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源“师夷”思想与湖湘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祥  殷国明 《求索》2007,(7):72-73
魏源的“师夷”思想,就是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也就是西方比中国先进的东西。魏源早年接受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幕僚生涯中,参与了大量的改革,接触到底层社会,对西方先进东西多有了解。魏源也为“夷师”,他的著作,输入日本,在明治维新产生一定作用。“师夷”思想,扩大了湖湘文化的内涵,对近代的中国文化与革命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济振兴与文化重建——孙中山和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比较唐丽萍薛文同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始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时期。到目前为止的整个现代化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堪称是20世纪前期、中期和后期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位巨人。其中孙中山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阐述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不能不涉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的关系问题,即毛泽东思想是否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及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居于怎样的历史地位?一、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来源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分别是“一源”说、“两源”说和“三源”说。如果按是否承认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来源划分,则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这就是“一源”说与“两源”说、“三源”说的对立。“一源”说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唯一来源。该说否认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是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4.
叶德跃 《求索》2013,(9):117-119
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哲学思想的引进对中国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启蒙和变革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学术并无哲学之名,只有经学、子学、道学、理学、心学诸说。“哲学”一词,系日本学者西周引入。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标准来剪裁中国哲学,故引发“中国有无哲学”之争。争论中国有无“哲学”之“名”并无意义,关键在于中国有无“哲学”之“实”。未来的哲学将是文化哲学的崛起.从传统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而上学”。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运动肇因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突,因而中西文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基本课题。近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化”问题的认识无不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然而,近代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上的比较论争,却都不免非中即西的偏颇,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一维文化视角的思维误区,从而难以达到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识。这里所说的一维文化视角,是一种宏观的文化观念,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元文化观,两者的区别在于立足点不同。一维文化视角,主要是从文化研究主体或文化研究者自身的角度出发,认为世界上的文化是一元的,是单线发展的。用…  相似文献   

6.
龙向阳 《求索》2007,(8):199-202
从世界体系思想来看,所有非内生型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一个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融入”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就叫“近代化”。受近代史与近代化研究的影响,中国学界对“外交近代化”进程的存在及其概念与内涵等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争议状态。本文认为,“中国外交近代化”就是特指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化时期,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以国际法观念为主导的近代西欧“条约体系”转型的过程。它介于历史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和政治学之间。“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完成于1943年的开罗会议。受近代国际体系的制约,制度性的不平等是其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7.
吸取中国古、近代地震赈灾中的经验教训姚清林,马宗晋(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古、近代的地震赈灾,有经验,也有教训。从中可使我们认识到,地震赈灾必须做到有制、有别、有系统配合、有备。所谓有制,就是要形成一种科学的赈灾规范。象清朝的赈灾,有一些“常例”...  相似文献   

