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龙宗智教授     
龙宗智,1954年9月生,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985工程平台首席专家。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校长。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专家咨询员。北京市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龙宗智教授是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精神     
《法学家茶座》第13辑刊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龙宗智在2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住授予仪式上的讲话。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以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研究生教育,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我认为研究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两个方面的素质,即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与理想主义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按照“官本位”的传统思维,我应该称这位坐在我对面的人为龙检察长。然而,他还是愿意我叫他“龙教授”。因为,他曾经是成都军区检察院的副检察长。按理,从一位学子跨到了军区副检察长的位置,仕途不能不说很顺利,进步不能不说很顺心。然而,他却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竟然自愿“下课”,投身于学界。我以为,不是一般人,走不出这一步。然而,他本人却认为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仕途顺遂却不太在意,对学院生活有归属感”。于是,被特聘为川大教授的龙宗智,现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确,尽管身居检察长之位,佩戴大校之…  相似文献   

4.
转折与展望──谈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龙宗智,左卫民编者按:作者认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出台,意味着以弱化职权主义因素、强化对抗制因素为基本特征的诉讼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已经开始,其意义是深远的。本文在充分肯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5.
一、侦查取证中欺骗与引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按照龙宗智教授对侦查活动的划分,可分为回应型侦查与主动型侦查两种类型。前者是对犯罪的回应,即先有犯罪行为,后有侦查工作,这是犯罪侦查的主要方式;后者是针对正在进行或者将要实施的犯罪,采用监控以及诱导的方式进行的侦查活动,是犯罪侦查的特殊方式。在回应型侦查中,犯罪行为已经发生,欺骗与引诱以犯罪嫌疑人为对象,主要在讯问过程中实施。在主动型侦查中,带有欺骗与引诱性质的活动主要有两种,即诱惑侦查与卧底侦查。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龙宗智先生关于司法改革的“相对合理主义”理论的评析,展示了龙宗智先生在司法改革的长远目标、司法合理化的道路。司法改革的路径和方法等问题上是如何奉行他的“相对合理主义”立场的,认为“相对合理主义”理念是追求司法改革理想目标的现实思路。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理论的全新探索─—评《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一书周先权,龙宗智正如人们所认识到的,现有刑诉程序理论虽然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已形成庞大体系,但与极具开放性、灵活性的司法实践尚有距离,且给人以陈旧感,这就既增加了诉讼法学者自身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7日,在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的分组讨论上,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龙宗智提到,中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应该按照新的要求做出调整,从而为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邓正来 《现代法学》2004,26(3):165-173
2004年3月22日,西南政法大学聘任邓正来先生为其名誉教授。受聘仪式上,邓正来先生作了题为《我的学术之路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的精彩演讲。邓正来先生的即兴演讲已经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一般的致辞,相信每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对其学术意义都会形成共识。该演讲实际是按“西南法学论坛”的形式进行,所以“坛规”设置了佳宾点评。需要说明的是,龙宗智校长和付子堂副校长代表学校所作的颁发聘书讲话实际上是在邓正来先生的演讲之前,但为了方便起见,均置于讲演之后。但龙宗智校长的另一部分点评又是在邓正来先生的演讲之后所作的,所以分为两段。  相似文献   

10.
继承与发展:刑事侦查制度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承与发展:刑事侦查制度评述左卫民,龙宗智左:在现代社会中,最为公众所关注的刑事司法活动莫过于刑事侦查。无论是影视媒介所播出的大受欢迎的警匪片,还是新闻报道中充斥的实案侦破消息,无不表明了这一点。然而究竟应当如何把握这一活动的实质,如何设计并运用侦查...  相似文献   

11.
评贺卫方《复转军人进法院》一文●龙宗智最近看到贺卫方那篇引起很大反响的文章《复转军人进法院》(附本文后——编者注),感到他强调法官的专业化甚至专家化,立意不错,法官素质问题确实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他所强调的法官的专业训练资格,有...  相似文献   

