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瑞华 《法学研究》2010,(1):126-141
确立适当的量刑程序模式,使得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关系得到合理的协调,这是量刑程序改革的首要课题。最高法院新近确立的改革方案,尽管在“认罪审理程序”中具有可行性,但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中却很难得到适用,甚至可能面临较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风险。通过基层法院的改革探索,一种建立在检察官批量出庭基础上的“集中量刑模式”,逐渐在简易程序中出现;对于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一种新的“独立量刑模式”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浮出水面;那种适用于“认罪审理程序”中的“交错量刑模式”,也存在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对于这些自生自发的改革经验,改革者应正视其存在的合理性,评估其试验的效果,从而使其在促进新制度的形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方 《法制与社会》2010,(36):120-121
以最高人民法院"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的程序,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为思路的量刑独立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开展,但要想在中国大范围内推广,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还有很多的困境。本文从我国定罪量刑程序的现状和改革后的状况做出对比,分析改革在我国难以推行的外部原因,并从加强法官裁判权的独立性、自主性,逐步限制废除审判委员会;加强判决说理;提高当庭宣判,无罪判决的比例;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合理采用辩诉交易的理念;审在限定案件比例的前提下,对被告的定罪和量刑分开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重要的司法改革项目,是刑事审判改革领域中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自2009年6月被确定为量刑规范化试点单位以来,温岭法院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总结提炼出"个案量刑五步法",改变了传统的"估堆量刑法","五化量刑法"取得一定成效。在枚举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建议从量刑情节比例设计、量刑程序设计以及刑事审判中简易程序的适用扩张三个方向切入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4.
朱明海 《法制与社会》2010,(25):144-144
2005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下发《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量刑建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在全国各地检察院推行。至今,检察机关发表量刑意见的案件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初对适用简易程序案件提出量刑意见,发展到现在的普通程序简化审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及其他案件。可以说,量刑建议制度虽然在我国正式的提出时间比较晚,但由于部分制度和做法是从国外直接摘取,所以发展还是比较快的,而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刑事简易程序适用率正在逐步提高,适用率较低将不再是适用简易程序的主要问题。目前应注意的是在简易程序扩大适用进程中,自发的简易程序泛化所可能导致的使普通程序正当化改革变得毫无意义的问题,但二者并非相互冲突。树立合理的简易程序价值取向并构建科学的简易程序运作机制将使得普通程序更加正当、繁复,简易程序更加合理、简易。  相似文献   

6.
构建小额诉讼是当今各国民事简易程序改革的共同趋势。美、德两国分别选择了独立构建、不突破简易程序框架的立法模式。本文指出相似的制度背景使德国模式对我国而言更具借鉴意义,我国的民事简易程序改革应先立足于完善现有的速裁机制,待独创小额诉讼的时机成熟之时再进行程序再造。  相似文献   

7.
杨菁 《法制与社会》2013,(5):110-111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改了简易程序制度,扩大了它的适用范围,这有利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但新法没有赋予适用简易程序的被告人获得减刑的权利,这不仅不利于保护被告人的人权,而且会阻碍简易程序的普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以它为指导,适用简易程序,将酌定量刑情节作为对被告人减轻刑罚的现有法律依据,以被告人良好的认罪态度为事实根据,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人权,充分发挥简易程序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讨论独立量刑程序,要跳出英美背景,特别注意本土实践中的阻碍性因素。中国刑事审判中的案卷审判倾向、审委会制度以及简易程序的欠发达,是阻碍量刑程序独立的关键因素。由于这些制度的存在,即使量刑程序独立,其在域外制度中的某些重要功能亦难以在中国实践中有效发挥。考察这些阻碍性因素也成为衡量中国独立量刑程序之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分类精准”模式之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河北法学》2021,(1):184-200
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应有之义,对于认罪认罚案件而言,检察机关提出精准量刑建议是量刑协商的根本要求,不仅不会侵犯审判权而且有利于审判权更加合理地行使,为实现审判中心主义创造条件,具有正当性基础。精准量刑建议包括确定量刑建议和"最小化幅度"量刑建议,按照认罪认罚案件的不同类型,遵循比例原则和诉讼经济原则之间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并根据量刑建议精准化程度与程序简化力度之间成正比、与案件重大程度成反比的关系,构建出"分类精准"模式,分为速裁程序及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简易程序案件的确定量刑建议、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五年以下简易程序案件的确定量刑建议为主"最小化幅度"量刑建议为辅等五种类型。检察机关分类测算精准量刑建议时,在量刑基准上应坚持责任优先主义,根据行为的不法与罪责确定责任刑,并采取"点的理论"确定起点刑和基准刑,把认罪认罚作为独立的预防刑情节予以考量。通过建立与"分类精准"相适应的量刑指南、量刑协商、量刑建议说理、量刑调整等机制,提高量刑建议精准化水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吸收司法解释中“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原则和精神,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确立了统一的简易程序,重新界定了简易程序适用的条件、审判组织、审判程序,有助于促进我国司法机关以正当的程序高效地处理刑事案件。但是,统一的简易程序在被告人自愿性的保障、审判组织的设置、审理方式和量刑程序的规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立法和司法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岳悍惟  李希瑶 《河北法学》2011,29(2):140-146
我国将定罪和量刑程序糅合在一个统一的审判程序中,这样的制度设计导致量刑环节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比较借鉴两大法系的经验,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设想:庭审方面,在普通刑事案件中建立标准独立量刑程序,在被告人认罪案件中增设直接量刑程序,在简易程序中保留混合量刑程序;在证明责任方面,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保障措施方面,扩大刑事简化程序的适用,增强刑事判决书关于量刑的说理性等。  相似文献   

