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观察了100、200、400mg/kg剂量蕨麻多糖配合应用后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FN-γ和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蕨麻多糖能明显升高正常小鼠血清中的IL-6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能升高正常小鼠血清中的IFN-γ水平,而对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环磷酰胺能降低小鼠血清中IL-6、IFN-γ和TNF-α水平,蕨麻多糖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升高小鼠血清中IL-6、IFN-γ和TNF-α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黄芪总黄酮(TFA)的体外抗炎作用,通过脂多糖体外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检测黄芪总黄酮的细胞毒性作用,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FN-γ、IL-1β及TNF-α水平,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内NO表达水平。MTT结果显示,10~100μg/mL TFA对RAW264.7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与模型组比较,10、25、100μg/mL TFA均能抑制RAW264.7细胞过量分泌IL-6、IFN-γ、IL-1β、TNF-α及NO,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芪总黄酮具有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骆驼尿液对酒精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观察骆驼尿液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生长、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及肝脏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病理损伤的变化。SPF级雄性ICR小鼠40只按体重被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酒精肝模型组,骆驼尿液低剂量组、骆驼尿液高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骆驼尿液低剂量组与骆驼尿液高剂量组分别以250 mg/kg(按照体重)、500mg/kg(按照体重)骆驼尿液冻干粉的剂量进行灌胃,阳性药物组灌胃剂量为50 mg/kg水飞蓟素,灌胃体积为10 ml/kg,空白对照组及酒精肝模型组灌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 d,每天1次。28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灌胃17.7 m L/kg的50%乙醇(无水乙醇7 g/kg),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2 h后对小鼠进行称重,脱颈处死。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酶(GSH-Px)和甘油三酯(TG)水平,并对肝脏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LT、AST、TNF-α、IL-1β、IL-6、TG水平均极显著增加(P0.01),SOD、GSH-PX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即造模成功。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相比,骆驼尿液高剂量组与阳性给药组ALT、AST、TNF-α、IL-1β、IL-6、TG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SOD、GSH-PX水平极显著增加(P0.01)。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骆驼尿液对酒精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穿心莲内酯是从穿心莲中提取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穿心莲内酯抗LPS诱发的小鼠乳腺炎的信号转导机制。选取36只分娩后第5~7天的初产、泌乳母鼠,随机将其分为6组,用LPS灌注乳池,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的穿心莲内酯(2.5、5、10 mg/kg)及地塞米松(5 mg/kg)经腹腔注射给药后第24小时,采取乳腺组织。通过组织切片观察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质量浓度及其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测定NF-κB、p38、ERK和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穿心莲内酯能减轻乳腺组织的病理损伤,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穿心莲内酯抑制了转录因子p65的入核表达水平和Iκ-B、JNK、ERK1/2、p38的磷酸化水平。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通过抑制NF-κB和MAPKs信号转导通路,进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mRNA表达,最终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姜黄素对甲醛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3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甲醛(50 mg/kg)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50 mg/kg)、姜黄素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8只。连续灌胃14 d后,对肝组织的脏器指数、组织形态变化、脂质过氧化水平以及相关炎症和凋亡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醛降低了模型组小鼠肝的脏器指数,显著增加了肝组织中MDA含量、NF-κB、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凋亡因子(Bax、Caspase 3)的表达水平,并导致小鼠肝组织形态异常;与甲醛模型组相比,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小鼠肝的脏器指数增加,MDA含量、炎症因子和凋亡因子表达水平均降低,肝组织形态损伤有所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姜黄素对甲醛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禽呼肠孤病毒(ARV)S1133株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对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并探讨禽呼肠孤病毒的感染机制及病毒与宿主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ARV-S1133感染CEF细胞后ARV结构蛋白σC和IL-1β、IL-6、TNF-α的动态转录水平。结果显示,ARV-S1133感染CEF后第10小时起病毒σC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开始迅速上升,在第48小时达到最高峰(13 162.73倍);ARV-S1133感染后引起CEF中IL-1β、IL-6、TNF-αmRNA表达量发生变化,这3个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趋势相似。IL-1β、IL-6、TNF-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早期迅速上升,在感染后第6小时达到第1个峰值,随后下降,在感染中后期再次显著上升,在第48小时达到第2个峰值。IL-1β、IL-6、TNF-α在感染后第6、24、36和48小时的mRNA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RV感染后可诱导CEF分泌IL-1β、IL-6、TNF-α的水平上调,进而发生炎症反应,说明IL-1β、IL-6、TNF-α可能与禽呼肠孤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pVAX1-IL-2和pVAX1-F1L联合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分别将p VAX1-F1L+pVAX1-IL-2、pVAX1-F1L、pVAX1空载体、PBS对照组通过后腿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KM系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OrfV特异性抗体以及Th1型(IL-2、IFN-γ和TNF-α)、Th2型(IL-4、IL-6和IL-10)细胞因子;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显示,pVAX1-F1L+pVAX1-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IL-2、IFN-γ和TNF-α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pVAX1-F1L组,与p VAX1组、PBS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pVAX1-F1L+pVAX1-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IL-4、IL-6和IL-10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pVAX1组和PBS组,与pVAX1-F1L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pVAX1-F1L+pVAX1-IL-2免疫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高于pVAX1-F1L组、pVAX1组和PBS组(P0.01)。