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林孝暸 《前沿》2004,(4):10-13
冯友兰在新理学中将天地境界视为人的最高境界 ,而形上学则是通向天地境界的必由之路。他主张形上学要开始于正的方法 ,结束于负的方法。认为天地境界是知与超越知的统一 ,是神秘主义的、但也是理性精神的产物。主张以哲学的知来清除宗教的迷信 ,强调人的精神创造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中的田园     
如果说:凡学写作的人都有一位自己敬慕的恩师,那么,我会自豪地告诉你:我的恩师是《警察天地》;如果说:凡爱织梦的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田园,同样我会直率地告诉你:我的田园是《警察天地》。 人的一生有许多变化,人的一生也会有许多忘却。但《警察天地》在我心中的神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6)
"天地境界"是指人将自己置于天地间,成为宇宙、天地一份子的"天人合一"境界,是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培养医学生的"天地境界",使其忘记"小我",将"小我"融入天地之间,在日后工作中发扬"大爱"精神,从而对医患矛盾的缓解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从"天人合一"思维入手,培养医学生"与天地相配的人格",进而培养其"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4.
《政协天地》2007,(5):23-23
由政协福建省委员会主办的《政协天地》迎来了出刊50期。对于一个人来说,50而知天命;而对一本刊物而言,50期的出刊时间还是处于成长期,《政协天地》就像一个沐浴阳光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认为,天地的根本特点是生生不息,所以,人应当秉承天地自然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而自强不息,把人的生命价值,实现在积极进取的奋斗过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四自“精神求生存、求发展的道理——何况我们是拥有潜能而不被重视的群体。这个道理是永恒的,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侗族“嘎登”(古歌)是侗族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历史内容为题材,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侗族先民的自然观。如古歌《人类的起源》中,叙述了上古时代天地的形成;在叙事古歌《侗族的祖先哪里来》和念词《人类起源歌》中叙述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关于自然观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天地(宇宙)的起源和构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侗族先民认为天地起源于“混沌朦陇的大雾”。“远古时代混混沌沌,直到朦胧初开才分天地。“起初天地混沌,世间还没有人”。“万年以前,天地不分。大雾笼罩,世上无人。这就是说,天地之初是混沌朦胧的一片大雾,这片混沌朦胧的大雾不仅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而且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种混沌朦胧的大雾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列子》宇宙论的科学因素作了有趣的探讨。作者认为,《列子》宇宙论包含的科学因素主要有:1.承认宇宙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它不是人无到有,而是从有到有。2.认为宇宙一切变化都是自身运动的结果,客观条件只能起推迟或促进的作用。3.认为宇宙无限,天地有限。天地总有一天要“毁坏”。4.认为宇宙天地都是积气所生,天地自然浮生于空中,不相附着,比较接近于宣夜说。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14,(9):17-18
正领SHOW天地是怎么来的呢?在20世纪90年代树脂工艺品全盛时期,全世界每三件树脂工艺品,就有一件产自丰泽区,欧美小朋友喜欢的王子、公主、圣诞老人等树脂工艺品,就是由心灵手巧的丰泽人塑造的。而领SHOW天地的前身——成洲工业区,就是丰泽区树脂工艺品的主要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9.
天人感应思想与乐论结合的结果是天、乐、人三位一体,乐成为沟通天与人的媒介。“天人合一”成为乐所追求的至善至美的境界。《乐纬》中的节令式宇宙图式以及祭祀用乐等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理想。《乐纬》认为乐是调和阴阳和天地的,因此制乐须法天地。闻乐知政思想在《乐纬》中表现出细致化、预兆性、祥瑞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政协天地》无须张扬,无须自傲,默默地把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化为知己,从此打开遗落在泉港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11.
当猿人从树上下来学会直立时起,人就没有离开过土地。元谋人在170万年前学会用作石核、刮削器的原料来自土地。人之成其为人,那是由于我们双脚站在土地上。人类与大自然的诸多关系之中,第一个关系就是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关系,这是人类对天地最初的原始的认识。当人类进化到有了自觉意识的时候,才懂得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区别开来。“本能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警察,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与《警察天地》情结难解,每期必读,每读存憾…… 当翻阅《警察天地》2001年第六期时,倏然感到浓郁的油墨芬芳中,透出了一股清风。刊物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遵循市场的经济运作法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堪称中国人生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语境中,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描摹的"生态人"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有着相同的哲学意蕴,共同启示着后工业社会中人的"生态化生存"。二者对天地境界的高度澄明,不仅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而且深刻揭示了其可操作的实践维度,对于当前的思想道德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仍不乏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干部人事月报》2013,(12):96-96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周易·革卦》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有着无限无际的空间和时间。面对空间的广袤无垠,庄子万分感慨说:“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庄子·秋水》以下凡引《庄子》,只注篇名)面对时间的永恒流变,庄子又不能不感叹人生的短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的确,在人与天地自然这一强烈的对比中,常使人感到一种不可遏止的悸动——人生不是渺小、卑微、短暂得近乎可悲么?它的意义、价值究竟在哪里?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庄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书画展厅     
《楚天主人》2010,(6):58-59
李岩吉林扶余人,1939年1月生。曾任武汉市委副书记、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现任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2003年,他开始走近书画天地,  相似文献   

17.
王慰 《求索》2010,(4):118-119
张载以"虚"为本;以"气"为用,在"虚气相即"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的人性"二层"说——"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其中源于太虚本体的"天地之性"是人的本性,它具有永恒、普遍、不变、至善、潜在的特征,它规定着人之为人,是人的道德人格形成的内在根据;禀"气"而成的"气质之性"是人之现实的自然属性,它是造成现实世界个体人性差异的原因和根据。人性二层理论说明了主体人性发展的多维向度,这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18.
车勇 《创造》2000,(10)
初次见到创新时代的总经理侯秀英时,着实非常意外,眼前这位和蔼的女士显然不能和在大小报章竞相露面的年轻创业者们划为一类。做过二十来年大学老师,然后又积累了十年的科研管理经验,以前辈的身份来投身到互联网的创业之中,这种勇气让人钦佩,也不由得让人对这家前辈人领导的新生公司刮目相看。 上天入地 “新时代天地通”是创新时代所经营的全国性宽带高速互联网服务的品牌。侯老师认为当前上网者所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上网速度慢,为此,新时代天地通采用卫星传输的方式,避开与传统ISP争夺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美国的"测谎"和"测谎技术"。厘清黑白,经纬天地,心理测试技术结论绝非游戏。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是办案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的成败七分在人、三分在仪器。  相似文献   

20.
孙红英 《政协天地》2011,(11):38-40
11月11日,《政协天地》杂志2012年度宣传发行工作会议在莆田召开。莆田市政协主席陈元,省政协办公厅主任、《政协天地》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林文杰,省政协副秘书长、政协天地杂志社社长林岿然,《政协天地》杂志主编许和农,《政协天地》杂志编委、宁德市政协副主席陶敏辉,9个设区市通联站站长(代表)以及杂志社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