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兵红 《政法学刊》2013,30(1):63-67
产生于中世纪的英国衡平法地产权是英国财产法极具特色的制度安排。衡平法地产权经历了从对人权到对世权的演变之路:起初,衡平法法院在承认受托人普通法地产权人权利的基础上赋予衡平法权益人对受托人请求交付地产收益的相对性的权利,后来衡平法权益人的利益可以对抗除支付合理对价且善意受领普通法地产的第三人以外的任何人,成为真正对世权意义上的地产权。了解衡平法地产权之演变可以了解对人权与对世权对话与沟通,有助于各种财产权的权利性质的分析与把握。  相似文献   

2.
民法学与法经济学在理论预设方面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但即使挟经济学帝国主义之威,后者之财产法应用却仍然有限。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核心概念——"财产权"与"产权",二者在外延和效力上有着重大的差异。通过对"财产法"概念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中变迁的仔细梳理,可以看出,它在本质上强调"对物"之基而凸显默示外观的推定优先性,"产权"则幻化为一束平权权利束来不断进行顺位的调整。因此,如果要进行法经济学的财产法应用,"财产权"与"产权"一经叠加,就会发生"财产性同质化"作用,进而导致单向因果关系的逆转和信息成本的无序扩张,引发社会秩序上交往安全的偏差。为此,我们应学习经济学研究中科斯以"交易费用"的实存性前提对想象世界的替代,在法学研究中,同样坚持找寻那些"真实而又易处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英美法系财产法以法律所有权与衡平所有权并存的双重所有权制度为特征,大陆法系财产法则既强调对绝对单一所有权的维护,又同时演化出物权和债权分离的二元模式。本文一方面通过历史的梳理分析了其各自产生的历史过程,由此证明了其存在的合法性;另一方面通过功能比较的对照,分析了这两种在本质上都可概括为二重性的划分,对现代商业流转中非即时清结的交易关系实现的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4.
五、民营所产权的法律调整在对民营所的功能性产权进行了分析之后,紧镶着要考虑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和促使这种充满活力的产权安排发挥作用,包括优化产权的外部环境、协调产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产权要素的正确配置和对不规范的产权行为实施某种规则等。产权制度属于财产法范畴,因此法律制度对于产权活动进行规范化极为重要。因为“在这种工作方式中,法律被默示地理解为一些规范性条款,这些条款规定什么是必须的或可以做的,什么形式或模式的有效的权威或权力是可以行使的,有着什么样的规范性效果”。(-)法律服务市场的统一性与开…  相似文献   

5.
英国财产法的基本原则与概念的辨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国,财产法只调整和保护私有财产。公有财产是由公法加以调整和保护的。这种公法与私法的严格分工保证了财产法的“纯”私法性和整个法律部门的原则与逻辑的协调一致性。英国的“财产”概念完全是为了保护私人财产而设计的,由此而决定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形成了财产法的技术特征。可以说英国财产法在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之后,在基本原则、概念、渊源、技术等几个方面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和谐严密的统一整体。我国《物权法(草案)》与英国财产法不仅存在概念和范围上的区别,也存在着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两大法系财产法的结构中,最醒目的区别就是大陆法系的绝对单一所有权和英美法系的普通法所有权、衡平所有权双重所有权制度,但实际上,衡平法并不是法律(law),衡平所有权对普通法所有权起到的是一种补充而不否定、缓缓进行改变的作用。这种二重性结构导致了英美法系财产权整体的相对性特征。受此启示,对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的大陆法系绝对所有权也应进行分解,区分出作为归属的所有权和作为支配的所有权两重含义。  相似文献   

7.
王坤 《政法学刊》2008,25(2):81-84
所有权是大陆法财产权体系之核心,所有权的变迁伴随着财产法的历史发展。只有将所有权置于两大法系的不同的背景下,并从财产法发展的历史展开,才能准确认识并评价所有权在财产法中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日耳曼财产法的团体主义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法学界对日耳曼财产法的研究一直较少 ,而对其财产法所表现的团体主义的特征、成因及意义论述更少。本文涉此难题 ,并以“支配权”(Gewere)为考察对象 ,实属难得。文章指出日耳曼财产法中的团体主义在法律上主要表现为双重所有权 ,并以“支配权”为考察重心 ,由此导出与团体主义相关联的财产转让的地域性和形式主义。在此基础上 ,文章将日耳曼财产法与罗马法进行了比较 ,揭示了两者在财产观念和财产权利体系上的不同特点。文章认为导致日耳曼财产法团体主义的成因主要是日耳曼人的财产观念、社会经济形态和王权的作用 ,并对于王权在财产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着重分析。本文资料观点纵然有深浅得失之虞 ,但自有其独特价值 ,信可从中得管中窥豹之趣。  相似文献   

9.
对知识产权进行思考的视角有两种。第一种视角将其视为整体产权关系的一部分,在此财产法的普遍原则适用。另一种视角则将知识产权看作一个自成一体的独特范畴,所适用的法律在操作过程中与一般财产法交叉。实际上,只要对知识产权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两种视角之间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矛盾。但是较为稳  相似文献   

