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钮松 《南亚研究季刊》2020,(1):11-19,I0002
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与地区冲突、国家建构、民族分离主义密切联系,具有跨国性、联动性等典型特征。南亚有关国家围绕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地区合作的加强、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采取不同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南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了去极端化实践,相较于其他国家,巴基斯坦的去极端化工作较为成型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南亚国家去极端化实践典型案例。巴基斯坦通过反恐立法、宗教学校教育改革、对极端分子改造、反洗钱合作及与南盟和中国的去极端化国际合作等方式,积极促进该国的去极端化发展。巴基斯坦的去极端化实践对于其他南亚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国是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穆斯林人口占80%以上。这个国家曾在很短时间内实行过世俗主义,但很快转向了伊斯兰主义。1991年以来,其民主体制运转较平稳,但近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和极端势力发展也较快,恐怖活动在增加。于是国际上不断出现孟加拉国将成为“下一个阿富汗”的论调。孟加拉国伊斯兰化是客观事实,但“下一个阿富汗”的论断言之过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中东兴起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是中东伊斯兰国家西方化和世俗化失败的结果.伊斯兰复兴运动作为对伊斯兰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采取了拒绝西方法律和世俗法律的做法.它们在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和否认的态度看待西方法律与世俗法律在伊斯兰国家中作用的同时,另辟蹊径致力于研究、探索伊斯兰法的复兴与发展,旨在托古改制和自我更新,力求使伊斯兰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极端主义利用伊斯兰教来表达自身诉求并煽动暴力,其在全球的扩散引发恐怖主义浪潮,严重扰乱国际与地区秩序。域外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渗透、广大穆斯林外部威胁感知的强化以及地区部分国家的政策失当,推动东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迅速崛起。伊斯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在东南亚的蔓延诱发地区恐怖主义滥觞,严重恶化各国政治生态与安全形势。基于此,抑制并消除伊斯兰极端主义就成为东南亚国家打击地区恐怖主义、维护安全与稳定的关键举措。实现"去极端化"目标既要切断域外伊斯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渠道,弘扬伊斯兰教多元共存精神,又要积极探索适应本土价值与政治发展需求的现代性模式,实现族群融合与宗教和谐。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期发表了叶青先生《试析当代伊斯兰圣战观》。该文明确提出:伊斯兰教“并不存在”“统一的圣战观”。①本文则认为:伊斯兰教追求和平但不回避战争,不应否认“统一的”伊斯兰“圣战”观的存在。伊斯兰“圣战”观具有一般“圣战”观的根本特征:以“战”为实,以“圣”为名,强调战争的自卫性,在战争目的的神圣性下强调战争手段的道德性。伊斯兰教的“圣战”观可能被极端化,而且根源就在于伊斯兰教自身。但是,这种极端化的“圣战”观完全背离了伊斯兰教的本义。  相似文献   

6.
张文宗 《和平与发展》2020,(2):40-55,136-142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两党的斗争异常激烈,政治极化程度之深为近几十年来所罕见,有学者甚至称其为"超级极化"。面对政治极化及其背后的深层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巩固执政权威、两党政客为解决国内经济问题,都将对华强硬作为优先事项。美国部分学术界精英等提出为了凝聚人心和强化国家认同,呼吁与中国开展新冷战。这股强大的力量与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趋于尖锐一起,共同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极端化。但与中国对抗无法缓解美国激烈的党争,难以改善其国内的不平等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国家认同面临的长期挑战。美国要走出政治极化,需要共和党或民主党通过选民重组获得对另一方的压倒性优势,从而长期主导政治议程。未来美国的党争还会非常激烈,但不管其国内政治如何演进,美国对华强硬的趋势都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7.
1971年,巴基斯坦的东方省(东巴)变成了独立的国家——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这充分说明民族利益是高于所谓的宗教一致性的。但是,从巴基斯坦这样的“标准伊斯兰国家”分离出来,这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已经停止了对国家社会发展一切领域的重大影响。然而,新成立的穆吉布·拉赫曼政治对存在于东孟加拉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之间分不开的密切关系注意不够,就导致了后来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以及国家宪法的多次修改。孟加拉国成立后,为了强调独立,割裂与巴基斯坦的联系,穆吉布·拉赫曼政府及议会宣布,废止巴基斯坦联邦宪法,宣称奉行政教分离原則,取缔与宗教有关的各政党。孟加拉  相似文献   

