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燕妮 《工会论坛》2006,12(5):74-7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认清形势,正确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德育工作新观念,努力寻求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以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谣言在高校的传播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对德育手段的创新和德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层面,应加强网络预警、监督、管理以及信息公开工作;学校层面,应增强网络伦理意识,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个体层面,应加强道德自律,主动践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德育工作内容、德育对象、德育模式等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冲击。高校德育要积极探索,采取必要措施应对挑战,一是占领网络阵地,二是增强学生的"免疫力",三是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四是加强网络的监管,从而增强网络社会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网络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互联网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因此,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德育观念,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德育素质,实现高校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工作者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分析了对策,进而逐步提高德育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网络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互联网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因此,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德育观念,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德育素质,实现高校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当前德育提出新挑战。高校作为德育的主场域,必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到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完善德育发展新机制。亲和力是人际交往关系中的推动力量,是个体被接受和亲近程度的衡量标准。提升高校德育亲和力是增强高校德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提升高校德育亲和力,首先要分析德育自身影响力、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对象的互动关系以及德育外在环境影响等问题,从现实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正确方向,提高德育工作者亲和力,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从而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张鹏 《工会论坛》2008,14(1):117-118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当代大学生构筑了一个价值坐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指针。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是我国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目标所指,是当代德育内容的集中体现。作为主抓高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和高校内的德育工作者,更应该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导向,努力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至少面临三大挑战: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和世界政治斗争、国际新格局形成的挑战。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赋予了高校德育工作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机遇和挑战已使原有的德育观念、德育思想、德育理论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因此,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媒体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德育工作者本身素质,丰富德育内容,引导学生参与社交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不可或缺的环节。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课成效不够理想。如何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是德育教育工作者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对大学生形成了很大影响和考验,也对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冷静思考,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观,这是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是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对现代大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要清除负面作用,德育工作必须有一个新思路和方法,德育工作首先要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前提,构建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德育体系,营造思想开放的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德育范畴与智育和美育范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区别.德育主要解决"信"与"不信"和"行"与"不行"的矛盾,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以智育模式解决德育问题的弊端,重道德认知,忽视道德实践.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理性层面,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层面,着眼于保持个体自身的精神平衡、和谐与健康.高校德育中存在着把德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美育为德育的一部分和把美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德育为美育的一部分两种偏向.应明确德育与智育、美育的区别,确定阶级价值、"信"与"行"为德育的基本范畴,以利加强和改善高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惩治腐败力度的加大,反腐的思维与方式也日渐更新。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当今我国腐败产生的关键并非在于公务员的制度体系,而在于道德教育未能落实。一是我国腐败现象出自整体社会的滥用权力,非仅限于行政官员;二是行政官员在满足匮乏性需求后,未能提升需求层次,此乃非健康、病态的人格发展。环顾东西方的先进国家,无一不以道德为立国之本。因此,唯有不断改善道德教育才能彻底落实反腐。要重新树立独立、明确的道德观;贯彻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鼓励善良宗教活动,增强道德他律性与鼓励自我实现的追求;给人民充分的自由权,以满足生理与心理的需求;推广心理治疗,普及心理诊所。  相似文献   

15.
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打基础,即进行基本品德素质的培养.如果最基本的品德素质在他们的情感与行为中没有扎下根,那么,在社会变革时期,他们就难以把握自己的行为.社会变革时期不把基本品德素质培养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题,道德教育遇到的一些难题就不好解决.利用学校这个可控制的阵地,与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加强基本品德素质教育,是社会变革中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面临着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分离、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分离、规范教化与德性培育相分离以及灌输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相分离等四个方面的困境;原因主要是由于道德教育理论的创新不足、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尽合理,以及道德教育的社会合力未能形成。为破解困境和难题,需要充分认识道德教育的复杂性,注重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实现规范教化与德性培育的统一,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直接化解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为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探索在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德育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围绕大学生的特点及所处的环境,从各方面着手德育教育工作,以期建立健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等)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世俗功利化色彩日趋浓厚,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弱化,导致当前大学德育教育失位。现代化问题关键是公民素质问题,而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尤其是公共道德素质的养成尤为重要,从当前来看,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促进和实施人文精神与科技精神的融合,建立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用制度保障促进大学德育教育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担负起塑造大学生时代精神品格、促使大学生现代道德现念生成的使命,它突出、强调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的具体方法,就是按职业道德人格构成确定高校德育内容,以职业实践为定向,贯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原则,将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品质养成、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与典型、理想职业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