10.
在对财产权利的确定上,我国继受大陆法系形成的传统认识,主要是采取立法预先确立的绝对办法,而英美法上却通过“产权”这一术语的承载运行,普遍创设了一种“相对性”的办法,承认一系列独立权利的平行继起,直待发生冲突时再来具体比较谁更优而确定个案的保护范围.由此,人们对财产权的认识就可跳出大陆法系下绝对所有权伞形结构的框架、而转化为一种线形结构,就此提供一个开阔的想象空间和逻辑导引,通过引入时间维度,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个空间来创设自己所需又针对未来的丰富安排;借助其内在逻辑,又能促使各种财产权利之间保持平等、往复回溯和独立交易,而使对土地利益的多种灵活利用成为可能.借鉴英美财产法的一些逻辑与经验,我国可创设或更新一些制度,以有效缓解我国现有体制问题激发的农地利用、小产权房等民生矛盾.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境界中的中华法系之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老子的法律观和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联 ,老子理想中的法律极有审美意义。进一步讲 ,整个中华法系都具有这一特征 ,这主要是由中国传统世界观造成的。古代中国基本的的宇宙图式是天人合一 ,这一图式又是一个审美境界 ,富于审美意义。此一特征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古中国法律 ,使中华法系具有浓厚的审美色彩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专利权权利用尽原则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权利用尽原则是立法者在平衡知识产权人特权或专有权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提出的。作为对权利人行使特权的限制,该原则首先由美国司法机关提出,随后得到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援引。我国专利法对此也进行了立法确认。但由于我国对该问题缺乏足够的研讨,迄今为止,对该原则的基点仍认识不清,混淆了产品所有权和发明专利权的区别,以至于原则适用的对象发生了错位,权利用尽时间的认定和专利权人的心理动态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误解。为弥补我国专利法这方面的不足,对该原则进行重新研究成为必要,对专利法条文的修改也日益紧迫。  相似文献   

13.
亲属免证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亲属关系的证人,基于其特定的亲属身份,依法享有的拒绝承担证明责任的权利,或者免除其作证义务的权利。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多对亲属免证权作出相关规定,我国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也对刑诉中亲属免证权进行了规定。亲属免证权的制度构建是国家进行多种利益权衡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国家对家庭关系维系之重视与刑法的谦抑制品格,彰显了法律的人性化。我国刑事诉讼法从1979年立法至今经过了1996年和2012年两次较大的修订,均未对亲属免证制度进行明确、规定,2012年修改后的刑诉法在明确规定证人强制出庭制度的同时,赋予了被追诉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不被强制出庭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免证特权的色彩,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亲属免证特权。  相似文献   

14.
冉昊 《中国法学》2005,4(6):68-79
大陆法系财产法先后经历了萌芽、对物权与对人权分野、依对象标准划分物权债权、依效力标准划分物权债权和批判发展五个阶段,形成了相对凝固的物债二元结构。但在现阶段的反思中,不具有物债典型性的“中间型权利”日益增多,使我们不能再停留于物权债权化和债权物权化的含混概括中,故本文做出原初的整理,将中间型权利分为历史形成的类型、法典确立时即存在的混合类型以及现代的转化类型三大类别。这些中间型权利的存在强烈冲击了财产法的二元架构,使我们在认识论意义上保留此分类的同时,必须在实证意义上将其弱化:设定一切权利都具有剩余性,因此权利应该“反向认定”,分别按具体标准考察权利的权能,并改变传统意思自治标准,以“当事人的知晓”为标准决定交往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新彦 《法学研究》2006,(1):114-124
大陆法系所有权制度曾经历过日尔曼模式到罗马法模式的转变,在这一历史变迁中,罗马法极富个人主义精神的绝对所有权对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今,所有权的权利束正朝向分离、碎裂的趋势发展,形成一物之上的多重所有权。但这是罗马法所有权理论在大陆法系的新发展,而不是由罗马法向日尔曼法的回归。这一发展要求我们对一物一权原则做出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为开端,结合法律知识解释了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法治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法治系统工程与系统工程之本质区别,进而介绍了法治系统工程所采用的综合集成方法。此外,本文还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法治系统工程的关系、系统工程对现代法律科学的优化功能。文章的结论是:法治系统工程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国学者的法律信仰研究的理论前设和结果实际上是对法律的神化.然而,法律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性,这决定我们在法律之上只能产生法律信任,即理性主体对这种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性的法律的宽容和尊重.从本体意义上说,法律信任是一种关系性质的信任,它以三大支配关系为特征.从价值意义上说,法律信任是法律权威性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8.
《欧陆法律史概览:事件、渊源、人物及运动》是美国法学院协会"大陆法史系列丛书"中的第一卷。此书除第一编、第九编外,其他七编均以国别为经,又以各国法律发展中的主要时期为纬,描述各国法律发展中的几大要素,即事件、渊源、人物及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它不仅是一部介绍欧陆各国(不包括斯拉夫法系、拜占庭法系及匈牙利法系)法制史概况的书籍,还是一部法学史作品。意大利法、瑞士法、斯堪的那维亚法及西班牙法等内容研究角度别致,内容新颖。本书的用功最勤之处,不在于它的理论建构,而在于其正本清源,旨在说明什么是真的法律史。法学译著应该注意主要遵循"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和"尊重规范"等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9.
范在峰 《河北法学》2003,21(5):40-43
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传统私权性质的变化以及知识产权法律公法属性增强的现实出发,阐 明21世纪在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前 提下,技术创新政策与知识产权法律的协调配合就成为整个激励智力创造和技术创新制度安排 的必须。对技术创新政策与知识产权法律的协调机制从总体上进行探讨,并就科技计划制定和 科技战略规划、科技成果界定及其知识产权归属以及科技成果的奖励制度等方面作了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