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0,(20):66-66
据《时代周报》报道,最近网上流传着所谓“捉奸门”事件:2010年9月8日,女画家“赵庭景美”利用自己的微博。将丈夫“北京陈青蓝”“捉奸在床”的全过程予以直播,其中夹杂着家暴、经济纠纷等家庭内情,且使用了真名实姓。此事经微博等网络媒体“极速传播”,引发广大网民热议,并被称为“微博诞生以来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2.
我不一定时时讲真话,但绝不说假话;我不一定天天做好事,但绝不做坏事;我不一定月月高尚,但绝不卑鄙。”在新浪微博上实名认证的阂行区司法局法宣科科长杨华给自己的微博起名为“侠骨柔情的杨华”。写在“个人简介”中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这位曾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十大岗位标兵”称号的“法宣老兵”说:“每天我要花5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刷微博。  相似文献   

3.
颜回无颜     
《当代广西》2011,(10):60-60
近日在微博中,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研究生提出如此要求: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在微博上,董藩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名人微博的隐性广告代言? 随着微博的流行,微博成为广告营销的重要阵地。打开微博主页,就能看到微博平台的合作商家投放的广告、个人微博发布的广告。特别是各界名人发布的广告尤其引人注意,如田亮曾在微博中说:“在剧组拍戏每天上妆,体贴的森碟妈就每天给我紧肤.我会不会太幸福了@XX蛇毒V脸面膜,”他还配上了自拍照和产品图;名模张亮转发称自己用完XX蛇毒面膜后变成瓜子脸了;林志颖也转发了推荐xx蛇毒面膜的微博,并称“这是想要泄露我逆龄的秘密么”,话语中似隐推荐之意。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12,(2):20-23
很多人都会有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的梦想,我们的健康也需要自己的“家庭医生”来守卫。 日前,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做客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上海发布”。参与上海“两会”期间“微访谈”,与网友就上海医改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互动、交流,不少人对“家庭医生制服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13,(4):39-41
一、从“网络恐惧”到“微博恐惧”,微博“双刃”效应更加凸显近段时期以来,“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雷政富事件”“表哥”“表叔…‘房叔”等频繁出现,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对权力腐败、个别官员道德堕落的揭露,让广大公众和官员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微”而弥强的冲击波。这股巨大冲击波也使官员“网络恐惧”升级至2.0版——“微博恐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有关部门对微博上的各类举报回应更加及时、积极,这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公众通过微博举报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官方与民间的反腐台力;另一方面,因为微博传播的裂变性、快速性,不实信息与传闻也往往使被举报者及主管部门面临有口难辩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卫生部将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了发布,“原来看病是自己先垫付,看完走医保报销;现在是医院垫付,病人看完病只用交自己的那部分。其余由医保部门支付给医院。此外,  相似文献   

8.
“微博问政”实践的纵深开展,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国内学者对“微博问政”的内涵、特点及其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推进“微博问政”良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渤漂亮     
去年至今,黄渤如其微博上得瑟的那样——“狗屎运”噼里啪啦地往头上掉:仅202年12月12日一天,很“2”的日子,同是由他主演的两个“很二”的角色,同天开始自己与自己打擂,结果,电视剧《民兵葛二蛋》为北京等卫视屡屡拿下收视第一;  相似文献   

10.
王海新浪微博上的大V认证简介标注的是“中国打假第一人。”“集体维权,行动改变中国,自由不是免费的。如果您有任何坑害欺骗消费者的线索,欢迎提供给我们。”——透过王海给自己写的微博简介,记者眼前立刻浮现出了他标志性的黑墨镜,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他给人们的感觉像大侠般神秘莫测。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网络招聘来说,微博招聘的匹配率会略高,微博博主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关注方向。当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微博也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微博上,只言片语的“微”信息,通过“围观”或“关注”(@某人),可以呈几何级速度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作为网络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微博被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在各个领域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和魅力。如今,微博招聘也异军突起,被越来越多求职者视为“应聘新宠”。  相似文献   