8.
历史一再向我们提出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精神文明建设比翼齐飞。这就是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真谛所在。湖北自古就是文明之乡、礼仪之邦。我们知道: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两大源泉,荆楚为长江文明的中心区域。光辉灿烂的楚文化其源之深、其流之远,实令世人瞩目。“惟楚有才”之说或许过于自负,但说“楚文化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文化,决无溢美之嫌”,这是专家们的实见。有学者曾把大体处于同一时代的楚文明与希腊文明做过一番比较,结论是“从文化的总体成就看,楚与希腊难分轩轻。它们从不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运动肇因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突,因而中西文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基本课题。近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化”同题的认识无不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然而,近代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上的比较论争,却都不免非中即西的偏颇,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丁一维文化视角的思维误区,从而难以达到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白海燕 《理论月刊》2001,(10):19-20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之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甍  汪荣 《求索》2013,(6):219-221,114
近代高等学校中的通识教育恩想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的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不同的学科都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汇贯通,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通识教育虽然从近代才开始普及。但其概念的核心在中国可上溯至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思想,在西方则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liberal arts,即自由学科。建立在中西方各自文化传统和历史逻辑之上的“通识”范畴各不相同,然而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出具有理性思维与感性直觉的完整人格。追溯通识教育的历史根源和理论基础.对于推动和改善现代通识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魏源的军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在鸦片战争之后 ,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和“以夷攻夷”、“以夷款夷”、“悉夷情”、“筹海防”等策略原则 ,并就军队建设、作战方法、军民结合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正确意见 ,从而为中国军事近代化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蓝图和正确的方向。因此 ,魏源的军事思想 ,成为中国军事思想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的《大同书》堪称中国乌托邦思想史上的鸿篇巨制,表现了他在社会政治理想方面的终极关怀。其思想内容庞博芜杂,但实可析为四脉:除了很多论者所指出的“儒学”、“西学”、“佛学”之外;实还有很少为人注意的一脉,即以“求乐”为旨归的“美学”,其具体表现是康有为非功利的撰写态度和全书的“诗性政治学”品格。深入探析这一脉伏流,对于认识、理解《大同书》的思想资源和这位晚清维新派主将的文化人格皆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日两国文化转型的外部背景都是借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而内部背景即近代前期两国文化自身的发展状况却有所不同,这决定着两国面对文化转型时的心理准备,也预示着文化转型过程的难易,决定着现代化的进程。中日两国在近代文化转型时期对西方文化的器物、制度以及思想三个层面的理解和学习过程有各自的特色和局限。对我国当前的文化转型及现代化进程而言,上述史实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快餐式”文化转型与“慢炖式”文化转型相结合;二,制度设计与思想建设并重;三,加强同各类文化间的交流;四,走综合创新的文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5.
郭长保 《求索》2010,(2):153-155
中国现代文学史充分映射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和心路历程。现代文学从“五四”起点到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的终点,始终与中国的现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相吻合,形成了中国文化转型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考察因素。因而,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史,知识分子思想史,同时又是一部中国现代社会史。它的发展同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革命紧密联系,完成了中国文化和文学从传统的有序到近代的无序到现代的新的有序的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问题说到底就是发展问题。世界上的各地区、各民族都有发展问题,必由之路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如今是“网络”时代,更是谁也漏不掉。只不过发展有先后、程度水平有高低、文化有差异,自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居的地位也就有很大的差别。西方在“全球化”进程中起领先和主导作用,是几个世纪的历史造成的。从文明发展中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一条从中古进入近现代的线路:与中世纪决裂的思想革命——人性和理性的解放、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思维与发明、贯穿其间的从贵族的自由主义到理性的、遍及民众的自由主义和19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等近代思潮。这些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革命性变化,无一不在西欧发生,并向世界各地辐射。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底蕴。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漫长的古代,湖湘文化与现实政治很少结合,以致湖南没有出现影响全国的大事,属于湖南籍的名人也寥若晨星。到了近代,湖南发生的大事逐渐增多,湖湘文化“忧国忧民”、“力行致用”的本性才得到发扬。至现代,湖南的名人已跃居全国第一位了。正如著名史学家谭其骧称:“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①现在,让我们追踪历史的足迹,来探索湖湘文化与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关系。(一)  近代湖南人才之盛,始于太平天国时期。自曾国藩建湘军,不但造就…  相似文献   

18.
北晚 《政协天地》2013,(5):51-53
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从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到明清时期的“四辅官”“内阁”制,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经变迁——  相似文献   

19.
张鼎良 《前沿》2011,(14):23-26
欧洲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学科的复兴,实质上是借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名,宣扬启蒙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导致了一场对整个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君主论》是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学经典著作,是近代政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它采取新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研究政治学,奠定了近代政治学的理论基础,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了近代政治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戊戌、辛亥时期,部分思想家对中国传统的帝王纪年提出了种种变革主张。这些主张,虽然是针对纪年方式的,但从深层看,却是近代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自成体系的“天朝”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所引发的一系列思想文化变动的一个反映。第一,戊戌、辛亥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