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科学地指明了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演变的进程:自脱离了杂乱状态以后,依次经历了血缘婚和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婚(群婚)和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和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婚和个体家庭的婚姻、家庭形式,伴随着人类自身的生产,由低级阶段逐渐向高一个阶段演变。我们用马列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来考察侗族繁杂的婚姻,家庭形式中各种古老婚制的残余和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及与“事实上存在的家庭形式不相符合的”亲属制度,便可揭示出侗族婚姻、家庭的各个横断面,通过依次排  相似文献   

2.
血缘家族在生产力推动下,实行过长时期性禁忌之后,才进化为旅外婚家族。族外婚家族是人类家族发展史上一个新阶段,但仍属群婚,只不过开始建立禁止近亲血统通婚规范罢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起源》,均以普那路亚家族为族外婚家族的代表予以重点介绍和阐述,澳大利亚人的婚级制只简单提了一下,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婚级制无疑是一种族外婚,而且是由血缘家族直接发展来的,“它是走出血缘家族的第一步。”它  相似文献   

3.
白裤瑶的婚姻家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根据摩尔根提供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变化过程,认为人类婚姻家庭史大致上经历了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等几个发展阶段。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民族学调查研究成果都证实了恩格斯的这一论述是十分正确的,民主改革前,我国白裤瑶的婚姻家庭变化情况也说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4.
克木人的图腾崇拜与氏族外婚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图腾”一词,是北美印第安人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表示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图腾崇拜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母系氏族是同时发生的,并且随着氏族的发展而发展,因为母系氏族社会图腾信仰极其盛行,一般又称该时代为图腾时代。图腾又是氏族外婚制的标记,它对禁止血缘婚、实行氏族外婚制起了保证作用。 1980年春,我参加了国家民委、云南省民委组织的克木人民族识别调查组,到西双版纳勐腊、景洪两县克木人居住的村寨,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调查,发现克木人的图腾崇拜与氏族外婚制,对研究原始社会中的氏族制和我国古代图腾崇拜提供了生动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者普遍认为:人类婚姻家庭形态大致经历了乱婚、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共六个阶段。但资本主义民族学者对此论点则持否认态度。他们认为:“摩尔根的家庭进化(自原始群的杂交到一夫一妻制)的全部理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如今只有固执的马克思主义者仍然相信这个理论。他们以为对摩尔根的任何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古典神话大部分记载在《东巴经》中。本文试图透过纳西族神话,辨析纳西族的原始家庭形态,并就原始家庭形态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就正于专家和同好。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民族都产生过兄弟姊妹互为婚配的神话传说。恩格斯指出:“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第一阶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从原始群向氏族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渡阶段。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原名《崇摆统》)中,已有血缘家庭的反映:“利恩五弟兄,吉命六姊妹,结缘成配偶。”另一种神话《迎东格神》中记载;“米利董色两兄妹,结缘成一家。”崇仁利恩是纳西族神话中创世始祖,董和色是创造万物的阳神阴神。从这两则内容古老的神话中来看,纳西族在远古时曾经历过“婚姻集团是按照辈数来划分”的血缘家庭,应无疑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家庭问题十分重视,他在《人类学笔记》“摘要”中,突出家庭在原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原始社会的家庭关系和生产关系,阐述血缘家庭是第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形式;论述家庭和生产力是划分原始社会历史不同时期的标准,探究原始社会本质及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
二分制组织(dual organisation),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民族或部落分为两个外婚制的“半体”,本半体内的男女禁止通婚,而必须与另一半体的男女通婚。它是为了排除兄弟姐妹通婚而产生的一种制度,产生于普那路亚家庭阶段。恩格斯在论普那路亚家庭时说:“如果家庭组织上底头一个进步是在于从相互的性交关系中排除了父母和子女;那末,第二个进  相似文献   

9.
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中,血缘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血缘家庭在现今社会中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血缘家庭规模的减小和家国同构社会形态的解体。血缘家庭变化使得现今社会的道德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缺失状态。面对当前的道德教育难题,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有效的调整,完善各个环节,确保家庭、学校和社区等道德教育的路径畅通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佤族人口约二十四万(一九七四年),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耿马、双江和镇康等县。其中以西盟和沧源两县为主要居住区。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佤族社会的历史发展很不平衡。解放前,有的地区已踏入封建社会;有的地区却仍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本文根据一九六四年我们在滇西调查的资料并参考云南民族调查组的材料,着重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发展以及从血缘部落过渡到地域公社,财产差别、阶级冲突炸毁  相似文献   