结果表明,p VAX1-IL-2和pVAX1-F1L联合免疫小鼠,能诱导小鼠产生OrfV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p VAX1-IL-2诱导的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且能促进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采用闪式提取法提取杨树花总黄酮,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杨树花提取物对蓖麻油诱导腹泻小鼠肠黏膜各种促炎因子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对杨树花提取物抗蓖麻油诱导小鼠腹泻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杨树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电压为113 V,乙醇体积分数为53.8%,提取时间为85 s,液料比为42.2∶1。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54.21 mg/g,与模型预测值54.59 mg/g相近。结果表明,此方法稳定可靠,提取率高,适用于杨树花总黄酮的提取。杨树花提取物对蓖麻油诱导腹泻小鼠具有较好的抗腹泻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小鼠肠黏膜促炎因子TNF-α、IL-6以及IL-1β的相对表达量,表明杨树花抗腹泻作用可能与降低促炎因子有关,为杨树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mmu-miR-146a-5p(小鼠源miR-146a-5p)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mmu-miR-146a-5p模拟物和抑制物分别转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通过qPCR定量分析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和LPS/TLR4信号传导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Griess试剂测定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亚硝酸盐浓度来评价NO的分泌情况。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模拟物转染组,LPS/TLR4信号传导途径的几个关键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如TLR4和CD14(P0.05),而促炎因子(IL-1α、IL-1β、IL-12β)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在转染后第24和36小时NO的含量出现上调。在抑制剂转染组中,TLR4、CD14的表达水平下降,促炎因子IL-1α、IL-12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上调,i NOS基因表达和NO产生在第24和36小时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mmu-miR-146a-5p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在流产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探讨中药单体成分川楝素的致流产作用及机理,给妊娠第5天的小鼠连续3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楝素溶液,对照组以等量的100mL/L丙二醇生理盐水代替,于妊娠第8天剖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子宫组织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川楝素的致流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小鼠的流产率逐渐上升。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小鼠血清和子宫组织中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果表明,川楝素诱导孕鼠流产与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含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肺巨噬细胞在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引致肺炎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用SS2体外感染4周龄SPF巴马小型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PAM),首先以10倍递增的SS2∶PAM感染比(MOI)分别为1∶10~1 000∶1感染12h;其次以MOI=100∶1分别感染1、2、4、6、12、24h,ELISA检测三种主要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的质量浓度及动态变化,同时光镜观察PAM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三种细胞因子具有相似的动态表达趋势,其表达量均随MOI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菌液浓度之间和时间点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同时PAM的形态异常和崩解死亡比例依次增多,表明三种炎性因子的表达量与SS2的浓度和感染时间之间呈正相关;受损或濒死细胞比例亦正相关;提示三种炎性因子由受损细胞或濒死细胞产生。MOI为1∶1感染12h,或MOI为100∶1感染6h的条件下均可致70%的PAM崩解死亡,表明此条件下SS2可摧毁由PAM构筑的第一道防线。三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最高峰的条件是MOI为100∶1,感染12h,此时镜下细胞几乎全部崩解死亡,表明PAM的完全死亡伴随炎性因子的最大释放,炎症随吞噬功能的完全丧失而开始。结果表明,在SS2引致肺炎过程中,AM的作用是炎症的起始者,而不是抵御细胞。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重组猪源CD40L蛋白(recombinant porcine CD40L,rpCD40L)的生物学活性。利用Alexa Fluor 488标记rpCD40L后,在体外与CD40+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s)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pCD40L与PAMs的结合,并通过qPCR、ELISA检测作用12 h和24 h后PAMs IL-1β和TNF-αm 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荧光标记的rpCD40L与CD40+PAMs作用后,PAMs呈现绿色荧光,rpCD40L与PAMs作用后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促进了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表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rpCD40L能够与CD40+PAMs结合,且诱导PAMs IL-1β和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MCV)GXLC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将其接种4周龄健康断乳仔猪,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检测心、脑、脾组织及血清中的病毒含量,测定血清抗体效价,检测心、脑、脾组织中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仔猪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腹泻等症状;剖检发现心包积液,心脏变软,脑充血;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心肌炎、脑炎,病理炎症分值显著提高;心、脑、脾、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大量病毒;血清中出现高效价的中和抗体;感染仔猪心、脑、脾组织中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且细胞因子的表达高峰期与出现临床症状、病理损害的时间密切相关。