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重点和途径之一,是正确处理党权与政权的关系,还完整管理权于政,努力实现领导与执政的非行政化。这是长期未能解决但又是绕不过的必由之路。本文从革命党与执政党所处方位及与政权机关关系的不同、现代政治文明和全球社会治理模式对执政党的要求、我党领导与执政的本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误区和弊端、党与政府的不同职能等视角,论证了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非行政化的必然性和科学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党政合一”主张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逻辑上讲,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发展与创新,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目标,前提和关键就是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3.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问题,其调整与改革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分析西方执政党党政关系理论模型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政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深刻总结苏联共产党执政方式理论失误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特色党政关系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构建,经历了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到"党政分工""党政分开",再到"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变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党政关系现代化,把中国特色的党政关系构建推向了新的高度。我们要理顺思路,澄清认识,坚定不移地构建中国特色党政关系。  相似文献   

4.
政党执政文明与党政关系改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政党执政和党政关系构成国家政治文明中至关重要的政治要素。政党执政文明包含政党自身民主、政党间接执政、合法性执政、受制约性执政等基本的内在规定;实现政党执政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主要体现为党在国家政权中建立了组织,开展活动和国家政权实行组织上的融合,党成为国家政权机构。改革党政关系,在于坚持走邓小平提出的党政分开之路,使党组织与国家政权机关分开。党的执政,主要是通过政治、思想的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对于整个国家的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紧密联系。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主体,由于并存着党的权力机构与国家权力机构,社会主义执政实践必然生成着党政之间的相互关系,党政之间的关系模式先后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党政权力划分、党政职能履行、党政机构设置及管理效率等方面的辩证矛盾,只有规范和界定执政实践主体际的权力范围、执政职能和相互关系、规范和界定个体的社会身份与政治身份,才能逐步消解党政之间的辩证矛盾,完善现代国家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利益"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兰 《理论探索》2006,2(3):51-53
中国共产党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利益?从政治学角度、政党的内涵和党的历史三个方面看,党是有自己的利益的。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政治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经济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党的文化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社会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在当前执政条件下,党的利益归纳起来就是不断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长期保持执政地位。实现这样的利益要求,基本路径是:强化和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执政党的两种服务--领导与执政的异同及服务方式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领导与执政都是服务。厘清两种服务的八个方面不同和四个方面的一致性,对于增强执政理念和变革服务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党情、民情、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要求党的服务方式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和完善服务方式的重点,是正确处理党权与民权的关系,努力实现执政党服务的民主化;正确处理党权与政权的关系,努力实现执政党服务的政治化;正确处理党权与法权的关系,努力实现执政党服务的法治化;正确处理人与制度的关系,努力实现执政党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的政治文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 ,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要坚持党的领导 ,又要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于潇 《党政论坛》2005,(4):9-10
关注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由领导理念向执政理念的思维转型。过去, 虽有长期执政的现实,但在中国的政治文化语境里,"党的领导"是一个更为普遍接受的概念。就学科角度而言,"执政" 是更为规范的政治学概念。关注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和接受现代政治文明成果的科学态度。随着党的政治思维与现代政治文明的接轨,"执  相似文献   

11.
当前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中 ,党的地位、任务及执政环境的变化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实依据 ;正确理解执政党与社会、国家政权、国家法律的关系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想基础 ;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坚持依法执政 ,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与社会、国家、政党三个基本概念相联系,客观上存在从理论上如何界定"社权"(民权)、"国权"(政权)、"党权"和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它所拥有的权力之大、之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之重大、之深远,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因此,在当代中国,研究和探讨民主问题,不能不涉及中共的"党内民主"即"党权"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权"与"政权"、"民权"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执政党的"党权",简单地说就是"政治领导权"。执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党始终处于社会(人民)"之中",既不是在其"之外",更不是在其"之上",也不是在国家"之中"。改革的基本取向应该是:从根本上改变"党权高于一切"的状况,逐步实现"党还权于政"、"党还权于民"以及"政还权于民",实现由"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变。在这个进程中,必然伴随着民权与政权、政权与党权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以及如何平稳健康地使这种动态变化得到有效实现。这是对决策者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提出党政分开的思想,除考察了其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党政不分的教训外,其直接的实践根据是我国长期党政不分的领导体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种种弊端。党政不分尽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通病,但在党政不分的程度上,我们又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搞的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教训极为深刻。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党政不分,妨碍了国家政权机关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降低了党的领导地位,削弱了党的领导作用。邓小平同志1941年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这篇文章中就指出:有些同志“把党的领导解释为‘党权高于一切’,遇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是党的执政理论研究中的基本范畴,是既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概念。领导方式所涉及的对象、内容、实现条件、调整关系、依靠力量要比执政方式宽泛,执政方式是领导方式的核心。科学界定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内涵,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爱民 《理论导刊》2007,4(7):12-15
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是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进而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新途径;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举措。西安工程大学试行党代会责任制的实践告诉我们:选好代表是前提,发挥作用是根本,建立制度是关键,促进发展是目的。  相似文献   

16.
构建"分合有度"的新型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关系是政治体制改革核心问题,也是执政党建设和改革的关键。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政关系应该如何理顺调适?本文认为既不能走党政合一、以党代政的老路,也不宜勉强去党政分开。应该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依法执政”的路径,构建“有分有合、分合有度”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党政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规范和有效约束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用权行为,对于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不断改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人,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职权的自觉性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一些党政“一把手”在行使职权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法治视角下党的领导体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凛 《理论探讨》2006,1(3):97-100
依法执政不等于党的领导,依法执政不同于依法施政,党的领导体制包括党内领导体制、依法执政体制、依法施政体制以及相应的监督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原则,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和完善党内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按照权力制约与党政分工协作原则,改革、完善党的依法执政体制;按照党的政治领导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改革、完善党的依法施政体制;按照民主科学法治原则,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同时,党的领导问题应该避免“法律绝对化”、“民主绝对化”、“害怕民主”等三种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9.
党的领导制度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党内民主和党政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实际上是以法制化为取向,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法制系统。本文论述党内民主法制化、党政关系法制化的改革历程、成就及有关理论问题党内民主法制化改革从三个方面进行: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集体领导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党内民主监督,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推进党政关系法制化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依法确立党与国家政权的职能关系,形成权力制约机制;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加强党政关系的法制化建设。党政关系法制化的关键环节应是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党的领导权力和人大的监督权力是最高层次的权力平衡制约关系,决定着其他各级各类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政党执政模式的进步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理论视野》2003,(3):32-32,3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西方政党的执政模式,并对此得出科学和客观的认识,从中把握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以更好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