11.
杨丽娥 《思想战线》2005,31(6):72-75
受父系文化的长期浸染,摩梭母系文化系统开始向父系文化过渡,母系家庭、走访婚、摩梭男性地位等文化要素呈现出向父系文化发展的势头,但作为制约这些因素变迁的母系血缘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当前摩梭母系文化变迁最恰当的理解应该是:母系文化正在艰苦地寻找能够回应父系文化冲击的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童年是否都经历过母系氏族阶段,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这是一个关系到史前社会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笔者在《论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在论述母系氏族公社的过渡问题时就曾经说明,论证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仅仅涉及那些最初组成民族的时候,其世系是按母系计算世系的民族,不包括由血缘家族公社分裂演变为父系氏族公社的氏族”。即认为某些人类群体在血缘家庭公社或普那路亚家庭公社之后,可演进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本文拟就此观点再作论证。(一)几种不同的观点母系与父系在人类历史上究竟孰在前孰在后。这是一个争论了一百多年的问题?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西方学术界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13.
唐颖 《今日民族》2004,(6):51-52
三年前的春节,我们来到云南省西北部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的泸沽湖度假,那里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的母系制社会形态令我深深着迷,从此,那里成了我魂牵梦系的地方。封建领主制度下的母系社会母系制,产生于早期氏族时期,其核心是从母亲方面确认继承世系,实行氏族外婚。永宁摩梭人的母系制是独特的,有着这一地区独特的环境、时代特点。据传,摩梭人的祖先迁到永宁时分属6个“尔”,后来有两个“尔”渐渐消失,其余四个定居下来,同“尔”的人居住在一起,形成了血缘村落,其中一个叫“峨”的势力最大。由于通婚和一些人民起义的冲击,血缘村落渐渐被以“峨…  相似文献   

14.
<正>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家庭一直是中国社会维系个人生存和发展、商品消费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经济功能、抚育功能和养老功能成为社会经济平稳和快速增长的基础。调查和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一带的纳西族,民主改革前处于封建领主制度,但在家庭婚姻方面,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具有初期对偶婚特点的“阿注”婚姻,以及与婚姻形态相适应的母系家庭,并带有若干血缘婚、群婚残余。这种比较原始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为什么能够长期保存在封建领主制度下面,这是许多同志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材料,做些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家庭成员生活德性可以称之为生活美德。生活美德的感性形塑是源自于人们的血缘认同,生活美德就是建立在家庭成员的血缘认同基础上,并在家庭生活实践中形塑的感性实践力即家庭责任,进而在伦常生活的重复累积中内化为家庭共同体具有支持作用的家庭精神内聚力即生活美德。血缘认同、家庭责任和生活美德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血缘家庭的生活精神。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依社会风俗和社会法律规范化了的人类个体的两性结合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这一社会的细胞 ,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 ,成为反映各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社会行为和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恋爱、婚姻与家庭的形式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们有必要从科学的层面去研究和把握它 ,去进行深层次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家庭文化是指在自然村镇范围内以血缘和婚姻关系结成的人类生活的组织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体制、行为、观念和心态等等。滨海新区的渔农村在吸收了现代化要素的同时也大量继承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家族文化色彩浓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滨海新区大发展的气势已经形成,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小农意识和家族文化的负面效应势必会阻碍新区的大开放、大发展。这次对滨海新区渔农村家族文化调研的目的,就是理清滨海新区渔农村存在的家族文化现实,从而在扬弃中推动其现代化,进而发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居住在云南省碧江、福贡、泸水等县境内的白族,自称“白尼”或“巴尼”,意即“自人”,当地傈僳族称他们为“勒墨”,属白族一个支系,共有一万多人。碧江县四区是勒墨人主要聚居区,人口有六千五百多人。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对勒墨人的婚姻习俗介绍如下: 一、家族外婚制解放前,碧江四区勒墨人正处在父系家庭公社晚期,即原始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由一对配偶及其子女组成的父系家庭,已成为独立的生产和生活单位,是勒墨人社会组织的“细胞形态”。由七、八  相似文献   

20.
叶承芳 《人民论坛》2013,(8):126-127
我国原有监护制度以家庭血缘为基础,强调家庭私权自治,忽视国家公权介入。社会的发展与现实需要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重构国家监护制度是解决社会转型期监护缺失问题的必要途径,其重点是在原有监护制度基础上,健全和完善监护监督机制和国家代位监护机制两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