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信教群众聚居地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注重研究解决好特殊性问题。在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上不能犯操之过急的幼稚病,要坚决纠正在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上存在着的认识误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把党员信教与随顺民族风俗区别开来,积极而稳妥地处理好共产党员信仰宗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6)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历经多个民族区域,每到一个地区,红军都严格执行部队纪律,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作为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风俗、语言和文字,最终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与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南省叶县紧紧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三项措施,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班,在重点乡镇民族宗教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中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学习教育等活动,提升广大干部的履职能力。二是强力维护稳定。完善县、乡、村民族宗教工作管理网络。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妥善处置民族宗教领域的各类问题。深入开展“四争创”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促进民族宗教和谐。三是突出政策扶持。2009年8月,出台了《中共叶县县委、叶县人民政府关于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见》,配套出台了《关于民族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通知》,制定了37个县直单位对37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的对口帮扶规划,并将帮扶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体系。自文件实施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少数民族聚居村发展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民族地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民族宗教问题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民族宗教领域的敌我矛盾往往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 ;民族宗教矛盾的暂时尖锐化与外国势力插手有关。历史上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最大教训是“左”。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稳定的社会环境 ;当前民族地区反“西化”和“分化”斗争中最危险的倾向是和平麻痹 ;公安机关的任务主要是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操纵的民族分裂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5.
楚雄州历届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工作,把民族工作提到重要战略地位来抓,并反复强调:“各级领导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着想,要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共同繁荣这个大局,使党的民族政策真正变为全州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自觉行动”。作为州委、州政府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管理民族宗教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的民族宗教事务局(机构改革前为州民委),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真抓实干,认真做好了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抓盘点,千方百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尽快使各民族…  相似文献   

6.
马龙县现有少数民族人口13007人 ,占总人口的7 25 %。历届县委、政府都比较重视民族宗教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倾斜政策 :优惠供应民族地区农用物资 ;减免少数民族群众合同粮 ;除低录取分数线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升学 ;优先解决民族地区人畜饮水、架电和修路等问题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重视培养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等。据不完全统计 ,先后投入资金117万元 ,架通30个自然村(社)的生产生活用电 ,兴修了39个自然村的进村公路 ,修建24个水库…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处突维稳.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因为我国56个民族中有51个少数民族聚居或散居在西部80%的土地上.人121超过1亿.约占西部总人口的30%以上。民族的同源性使当地居民与境外同类民族有着宗教、情感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容易受到敌对势力渗透和影响。因此.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夺取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处突维稳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加强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对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的新形势下,民族教育传统的发展战略应向“以人为本和特色化发展”的战略转变。“以人为本和特色化发展”发展战略要以民族教育的优先发展、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民族教育特色化发展及其政策为保障。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方针,必须进一步加快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16,(5):1-1
(本刊讯)4月27日至28日,2016年全省民族经济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在推进“十二五”民族地区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就目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进行分析,对如何做好“十三五”期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进行谋篇布局和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10.
“九五”开局之年,曲靖地区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局紧紧抓住扶贫主题,通过试验示范工作的逐步实施为帮助民族地区攻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项目争投入,以管理保效益,把有限的民族资金盘活用好,取得了初步成效。选准角度开展试验示范曲靖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79%,人口达45万,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较为突出。现有自治县(寻甸)1个,属国家确定的扶贫攻坚县.民族乡8个,其中4个届省列扶贫攻坚乡,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93个,民族自然村661个。由于过去资金投入总量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教育滞后,民族地区贫困面大、…  相似文献   

11.
族群与社会文化互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族群划分以族群认同为基础 ,族群认同又以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语言、宗教信仰及习俗文化等因素为基础 ;族群边界的扩延与缩小 ,取决于族群文化张力大小所导致的族群关系的变动。换言之 ,族群、社会与文化实际上构成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炸龙是贵州省德江地区的土家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传统炸龙活动包括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而炸龙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炸龙"明显带有体育活动的竞技性和表演性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德江土家族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炸龙活动的祭祀意义已经逐渐丧失。在当代,炸龙作为体育活动的功能日渐显现,民族体育成为了德江土家族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借助于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炸龙活动的开展不仅带来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更促使了民族文化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Enze Han 《当代中国》2013,22(82):594-611
This paper depicts the transnational ethnic and religious tie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nd examines the cultu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for state–minority relations in Southwest China. It documents how transnational ethnic and religious ties facilitate cultural revival among the ethnic Dai people in Southwest China and examines the impact of Buddhist networks on local governance. In particular, it portrays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state and the Buddhist Sangha on social issues such as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are.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hinese state is more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transnational ethnic and religious groups when the latter can help improve local governance and gen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y do not challenge the state's ultimate legitimacy and authority.  相似文献   

14.
民族院校是培育少数民族精英人才的摇篮,也是国家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科学有序的调查了解,然后提出理性有效的对策,输入正确的民族观,建构良性的公民观,创新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曹晋  曹茂 《思想战线》2005,31(1):102-105
在西部藏民心目中,"香格里拉"是指一种原创理想的生活境界.香格里拉的信仰作为当地藏民的文化资源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但从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理念与全球化浪潮两相结合,香格里拉已成为全球文化旅游者消费的商品,香格里拉从少数民族的一种宗教文化信仰转型为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游客消费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逐步成熟,建国初期全面发展,新时期系统完善的.土地革命时期的宗教政策具有限制"信教自由"的特点;抗日战争时期具有统战性的特点;建国初期比较突出地体现了管理的特点;新时期以来则更多地体现出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唐律"化外人相犯"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敏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5):157-161
唐律“化外人相犯”条是中国封建法律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定。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化外人”即外国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所称的“化外人”是指少数民族。通过深入分析,笔者指出:“化外人”包括外国人和部分少数民族。“化外人相犯”条不仅适用于处理外国人在大唐境内的犯罪,是唐代处理涉外案件的原则,也适用于与唐朝关系比较疏远的少数民族,是当时少数民族适用法律的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8.
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在富余劳动力就业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通过加强政府对劳动力输出的引导和组织;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宣传,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健全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学习培训等措施,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民主政治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制度建设内容,而且也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容。然而,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建设面临着各少数民族成员民主制度、机制缺乏,民主意识淡薄以及注重宗教信仰、法治意识缺失。要培育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型政治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就不得不建立和完善现代民主制度和机制,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政治社会化手段。  相似文献   

20.
小乘佛教与瑞丽傣族社会契合后,无论是生产生活和伦理规范,还是人生礼仪和节日庆典,均被赋予了丰富的宗教内容。共同的宗教信仰培养了当地傣族浓厚的情感归属和凝聚力,成为对内认同和对外区分的民族符号,不仅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重构起到重要作用,还增强了传统社会时期瑞丽傣族的民族认同。随着瑞丽全方位的开放,对现世求得福祉和物质生活的吸引使当地傣族的宗教观念日趋淡薄,有寺无僧和缅僧入境现象甚为严重。因此,应在党的宗教政策引导下,根据宗教和民族自身的特点,在健全的机制下获得文化补偿,以寻求瑞丽傣族民族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