12.
不贪:视身外钱财如粪土不霸:视普通百姓如亲人不笨:清官不判糊涂案不软:顶住压力不弯腰1974年时他曾对他的朋友说,今后不进政界。后来他当了律师,因为律师是“民”不是“官”。1984年他被任命为县委常委、政法书记,1986年又被人大选为中级法院院长。至今已经当了13年的官,他仍说他不象官,他的特长也不是当官,并用一位外国朋友的话佐证:虽是法官,但更象教授。这位在官不言官,在官厌霸气的法官,就是广东省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陈成书。依法治是就要用这样的人说起陈成书,偌大的潮汕平原恐怕难找出第二个和他经历相…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需要的“法治”韩德培编者按:今年二月六日是韩德培教授八十五岁华诞。为了庆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他的亲友和弟子们想为他出版两本书:一本是他的《文选》,另一本是亲友和弟子们为了祝贺他而撰写的论文集。前一本书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发排付印。其中有一篇文章是...  相似文献   

14.
见到年轻的周叶中教授,你会惊讶于他的实际年龄与他丰厚学术成果之反差。的确,在武汉大学,在珞珈山下,在宪法学会,他的确是一个亮点,一个令人注目的亮点,一个受人尊敬的教授,一个让人钦佩的学者。深秋时节,我专程前往武大,与刚刚由武大法学院副院长转任武大教务处长的周叶中教授,就中国的宪法研究和实践,展开了一番炉边对话。我们穿行在美丽的武大校园,徜徉于广阔的学术空间,不知不觉,我们感到了一种神圣,一种信心。  相似文献   

15.
异哉所谓检察官起立问题者——与龙宗智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哉所谓检察官起立问题者——与龙宗智先生商榷●贺卫方《法学》1997年第3期发表了龙宗智先生题为“检察官该不该起立——对庭审仪式的一种思考”的文章,就检察官起立与否这样一个法庭仪式细节所反映出来的制度甚至文化问题,进行了颇有意味的讨论;见微知著,很能...  相似文献   

16.
特色与问题──庭审方式与评析龙宗智,左卫民编者按: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龙宗智、左卫民关于刑诉法修改的对话,可以说是在新刑法出台之初对它作了一个总体评价。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已盯住了一些重点课题。例如这次改动最大而操作上最难的庭审问题。作者首次归纳了我国新...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2012,(10):28-29
群众评价他是:为群众办实事,打着灯笼难找的好人;领导评价他是:全身心为了工作,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的人;家人评价他是:为了别人不顾家人,让家人经常失望伤心的人,这个人就是宋满成。  相似文献   

18.
马怀德教授是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治政府研究基地主任,我国首位行政诉讼法博士。他曾赴美国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做访问学者,在行政法学和法理学研究上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他长期从事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的研究和教学,曾出版了《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国家赔偿法的理论与实务》《行政许可》等40余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9.
编者接:本文是一本书的精彩节选。作为第一位为美国联邦法官做助理的中国人,本书作者乔钢良先生以亲身经历亲切地叙述了法官助理工作,深入分析了联邦法官曾审理过的一些极富争议的案件,使他担任法官助理的经历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对案件的叙述引人入胜且富有启迪。每一个案件都生动地展现了美国司法和法律教育制度的独特之处。为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教授默顿·米勒教授为乔钢良的书作序,并给予极高评价。他说:“西方社会以法治国来解决争议和防止争端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我希望类似钢良这本书的读物能加…  相似文献   

20.
《法庭内外》2009,(8):58-59
法官: 我大学毕业后,被一家钢铁公司录用。我的主管黄某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已婚男子,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业务技能以及对我大哥哥般的关照,深深吸引了我。为了他,我付出了作为少女最宝贵的东西,先后三次为他做了人流。在我第四次为他怀孕时,一位学医的闺中密友提醒我:再去流产,担心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