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战后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概貌战前,新加坡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主义者自1819年占领新加坡之后,被利用新加坡在东南亚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拥有的天然良港,把新加坡开辟成为一个自由港,作为掠夺东南亚地区农、矿产品和倾销英国工业品的转口贸易商埠。在英国统治的一百多年里,新加坡的经济完全是围绕着以转口贸易为中心而活动,它的经济结构也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海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由港。自从1819年英国占领新加坡后,英殖民主义者就利用新加坡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拥有的优良天然海港,把新加坡开辟为它在东南亚地区和亚洲东部倾销其工业制品和廉价收购原产品的转口贸易商埠。为了大力促进转口贸易的发展,英国一开始就在新加坡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使新加坡成为英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港。  相似文献   

3.
1948年二月间,新加坡与马来联邦划分为二,新加坡实质上还是英女王直辖殖民地,由英女王任命总督统治之.新加坡由于马来联邦出产树胶及锡而夸称于世,所谓自由港新加坡之真面目乃为该港之转口贸易,因之新加坡与香港同一命运,即其生命寄在转口贸易,而与其他东南亚诸国完全  相似文献   

4.
当斯坦福·莱佛士于1819年发现新加坡时,它仅仅是一个不到200人的小渔村。是英国人的到来才使得这个热带小岛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地处东西方交汇之处,新加坡被看成是东印度公司印度——中国海上贸易航线上的一个理想港口,它的战略位置被充分利用来促进贸易的发展。新加坡后来被辟为自由港,转口贸易十分兴盛,以至于被莱佛士称之为“七大洋的商业中心。” 转口贸易在新加坡历史上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在早期(1819—1869),这个岛屿经济繁荣的一个直接反映是港口的扩大。在1823—24年,新加坡的贸易总额为1100万新元。至  相似文献   

5.
一、绪言长期以来,新加坡虽然均以作为转口贸易港而得到经济繁荣。但随着近邻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势力的发展,它们对新加坡的依赖程度也已日益减低。因此,新加坡的经济基础开始受到威胁。1961年,新加坡设立了经济发展局并把工业化作为国家的基本方针,以此来作为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对新加坡市场进行分析可看到,一方面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只占新加坡进口额的5.28%,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在本地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另一方面,新加坡只有300多万人口,其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转口贸易和第三国贸易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发挥新加坡的地域优势,通过新加坡扩大中国对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欧洲等地的出口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对外贸易是新加坡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近代新加坡发展的历史,也是新加坡商家从事转口贸易的历史。因此,转口贸易对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相似文献   

