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故葛氏假吴人之手将其翦锄也就不是毫无道理之事。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故里在山东省沂南县。距沂南县城之南约二十公里的地方,沂河、汶河、蒙河三河交汇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阳都故城。史书记载:诸葛亮,字孔明,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四月二十四日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儿童时代和少年时代。195年,跟叔叔诸葛玄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后避难荆州(今湖北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术界兴起一股贬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潮流:说他“短于奇略”者有之,道他“并不擅长直接统军作战”者有之,甚至讥他“平庸”者亦有之。持异议者则群起而反击,双方论战方酣,从而把对诸葛亮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应该说,这种论战由来已久。而近几年来贬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观点亦不新鲜,它们几乎毫不例外地源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早在一千多年前,陈寿就认为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指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低于他本人  相似文献   

11.
"继善成性"论的提出,既是对"天命之谓性"之合理性的肯定,又是对"习与性成"之必要性的诉求。在此基础上,王船山破天荒地提出了"命日受则性日生",该命题是对历史上人性论问题的正本清源和反本开新之论,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中,诸葛亮的家庭教育思想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其教子育人思想集中体现在《诫子书》《又诫子书》和《诫外生书》等书信中。从治学之规、立身之道,到待人接物、约制酒量,诸葛亮都不厌其烦,谆谆教诲。这些凝结了诸葛亮心血和智慧的人生箴言,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我把一只只纸船放在急流的小溪中,写着自己的名字和地址。我希望住在异地他乡的人会得到我的这些船,知道我是谁。我把桂花摆在自己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我投自己的纸船在水里,仰望天空,盼望天上之船下凡来竞  相似文献   

14.
在《庄子》内篇之"命"的思想谱系里,具有使命、命运、命名、生命等多重含义,相应地,庄子正是试图从拒绝使命之"命"、安顺命运之"命"、悬置命名之"命"、保全生命之"命"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生命的安顿。无疑,这些安顿生命的实现路径,构成了庄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安"命"哲学。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绘成能呼风唤雨的战神,而历史上的诸葛亮主要是个政治家。对于他的军事才能,历来褒贬不一。《三国志》作者陈寿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放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有人不赞成这种说法,记陈寿因其父(马议部下)街亭一役失利受牵连而处以刑罚,有意贬低诸葛亮。有人说,魏延建议从子午谷出奇兵袭取长安,诸葛亮怯而不纳,失去攻魏良机。……我们的态度是,应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不要技高,也不要贬低。诸葛亮“少有通群之才,英霸之辞”,“每自比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乐毅(…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可谓“绝代奇才”,“智慧的化身”,具有超人的领导艺术。然而,在用人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错用马谡而失街亭即是一例。诸葛亮对“义如兄弟”的马谡甚为偏爱。当他去探望病危中的刘备时,刘备问他:马谡之才能何如?诸葛亮赞曰:此人当世之英才也。刘备说: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  相似文献   

17.
去年底,一起车祸将重庆3个少女吞噬,其中城镇户口的两名女孩的家人分别得到20万元赔偿,农村户口的女孩家人却只得到7万元赔偿。原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20年计算。照这样的规定,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命价就出现了如此之悬殊。  相似文献   

18.
襄樊旅游隆中对——襄樊市区域旅游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襄樊具有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智慧之星诸葛亮在此躬耕垅亩十年,著名的“隆中对策”在此提出,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今天发展襄樊旅游业也要大打诸葛亮之牌,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采取系列“隆中对策”,让旅游经济呈现“鼎足三分”的昌盛局面。  相似文献   

19.
守望草垛     
正故乡在平原,记忆中的草垛,总是一个童年里印象深刻的地标。与稻草人、打谷场和谷堆一起,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组合成乡野最别致的风景。秋天的田野一望无际,弥漫着新谷的香气,混合着氤氲的秸秆味,这是收获的气息。金色的稻子堆在谷场上,田野里只留下一丛丛根桩,整齐地排列着,植根大地,守候着岁月流转。田埂上的稻草人披着褪色的斗篷,呆呆地望着空旷的田野,没有了平日张牙舞爪的神气。一起被收获的,还有脱粒后的稻草,仿佛也完成了使命,依然保留谦恭的姿势,被堆成一堆堆草垛。  相似文献   

20.
关羽和马谡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处理了两个违反军令状的案件。第一件是关羽华容道私放曹操案;第二件是马谡失街亭案。按理说,关羽和马谡两人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如果从情节后果看,关羽是在完全有条件捉拿或斩杀疲惫不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