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查与个案研究等方法,对重庆市土家族传统文化之摆手舞实施校园课程开发与传承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实现校本课程传承的现实意义、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深化土家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三级课程的实施使教师成为校本开发的主体之一,尤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更是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不论是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还是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及理念来考察,教师无疑是问题的主要发现者、数据的主要采集者、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是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者、实际操作者及  相似文献   

3.
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即提升课程实施力。高质量一体化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课程实施力应当立体化,多元多维交互、分层分类互补、组织与非组织相辅。对此,可采用以下路径:校本小课题研究,滋养课程实施力;“五步三结合”校本培训,跨学科涵育课程实施力;“拼团式”自助教研,数字化赋能课程实施力。同时采取“整体化系统设计、一体化分步实施”策略,按照“项目引领——系统培训——教学评价”三个环节循环不断深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高师应坚持用多元音乐文化理念指导声乐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声乐教育的民族化特色;建立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库,为声乐校本课程的构建及实施提供音乐样本;完善声乐校本课程的传承机制,形成培养传承人的工作母机;建立声乐校本课程的采风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加强声乐校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的主体资源建设;优化声乐校本课程设计,合理调整民族音乐教学结构;积极探索和创新声乐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开发校本课程用以系统地教书育人,是一线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研究能力。但由于缺乏课程领导力的学习和运用,思政教师对课程研发抱有畏难情绪,不敢、不能开发校本课程。通过梳理需求找病点、厘清关系锚定位、搭建组织研课程、实证教学求实效、相对固化趋迭代"课程开发五步法",可以为研发课程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最早起源于英国。自200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作为课程中的一个科目也开始在课程设置上不断改进,除了开设国家的基础课程外,还针对自己的校情开发校本课程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法治教育校本课程既要注重与其他学段的连贯性,又要注重差异性。作为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在课程构建中要坚持以生为本,明确开发利用的出发点;要精选内容形式,凸显开发利用的闪光点;要创新评价方式,激活开发利用的拓展点,由此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完善课程教材体系,系统进行法治教育,更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法治素养需求。与此同时,应对高中法治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做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校园评价与社会评价、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三个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刘茜  邱远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95-202
贵州苗族拥有丰富而灿烂的民间传统、人生礼仪、信仰崇尚、技艺和节日等文化资源,它们以生命与非生命状态而存在,成为多元文化课程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应遵循价值性、开放性、现代性、针对性、需求性、公正性等筛选原则,并采用文化分析的策略加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中小学,不仅有效地开发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而且对于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和推动学校体育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以湘西凤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花鼓舞"进入中小学校园,实施校本体育课程教材化的现状,探讨"花鼓舞"校本化的开发途径与方法,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指出: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的呼唤,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它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研机制。既然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教研,那么,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该做些什么呢?通过实践,我认为教研员至少要做好几个“者”。一、做好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情况的调研者。以往教研员去学校,大多都是以“检查者”、“专家”、“领导者…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得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提得较少。文章通过对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已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本文以开发校本选修课程《西方哲学家智慧十八讲》为例,强调通过多样化、特色化的课程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逻辑。与此同时,开发精品校本选修课程应该是一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一个动态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校依托思想政治课相关教学内容研发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该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教师和学校在不同方面都有了各自的收获,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基于此,我们从精心组织特色活动、优化高考大环境两方面为今后活动的持续开展提出了建议,以期实现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达到践行"生活教育"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孙守朋 《前沿》2012,(3):16-19
改革开放以来长吉图区域文化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文化建设的特点主要有吉林省各级政府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到文化是经济的重要支撑;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开发注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城乡文化互动;坚持绿色、原生态和可持续的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5.
董金山  谢兰荣 《前沿》2006,(11):101-103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来设计课程目标,新课程实施追求“创造”取向,倡导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及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文从生成性课程开发的条件、生成性课程开发的原则、生成性课程与预设性课程的关系角度,给生成性课程作一系列系统阐述,以期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海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在海南历史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历经千年交融汇合积淀而成的结果,在海南的各个发展阶段,无不闪烁着中原文化绚丽的光环。而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海南文化的发展则需要更具多元化与开发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强化文化意识,提高海南整体文化素质,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使文化管理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陈家颐 《前沿》2004,(9):70-72
培养千百万高技能性人才 ,实现就业导向性高职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建设。构建就业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 ,必须树立综合的课程观 ,完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系 ,积极实施课程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罗湖平  ;朱有志 《求索》2014,(7):79-83
从农户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模型探究长沙市郊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户隐形流转意愿的诸多因素中,文化程度和房租收益对模型产生了负相关的显著影响,宅基地处教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对模型产生了正相关的显著影响;城郊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形成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剧逼性、典型的市场驱动性和利益诱致性、普遍的文化调适性和积淀性。全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应尊重农民权益和农户意愿,注重其文化水平提升并加强宣传教育,分层分类分阶段化解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行为,整治管控增量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发挥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设有利条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多途径开发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资源,既重显性资源,又重隐形资源,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含影响深远的核心价值理念,而且积淀了丰富的人文教化和个体修养方法。”[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的培育与践行,是当前农村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潜在的道德资源,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场域的复归性实践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