12.
微博外交     
《时事报告》2011,(1):69-69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使用微博,虽然发言不多,但他很喜欢贴照片;美国总统奥巴马使用“推特”,但并不是本人亲自撰写……目前使用微博的政府首脑或政要已达62位。他们一般都采用自己的真实姓名,使用本国文字,而内容常涉及政策发布和政府信息。  相似文献   

13.
《协商论坛》2011,(10):61-61
贵州黔东南州锦屏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尤成华的千金尤异希经常购买奢侈品,出手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网友还贴出这位副县长千金的微博照片以示证明。尤异希随后删除了“炫富”照片,并发微博称“人正不怕影子歪,我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得罪了谁,非要用这种诽谤的行为来诬陷我……  相似文献   

14.
过去,公众与很多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远离新闻现场,与新闻当事人隔着很远的距离,无法从第一现场得到消息,而只能依赖媒体记者的报道——通过报纸或广播电视这些“媒介”了解到事实和真相。而新媒体的崛起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很多事件上,公众无须依赖“媒体”这个“中介”而可以直接接收各种信息,公众与新闻事件间越来越没有了距离感。很多事件,都是源于微博的策动,话题和线索从微博发起,起于微博,兴于微博,以微博为主战场,新闻当事人和主角都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网民也通过微博围观了解事件的进程。这样的自媒体传播格局,似乎使传统媒体的存在变得多余。微博就是第一现场,公众在围观中可以直接看到当事人的诉说和事件的进程,而无须多此一举地再借助传统媒体的报道。典型如近来微博的一系列反腐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多跟着微博走,人们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比传统媒体直接和丰富得多的信息。公众与新闻现场和当事人没有了距离感,是新媒体赋予公众的一大福利,但对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很大的考验。起码考验着公众在无距离地面对一个让自己义愤填膺的信息时,如何克制激情和冲动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统一战线》2012,(10):50-50
日前,徐州市泉山区110个社区全部开通“社区微博”,及时发布信息,服务统战成员。“社区微博”开通专门栏目“统战之声”,定期公布社区活动通知、办事指南、联络方式等,还设置了“新闻聚集”、“百姓之声”、“生活小贴士”等栏目,方便统战成员及时办理相关事务。统战成员也可便捷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微博”的开通使统战成员和社区有了直接对话的平台,达到了服务“全覆盖”,沟通“零距离”的良好效果。“社区微博”成为辖区统战成员的“网上之家”。  相似文献   

16.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23):45-45
“有话好好数。”——贵州省副省长在微博点评美国枪击案时,因说一些网友“败类、人渣”,引起轩然大波。作为政府高官,其表态却有偏激之处,加之微博碎片化的语境,导致个中国“站队式”对骂。副省长再发微博承认“个别言辞欠妥”,承诺今后“有话好好说”。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2011,(10):87-87
2011年9月25日至26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了“公安微博:实践与前景”的研讨会。公安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公开为先、服务为本,尊重群众、顺应民意”原则,构建以省级公安政务微博为龙头、以地市公安政务微博为主干、省市县三级公安政务微博优势互补.政务微博与民警个人工作微博相互补充,具有鲜明公安工作特色的微博群。  相似文献   

18.
本刊综述 《创造》2012,(10):22-23
2012年,政务微博在学界被视为“应用深化年”。对很多人来说,微博只是玩。但是政府微博不像个人微博那样,发错了删掉,一了百了。相反,它发上来,就是政府的声音,是官民沟通、良性互动的新平台。政务微博亲近民众、公开透明、平等互动的声音,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以微博平台的方式推出政务微博,并不断完善功能,采用诸如实名认证、规定必须“有问有答”,和强调不能“三分钟热度”等具体措施,让政务微博这个“微”字,能真正担负起上下通达、官民沟通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微博给了我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用爱心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入,去带动更多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同时把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传递给更多入。”——郭明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