表明,猪源EMCV GXLC株对仔猪具有致病性,IL-1β、TNF-α、IL-6等促炎细胞因子在EMCV对仔猪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复方苦芩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和对犬细胞因子IL-4mRNA、IFN-γmRNA表达的影响,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造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不给药)、阳性药物对照组(黄芪多糖注射液)、复方苦芩制剂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7d,给药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2mL(80mg/kg)制造免疫低下模型,1次/d,共3d。于末次给药后第1小时,测定碳粒廓清指数、脾指数、胸腺脏器指数及T、B淋巴细胞转化率;建立犬细小病毒模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复方苦芩对犬细胞因子IL-4mRNA、IFN-γ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复方苦芩能增加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增加T、B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碳清值,降低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血清细胞因子IL-4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增加,升高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血清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降低。结果表明,复方苦芩具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犬血清细胞因子IL-4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升高犬血清IFN-γ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仔猪肠道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在肠道中复制并导致肠道出现炎症病变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PDCoV天津地区分离株TJ1经口服感染10日龄仔猪,在攻毒后第4天对仔猪进行剖检,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空肠、回肠、结肠、盲肠组织主要病变表现为肠黏膜间质、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局部黏膜绒毛萎缩等。通过荧光定量PCR试验,对肠道组织中PDCo V M基因、天然免疫基因IFN-α、IFN-β、DDX58、STAT2与炎症因子TNF-α、IL-6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DCoV在4种肠组织中通过抑制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实现自身复制,且在空肠、回肠、结肠中通过增强TNF-α、IL-6的表达促进肠道炎症病变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可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豆状囊尾蚴外泌体对家兔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以收集的豆状囊尾蚴分泌排泄产物(ESP)为材料,通过差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经透射电镜和Western-blot分别对其形态和标志分子进行鉴定。分别用外泌体和ESP免疫家兔,ELISA方法检测家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通过人工攻虫感染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豆状囊尾蚴外泌体直径为30~150 nm,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的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且含有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而且,外泌体免疫组血清特异性抗体、IL-10和IL-4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IFN-γ和TNF-α显著降低(P<0.05)或差异不显著。经剖检发现,豆状囊尾蚴ESP免疫组和外泌体免疫组的减虫率分别为65.17%和24.88%。结果表明,外泌体通过上调宿主抑炎因子的表达,诱导宿主产生了Th2型细胞免疫应答,从而有利于囊尾蚴在宿主体内的存活。  相似文献   

17.
人工复制鸡马立克氏病(MD)病例模型,通过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As2O3,按体重3.0mg/kg),分别于注射后第35,40和45d观察了马立克氏病病鸡的病理学改变,并检测了肝肿瘤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总NOS(T-NOS)、诱导型NOS(iNOS)与构建型NOS(cNOS)活性和iNOS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了NO在As2O3抑制MD病鸡肝肿瘤生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MD病鸡肝肿瘤组织内的NO含量,T-NOS、cNOS及iNOS的活性增高,iNOSmRNA表达水平升高,As2O3能够显著抑制肝肿瘤生长,使肿瘤组织内的NO含量,T-NOS、cNOS及iNOS活性和iNOSmRNA表达水平降低,并呈现时间效应。证实NO在AsO抑制MD病鸡肝肿瘤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AsO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PCV2感染对猪MCP-1和IL-8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BF株经口、鼻接种40日龄健康普通仔猪,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宰杀,收集肺泡巨噬细胞(PAM),同时设立对照。用竞争PCR技术测定趋化性细胞因子IL-8和 MCP-1 mRNA水平,分析PCV2感染对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 PCV2感染后第7 d,IL-8 mRNA水平下降至最低,随后迅速上升,至第14 d时达到高峰,而后快速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MCP-1 mRNA水平在攻毒后第3 d下降至最低,之后逐渐上升,至第14 d时达到高峰,而后下降,第21 d以后恢复正常。结果表明,PCV2感染初期可导致PAM趋化性细胞因子IL-8和MCP-1基因的转录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褪黑素对内毒素血症山羊肝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将48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内毒素组(LPS组,1 mg/kg)、褪黑素组(MT组,1 mg/kg)和褪黑素保护组(MT LPS组),每组分别在处理后第3和6 h各宰杀6只羊,取肝组织,提取肝线粒体,检测肝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山羊肝线粒体中抗氧化酶的SOD、GSH-Px、GR和CAT活性降低,T-AOC活力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而褪黑素保护组肝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普遍回升,MDA含量明显下降。提示,褪黑素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山羊因脂质过氧化造成的肝线粒体损伤,保护肝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共轭亚油酸 (CLA)对缺氧大鼠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和血红素氧合酶 (HO)活性的影响 ,将 4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4个组 :10g/LCLA组、10g/LCLA缺氧组、空白对照组和空白缺氧组。CLA组和空白对照组每日分别按 2 0mL/kg剂量灌服 ,10g/LCLA和蒸馏水连续灌胃 30d。灌胃结束后 ,将 10g/LCLA缺氧组和空白缺氧组大鼠置于人工模拟缺氧装置 (相当于海拔 5 0 0 0m处空气中的含氧量 )内 ,每日 8h ,连续缺氧 15d。然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以及大鼠心和肺中HO的活性。结果 ,在人工模拟缺氧条件下 ,与空白缺氧组大鼠相比 ,10g/LCLA能显著提高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 ,降低心和肺中HO的活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