12.
中美量刑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春雨 《时代法学》2005,3(2):53-58
中美在量刑的指导思想、量刑的模式、量刑的依据、量刑的主体、量型的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美国的量刑机制对我国量刑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司法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简易程序的作用,简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对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改革与完善的若干设想,包括简易程序的系统化、简易程序的进一步简化、简易案件的标准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设置、简易程序的转换、小额诉讼制度的建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耿慧茹 《人民司法》2012,(13):90-93
一提到简易程序的立法意图,我们总会想到提高诉讼效率、繁简分流机制等涉及效率价值体系的字眼,而在比较法视野下探寻其深层意义,我们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同时,研寻其他国家简易程序的产生和运行机制,也将有益于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我国民事简易程序改革中存在的对简易程序的范围理解过于狭窄,对正规审判程序的推崇和对简易程序改革的轻视,在简易程序改革上过于关注效率而忽视程序保障等错误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指出我们应当从更广泛的范围理解简易程序,而不应当将简易程序的改革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且将提高效率作为主要目标。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修改所追求的目标是建构以满足当事人程序保障和程序利益为立足点的多元化的简易程序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刑事审判简易程序选择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审判简易程序选择权是指刑事诉讼程序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意思,决定启动刑事诉讼简易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后变更该程序以及与该程序相关的事项的诉讼权利。刑事诉讼简易程序选择权在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模式,我国目前施行的模式已暴露出一些弊端,应该加以改革,应赋予当事人以简易程序选择权,以便与国际公约的规定相接轨,有利于保护被告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三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建议书》,在提起公诉时,连同全案卷宗、证据材料、起诉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笔者认为,公诉机关对适用简易程序案件提起公诉时应制作量刑建议书、《适用简易程序建议书》,连同全案卷宗、证据材料、起诉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理由是:一、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不可或缺部分,是公诉权的延伸。公诉权是一种代表国家主动追诉犯罪,并将犯罪诉至审判机关,请求予以定罪处罚的诉讼请求权能。公…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中的量刑制度改革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和实务界地关注,其中关于如何规范量刑程序成为推进改革的有益探索。现在各级司法机关都在积极寻求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量刑司法运作模式,这其中不得不涉及现有量刑司法运作的各种问题,如定罪和量刑一体化、量刑建议权、量刑答辩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9.
量刑程序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由最高法院所推动、各地法院所试点的量刑程序改革,正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和挑战。走出这种困境的主要出路在于通过建立控辩双方的诉权制约机制,使得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受到公开、透明和对抗式的诉讼程序的制约。为此,应当改变那种数量化的量刑制度改革思路,使得量刑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在对抗化的法庭审理中得到检验,使得量刑情节对于量刑裁决的影响也得到恰如其分的法律评价;同时,量刑程序改革还应注意避免量刑程序的公开化的改革损害定罪程序的公正性,防止量刑程序改革可能带来诉讼效率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立简易程序的目的是在确保司法公正的基础上提高诉讼效益,并使司法资源投入得到合理的配置。就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和国外相比,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不足之处.如适用量刑范围相对较宽.没有赋予被告人以刑事简易程序的选择权.纠问式色彩浓重。被告人在简易审判过程中难以获得律师帮助等。本人认为.适当借鉴美国辩诉交易程序.赋予被告人对程序的选择权;在实施简易程序中将辩护律师的辩护职能前移到起诉阶段。允许进行带有辩诉交易色彩的庭前辩护活动,即实行“辩诉协商”,我国的刑事简易程序将会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