7.
1945~1965年,英国对新加坡的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将新加坡设立为直辖殖民地到同意新加坡自治,再到推动建立大马来西亚并最终接受新加坡独立。导致这些变化的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包括英国为了维持在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利益,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共产主义浪潮的疑虑及对美国因素的考量等。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东部之入口处,扼太平洋与印度洋之咽喉,“西以苏门答腊为蔽,南以瓜亚(哇)为屏,东以婆罗洲为障,四面环水,”①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亚地区乃至东、西方海上交通的一个重要枢纽。1819年英国人据有新加坡后,辟其他为自由贸易口岸。1826年英国于马六甲海峡诸地设立海峡殖民地,新加坡是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30年以后又成为英属海峡殖民地的行政中心。随着新加坡开埠以后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一大转口贸易中心,以及由于不断有大量的华人移民该地而使之成为当时海外华人的主要聚居地…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自1959年获得自治迄今已进行了三次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第二次是实行工业技术升级,以祈使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第三次是把战略重点转向强调优先发展海外服务业。这三次战略方向的转变都是发生在新加坡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处于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它不仅使新加坡摆脱了经济困境,而且促进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新加坡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转口贸易在近代新加坡经济中长期居主导地位,对新加坡百余年来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考察转口贸易在近代新加坡经济中的复兴与作用,对于研究该国经济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一) 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初,新加坡曾一度是马来半岛的货物集散中心,后遭爪哇人进攻而衰败,湮没达数百年之久。十六世纪初,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东西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并非以它的天然资源,而是以它的地理位置、港口以及殖民地开拓者和移民工人的智慧和能力而于1900年成为世界第七大港的。当时,新加坡的繁荣建立在转口贸易之上,这种状况一直继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此之后问题就接踵而来了:新加坡的贸易和商业受到(印尼)对抗的影响,也受到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的影响;转口贸易对于各贸易伙伴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化特别敏感,而新加坡本身又没有原料可依仗;英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部,面积704平方公里,其人口约300多万,华人占70%以上,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等。1959年,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宣布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1965年正式独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国。本文研究新加坡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建设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中国和新加坡都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有相似的文化根基,但也受到多种现代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马亚西亚于1963年成立。在近代史时期,组成该国的各个地区曾先后沦为英国的不同形式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次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并在其压力下,英国殖民者被迫与各地区的民族主义者举行谈判,让各地区获得程度不同的“自治”与“独立”,后又经过分、合的过程,最后在原英国各殖民地形成三个独立国家,即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早在海峡殖民地时期就开始了制宪活动 ,其后经过自治宪法、州宪法直至共和国宪法的发展 ,体现出新加坡从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走向最终独立的历程。更为重要的是 ,从其发展的经历中 ,反映出新加坡对西方先进宪政制度的借鉴过程。一、海峡殖民地宪政法律1 92 6年 ,英国将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三块殖民地合并成立海峡殖民地 ,隶属于孟加拉总督管辖。在海峡殖民地成立初期 ,新加坡等三个地区尚处于开发早期 ,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 ,殖民地在整个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但是随着海峡殖民地境内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通过两次鸦片战…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作为大英帝国的战略与商业前哨,始建于1819年。新加坡起初是由驻印度的英国官员管辖的;到了1867年,它终于成为英国的一个直辖殖民地;一直到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合併为马来西亚,才结束了其殖民地地位。新加坡自建埠以来经济增长之迅速,远远超过了另外两个海峡殖民地槟榔屿和马六甲。1830年以来,新加坡一直是海峡殖民地的首都和政权中心。同其经济发展一样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移民人口的增长。自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作为大英帝国的战略与商业前哨,始建于1819年。新加坡起初是由驻印度的英国官员管辖的;到了1867年,它终于成为英国的一个直辖殖民地;一直到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合饼为马来西亚,才结束了其殖民地地位。新加坡自建埠以来经济增长之迅速,远远超过了另外两个海峡殖民地槟榔屿和马六甲。1830年以来,新加坡一直是海峡殖民地的首都和政权中心。同其经济发展一样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移民人口的增长。自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自1959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自治,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正式建国之后,不到30年时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军事前哨发展成为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城市国家,创造了举世公认的“新加坡奇迹”。从内政来说,新加坡是世界上政治最清廉稳定、经济最繁荣进步、社会最和谐安定的国家之一。从外交来说,新加坡在国际上“享有一种与其微小幅员和有限人口极不相称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位于馬来半島南部的新加坡于本年6月3日宣布成立在英联球内实行内部白治的国家,它将享有有限度的自治权力。这是新加坡人民畏期以来反对英国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斗争所取得的一部分成果,标志着新加坡人民在走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前进了一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增长的第二春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近年来经济持续蓬勃发展。1988年经济全面复苏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11.1%,尔后连年下滑,1989年降至9.2%,1990年降为8.3%,1991年为6.7%,1992年降至5.8%。经过几年的连续减速之后,1993年在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带动下,其经济增长率比预期的7.5%—8%还高,达9.9%,创新加坡1965年建国以来第二高增长率,迎来了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第二春。新加坡1993年各产业表现良好,除建筑行业外,其他如对外贸易、制造业、商业、运输与服务业、金融与专业服务等增长率都较上年提高。1993年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取得16%的增长,高达2570亿元(新加坡元,下同),其中出口总值为1190亿元,增幅达16%,属于国内产品出口的总额增幅为14%,转口贸易部分的增幅为19%,计441亿元。美国、欧共体、马来西亚、香港和日本仍然是新加坡的五大主要出口市场。其中美国继续保持新加坡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去年占新加坡国产品出口总值的20%,计243亿美元.对其它国家的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转口贸易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新加坡商业的增长率去年达到8.5%,较1992年的4.5%足足高四个百分点。国内贸易的增长率从前年的3.9%提高到去年的5.4%,而旅馆和餐馆业的增长率则从6%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纵横》2001,(10):33-34
从对新加坡市场进行分析可看到,一方面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只占新加坡进口额的5.28%,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在本地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另一方面,新加坡只有300多万人口,其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转口贸易和第三国贸易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发挥新加坡的地域优势,通过新加坡扩大中国对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