8.
孟加拉国伊斯兰极端势力发展历史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伊斯兰宗教文化、经济上的贫困落后、不成熟的民主政治环境下的不良政党斗争、吏治腐败,再加上国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和"革命"的影响,独立后经过30多年的政局演变,孟加拉国最终成为极端主义孳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9.
极端势力在孟加拉国的出现比较晚,但发展很快。孟现有13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和12个左翼极端组织。本文简介了4个知名度高和具有影响力的极端组织,分析了孟极端势力活动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现阶段孟政府应对极端势力采取的重要举措。由于极端势力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孟政府打击和全面遏制极端势力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极端势力在孟加拉国的出现比较晚,但发展很快。孟现有13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和12个左翼极端组织。本文简介了4个知名度高和具有影响力的极端组织,分析了孟极端势力活动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现阶段孟政府应对极端势力采取的重要举措。由于极端势力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孟政府打击和全面遏制极端势力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王凤 《西亚非洲》2023,(6):137-158+164
阿富汗塔利班意识形态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能够被动或主动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阿富汗塔利班的意识形态主要受到南亚迪欧班德学派思想中的极端思想影响,同时融合了沙特阿拉伯所奉行的瓦哈比主义以及阿富汗普什图族部落习惯法的内容。这些思想来源决定了塔利班意识形态的伊斯兰主义属性,其中占核心地位的是塔利班所独特理解的伊斯兰教法,其意识形态因此呈现教条化、极端化和排他性等特点。2001年阿富汗战争后,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但它很快实现重组。此后20年,塔利班政治身份和地位发生转变,战略目标得以重塑,组织结构亦发生相应变化,内部随之出现严重分化,塔利班同时还受到形形色色具有现代意义的伊斯兰思想的冲击。其意识形态由此出现新变化:居于核心地位的伊斯兰教法思想呈现宽泛化理解态势;认识论也由注重外在信仰转变为注重内在信仰;意识形态其他思想层面,如战略观、政治观、宣传观、军事观以及对外关系观等结合现实需要而出现相应调整。尽管如此,这种变化仍然存在局限性和复杂性。2021年8月塔利班再次夺权后,上述已然变化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并影响着塔利班的执政实践和国家治理,其执政走向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文明在中世纪达到高峰后逐步走向衰落。近几个世纪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风起云涌。而过去几十年中东等地区的伊斯兰复兴思潮和运动,大致可分为保守派、温和派与激进派,其中的激进派鼓吹的就是宗教极端主义。现代穆斯林激进主义及其所采用的暴力恐怖主义手段给国际安全造成危害,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不仅要对其进行军事上的打击,还要在思想层面有所行动。  相似文献   

13.
一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着该国采取的外交政策。对于一个向霸权迈进的国家来说,实行边缘化的外交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处理好国际关系会给本国崛起营造一种良好的国际环境,否则,国家就有可能在此过程中走向衰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大国,“韬光养晦”仍将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巴基斯坦是南亚最大的穆斯林国家,连接中亚、西亚伊斯兰世界,毗邻中国西北部穆斯林聚居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中巴经济走廊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其中包括巴基斯坦极端势力对走廊施加的安全影响。巴极端势力不仅伤害中方工程人员,破坏走廊项目设施,而且从舆论宣传与意识形态角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实施构成严峻挑战。因此,中国需要与巴基斯坦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上开展去极端化合作,综合采取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防范巴极端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与中巴友谊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精神安全是国家安全领域的特殊客体.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精神品质,既决定着该国综合安全防卫能力的高低,也左右着其战略、方针、政策的谋划、制定与实施,对本国发展、地区安全与稳定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难以准确预期的影响.因此,国家应在综合安全战略谋划中把精神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加强战略统筹,强化国家意识,全方位提升整个国家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要警惕和防范国家精神极端化,构建健康、积极、进取的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16.
缅甸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取得国家独立已半个世纪有余(1948、1、4),在这50余年期间,该国曾制定与实施了多个短、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虽然一些计划的指标没有完成甚至有的计划中止执行,但总的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国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由于这种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因此使该国与许多国家的差距拉大,成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进入90年代以来,缅甸政府逐渐奉行较为灵活和务实的政策,该国开始走向国内稳定和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缅甸的经济水平仍然低下,遇到的难题颇多,包括亚洲金融危机对该国造成的负面影…  相似文献   

17.
斯里兰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两党为主"的多党制国家。自由党和统一国民党是该国两大传统政党。主要政党家族化和族群化是该国政党政治中的重要特征。随着"斯里兰卡人民阵线"在2018年地方政府选举中崛起,"三大政党鼎立"的新局面基本成形,斯里兰卡未来政局走向将存有更大不确定性。"一带一路"项目在斯里兰卡战后重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曾因该国异常复杂的政党生态而被迫暂停或延期。伴随西方势力炮制的"债务陷阱"问题、2018年地方政府选举、2018年"宪政危机"和即将到来的2020年前后的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一带一路"项目现已成为斯里兰卡常态化的政治论战道具。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以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体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现实在东南亚的投影,又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宗教转向”和东盟国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以色列实际上已成为东盟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成员国之间的宗教“柏林墙”。欧盟模式应是东盟可资借鉴的方向,东盟制度建设乃至维系存在的基础在于:一是加强东盟制度民主建设,二是东盟机构的“去宗教化”。马来西亚和文莱可以通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宗教组织发出其宗教诉求,但东盟绝非在宗教上的合适平台。  相似文献   

19.
阿富汗伊斯兰化进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中期,伊斯兰教进入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阿富汗的伊斯兰化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与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地区相比,阿富汗地区的伊斯兰教更多地容忍了当地的各种信仰体系。然而,阿富汗的伊斯兰化却是伊斯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为伊斯兰教进入中亚、南亚和中国提供了通道,而且抵御了什叶派向东伊朗的扩张,同时,突厥人的伊斯兰化也与阿富汗地方王朝的努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文刚 《亚非纵横》2014,(3):99-112
伊斯兰教在肯尼亚属少数派宗教,但因穆斯林聚居区的经济、战略位置对该国政局稳定、领土完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故伊斯兰教从一开始就在肯政治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总体而言,肯尼亚历届政府谨慎、稳妥处理两大宗教的关系,穆斯林与基督徒长期和平共处,对国家稳定和民族一体化进程大有裨益。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多党民主制的引入,宗教日益被政治化。一方面,穆斯林认为被边缘化,越来越倾向于将伊斯兰教作为向外界申诉的平台;另一方面,原教旨主义在肯尼亚迅速发展,不断加大与政府的博弈。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势力、恐怖势力在当前的肯尼亚较为突出,亟需一个综合方案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