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以下统称《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代史颇具影响的刊物之一,它曾对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新青年》杂志登载了大量的书刊广告。这些书刊广告不仅见证了《新青年》从普通学生刊物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刊物、再到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的历史演变过程,而且见证了《新青年》由宣传民主主义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再到宣传社会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张家康 《湘潮》2021,(2):34-36
一份1915年创刊于上海的综合性文化杂志,在长达10年多的时间里,风靡京沪、传播全国。这份杂志就是《新青年》。《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9月,终刊于1926年。它所揭樂的文学革命,所开启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推动着时代巨变的步伐。如毛泽东所说:“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诞生于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前夕,成为20世纪早期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刊物。尤其是五四运动后,《新青年》在介绍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思想启蒙方面贡献巨大,并逐渐成为中共党刊。《新青年》由同人期刊转向中共党刊绝非偶然,其中既有经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也是陈望道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进而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100周年。然而,陈望道在《新青年》杂志上海编辑部的身份却成了一个问题。陈望道是否真的做过《新青年》杂志的主编?他在《新青年》编辑部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历史的真相是:陈望道既不是《新青年》主编,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编辑,而是一个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党史知识     
《湘潮》1993,(7)
类别__《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名为《青年》,从1916年9月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月刊。初期的《新青年》,是宣传民主与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参加编辑并为主要撰稿人。从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1,(1):30
《新青年》:我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报。自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新青年》就成为该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报。主编为陈独秀。  相似文献   

7.
正《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1月创办的一个半公开性理论刊物,至1921年停刊,前后共出版了7期(目前所看到的只有1至6期)。16开本,每期50页左右,不标明编辑、印刷、发行地址,但每期都在《新青年》上刊出广告启事和要目,假称在广州发售,实际上编辑部就设在上海法租界辅德里625号,即主编李达的住所中。《共产党》月刊发行量最高时达到5000多份。  相似文献   

8.
《党建》2020,(7)
正赵世炎,1901年生,字琴荪,四川酉阳(今属重庆)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学习。在《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的影响下,他投身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结识了革命先驱李大钊,思想上获得飞跃。中学毕业后,他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后进入吴玉章在北京创办的法文专修馆学习。期间,他参与主编了《平民周刊》《少年》半月刊和《工读》半月刊等进步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新青年》杂志与中国共产党相生相起,成为孕育我们党诞生的秘密摇篮。上海市南昌路100弄2号,曾经的老渔阳里,这看似不起眼的石库门,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也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创办了影响深远的《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36岁的陈独秀为他在上海创办并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撰写了发刊词《敬告青年》,他在文中列举了"新青年的六大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月刊,主编陈独秀。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9月将《新青年》改为机关刊物,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改为中共中央理论刊物。1923年6月至1925年3月曾改为季刊,主编瞿秋白。1926年7月停刊。《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月刊;1921年8月后改为中共中央党刊。编辑李达。1922年7月78停刊。《向导》1922年9月138在上海创办的中共中央理论周刊,主编蔡和森。1927年7月18日停刊。《前锋》1923年7月1日在广州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主编在秋白。1924年2月停刊。…  相似文献   

11.
90年前《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新青年》之所以能享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是因为她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办刊主旨;因为她高举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因为她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思想界的巨星。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社会黑暗到了极点。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士彷徨、迷惘,找不到出路。正当大家面临困境之时,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  相似文献   

12.
《新青年》第八卷转变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是中共党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事件。近年来,不少论者在《新青年》政治转向的原因分析上,不仅强调主编陈独秀思想倾向的影响,而且意识到该刊第八卷出版经费困难这一实际问题的促动作用。本文在梳理当事人尤其是报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共产国际经费援助致使《新青年》转向,或《新青年》经费困难使陈独秀转而求助于共产国际代表,这在史实上、逻辑上均是不能成立的因果关系;仅就出版《新青年》第八卷而言,其经费虽是问题,但并非决定性的,当时陈独秀等完全有能力自办《新青年》的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3.
《人民周刊》是中共广东区委的机关刊物。1926年2月4日创刊于广州,1927年4月10日停刊,共出版了50期。张太雷任主编。《人民周刊》刊登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性文件以及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的文章,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各地的革命运动概况。它及时地揭露和打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的进攻,维护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对指导与推动广东工农群众运动和北伐军进军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初识《新青年》1915年,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其宗旨是:"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志也","只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由于陈独秀不涉"时政"和"不党"的双重声明,以及他切实改造国民性的努力,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参加到《新青年》当中来,  相似文献   

15.
1953年,我在北师大马列主义教研室当资料员时,因当时只有《新青年》一至九卷,没有季刊和不定期刊,就到旧书店去淘宝。结果,还真买全了。买来后,我都通读过,但没有下功夫研究,此后很少接触。最近,拿起手头存的《新青年》季刊影印本,认真细读一遍,有了一些想法。第一,《新青年》第九卷第六号标明是1922年7月1日发行的,《新青年》季刊第一期标明是1923年6月15日出版的。为什么停刊一年后又重新出版了呢?中共成立后,继续出版的《新青年》虽然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但仍然有少量文章反映出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色彩,这已不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只好暂时停刊。在1922年7月,中共二大上不仅提出了反  相似文献   

16.
<正>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1899年生,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主编《新青年》、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向导》杂志,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1922年3月,少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到达上海,被俄罗斯政府  相似文献   

17.
数字党史     
《湘潮》2019,(5)
正5月1日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等一批进步刊物出版纪念专号或发表纪念文章,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尝试。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分别举行纪念活动,工人和知识分子共同集会。集会上,革命知识分子发表演说,宣传马克思主义,热情支持工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创办的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杂志。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赛先生"和"德先生",并在五四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本刊特约文史作者张家康先生撰文,追述《新青年》的历史轨迹,从一个侧面呈现其所影响的那个时代,以及陈独秀、胡适等《新青年》同人所掀起的思想与社会革命,为读者展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文人风骨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李虹 《党史文苑》2011,(5):4-12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中,一些优秀的知识分子积极创办进步报刊,在广泛宣传和传播党的主张、揭露黑暗势力、传递信息、唤醒民众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陈独秀创办并与李大钊主编《新青年》、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周恩来等创办《觉悟》、恽代英等创办《武汉星期评论》、李达主编《共产党》月刊、刘仁静和邓中夏等主编《先驱》半月刊、蔡和  相似文献   

20.
贵州文坛,有两位颇有成就的作家都叫刘毅,两人都是区、县文联的主席,而且两人都是两本文学杂志的主编。一人身居开阳,主编《茉莉文学》,一人身居六枝特区,主编《六枝文艺》。开阳刘毅操持散文诗,已在省内外刊物发表了近千首作品,并出版了《刘毅散文诗选》,在开阳召开了近十次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