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平等思想的内核,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它与恩格斯的平等思想融为一体,共同指导了当时的国际工人运动,并对研究当代政治平等观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为发展中国家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不平等依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平等观认为,平等是确保社会的每个人平等享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价值实现,认为平等是具体的和相对的,强调平等应以劳动为同一尺度、统一标准来衡量。研究马克思平等观因其科学性与前瞻性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以往思想家永恒公平观、完全平等观、公平分配观的批判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消灭阶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平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解读,提炼出所蕴涵公平思想的基本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谨丞 《学理论》2013,(6):27-29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以追求现实自由为目的,对黑格尔思辨法哲学体系进行批判,确立了人民主权的自由观念、普遍利益的行政观念、平等自由的立法观念等重要思想。深入探讨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我国保障人民政治自由、完善法律体系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郝姝媛 《学理论》2011,(4):41-42
在倡导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础的当代中国,如何正确导向平等观在国民思想中的意义和地位对于党政从根本上维护人民利益将起到重大的指导作用。以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平等的论述为脉络,将二者对于平等的理解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8)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哥达纲领批判》作为马克思平等观的重要文献之一,是人类研究如何实现平等的宝贵思想财富。本文在理清《哥达纲领》草案中拉萨尔主义"平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主义的劳动创造和分配平等、政治平等、教育平等、社会保障平等观点的批判。重温其中的马克思平等观,结合新时期的具体国情来探寻对于新时期中国建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新型平等关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5)
在马克思看来,平等观是历史的、阶级的、相对的范畴,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不同于平均主义,它由经济基础决定,主张消灭阶级,实现权利不平等与按需分配的理想。罗尔斯的平等观由两个正义原则构成,第一原则是平等的自由原则,第二原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第二部分是差别原则。虽然马克思与罗尔斯分属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的平等观既有差别,又有相同之处。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罗尔斯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平等方面的对话主要聚焦于劳动价值论、平等的自由、分配原则、永恒平等观与构建方法五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产生以前的旧平等观,客观上并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平等的现实途径.把旧平等观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释的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进行比较,从平等观的历史性、阶级性、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制约性等方面探 析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理论转向,对确定研究中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理论前提、现实基础和实现主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关于平等与效率问题的理论探讨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论点.但讨论中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用语往往缺乏共识,各执一词;或用语含混、似是而非.其中最常见的是关于平等与平均主义、平等与社会公平(或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等许多问题,还大有讨论的余地.笔者拟对此谈些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一、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西方经济学者谈到平等时,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平等混同于平均主义.可是,在我们的讨论中,一些人往往也将二者等同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平等问题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1、平等的内涵,在于用同一尺度去衡量所涉及的不同的人或事物.马克思在讲到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剖析和批判。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物与物的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和拜物教思维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和平等的虚假性,并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了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为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观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在社会批判中运用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解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不平等批判”的重要抓手。具体而言,借助范畴辩证法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平等交换”之不平等本质的揭露;经由社会历史辩证法可以澄明马克思“不平等批判”的价值尺度;通过否定辩证法则可以理解马克思对实现普遍平等的主体与现实路径的思考。从唯物辩证法的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对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的相关质疑与诘难作出回应,建构起对马克思平等思想的正确认识,并以此认清新自由主义平等观的意识形态本质。这也为守正创新地阐释共同富裕的平等意涵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刀加田 《学理论》2010,(26):3-4
在马克思民主理论中,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民权利和国家制度;民主理论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决定国家的哲学观及唯物史观,民主就是人民主权和意志的实现,就是人民自己创造、自己建立和规定国家制度,并运用这种国家制度决定自身的事务。马克思民主思想对我国民主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坚持马克思民主思想有助于我国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把“消灭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平等问题既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鼓吹超阶级的抽象的平等观,论述了平等问题的历史发展,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平等属于上层建筑,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的观念是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中,有着不同的内容。恩格斯指出:“资产  相似文献   

14.
平均主义思想在当前仍然有很大影响。虽然我国人民早已看透平均主义只能造成经济上的低水平、低效率,也从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中饱尝了普遍贫穷的恶果,但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克服平均主义甚为困难。为什么支持和赞同打破“大锅饭”的人们,偏偏对端掉“大锅饭”的措施表现出疑虑和畏缩?原因之一就是:平均主义作为一种平等观念和社会理想,还在人们的头脑中同社会主义的平等观、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紧紧地缠绕在一起,要想克服平均主义的精神羁绊,必须深刻揭示平均主义平等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根本区别,帮助人民分辨平均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一些学者把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在自然观、本体论、哲学视野和真理观上有本质差异。恩格斯晚年对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的统一性、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理论进行了系统详尽地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和系统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恩格斯晚年的哲学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态和科学性,正确理解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朱爱叶 《学理论》2012,(19):193-194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前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教育公平的一系列思想,包括平等接受教育权的基本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条件、消灭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的政治条件以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对正确评价和认真研究中国目前存在的各种教育不公平现象以及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公平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多种角度对资本主义平等作了科学分析。用哲学的语言说,资本主义是一个异化的社会;从法律上看,资本主义只给了人们形式上的平等;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是文明的奴隶制;经济上,平等地剥削劳动者是资产阶级的首要人权。所以,尽管资本主义平等观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级,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平等终究是一种奢望。相反,平等、公平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群众观的经典著作。在该论著中,马克思、恩格斯讨论了"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和先进性,阐述了革命思想的存在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等群众观的基本理论。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同时,要尊重群众的主体性、重视人民群众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基础地位,避免用虚幻的群众"共同体"任意宰割群众的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等观念,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9.
平均主义是在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它反映了小资产阶级要求在消费资料分配上绝对平等的愿望和要求,是小资产阶级平等观在分配问题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平等观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是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产生的。恩格斯指出:“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尤其是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把公民的平等提到首位以来,法国无产阶级就针锋相对地提出社会的、经济的平等的要求,这种平等成了法国无产阶级所特有的战  相似文献   

20.
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本为根据,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澄清了我国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的一个误解,即有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作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公社及其发展道路的看法基本一致同时又存在一些差别,而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