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曾长秋  曹清燕 《湖湘论坛》2011,24(2):121-124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可以提升人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素质,具有属人性;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于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并由人创生,显示其属人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功能、价值中蕴含了"建设人本身"的元素,确证其属人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决定了它必须为了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能够促进人之存在的提升、人之本质的生成和人性的完善,以及人之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对党内政治生活有许多论述,其中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是"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钥匙",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等重要论断,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党内政治生活,怎样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目的是什么等问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断,有助于加深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时代意义,提高全党切实贯彻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思想自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为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文章结合科学发展观,从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强以华 《湖湘论坛》2018,(5):168-176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人"遭到伦理学界的质疑和批评之后,罗尔斯又提出了"政治人"的概念。其实,无论是提出经济人的经济学家还是提出政治人的罗尔斯,他们都把人性看成是综合的人性,并且认为经济人或政治人只是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因素),他们只是想从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合乎逻辑地建构自己的经济学说或政治学说。伦理学界纠缠于经济人(从逻辑上说政治人现象也是一样)之具体的人性内容和可能性而对经济人的质疑与批评是一种囿于伦理学传统视野的做法,若要换一种新的视野,我们就会发现经济人、政治人现象的出现乃是现代社会发展向伦理学提出的新的挑战,正确地对待这一现象既会丰富伦理学的人性理论,也会丰富伦理学道德主体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栗英 《青年论坛》2010,(3):75-79
人有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两种属性。自然人性先天形成,社会人性后天习得,是人特殊本质的反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偏重社会人性,忽略自然人性。遵循人性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双管齐下,既要重视社会人性,也要挖掘自然人性孕育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十六大以来出现比较频繁的一个政治概念,它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认真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集中了全党智慧,反映了人民意愿,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决定》意义重大、贡献很多,仅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其贡献也很多。  相似文献   

8.
政治是属人的社会活动,"界定人性内涵"和"符合人性规定"直接构成了政治生活历史的、逻辑的起点,政治人性因而成为政治生活的鲜亮底色与政治哲学的内在根基。从历史来看,颇具代表性的政治人性理论是古典政治时期崇尚德性的"公共人"设定和近代以来追求自利的"自然人"设定,从政治维度来看这两种范式的政治人性理论都具有浓厚的先验色彩和目的论叙事方法,故而既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因此陷入一种虚幻的道德论证。所以,当前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体的、历史的政治人性理论,理清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性理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需要"这三个层面的内涵与相互关系,并以此指导和推进旨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为此,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无视人性存在的这一基本事实。只有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人性价值的前提、人性价值的取向以及人性价值的实现途径,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性塑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创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大众传媒及其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电影的商业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互相促进.而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近年中美电影展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更贴近时代、人性和生活;赋予电影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归根结底是为了教育的实践需要;加强实践性,营造媒体认知情境和多种认知情境的融合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政治是一个价值系统,是现实社会的具体价值领域.人们在政治领域里追求和实现着各种不同的价值.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是政治文明的灵魂,价值取向决定了政治文明的历史高度.本文探讨了政治的价值特征、政治的三个基本价值取向原则、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独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既反映中央与一般地方的权力分配关系 ,也反映一个统一主权国家内各民族之间关系 ,特别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是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治理的重心 ,因此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的本质是民族平等权。民族政治关系的理论体系是以民族平等权为核心范畴和多样性统一的基础而演绎出来的逻辑整体 ,是一个由必然权利 (民族平等权 )、应然权利 (生命平等权、政治平等权和发展权 )和实然权利 (少数民族公民权利、自治权以及与之相应的政府职责 )等组成的权利体系。民族权利是民族政治学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族政治学理论应由以“政治权力”为核心范畴的“权力学”向以“民族权利”为核心范畴的“权利学”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政治版图已出现所渭"北蓝南绿"的格局,台湾学界有人将南部稳定支持绿营政党的情形命名为"南方政治"。实际上民进党在南部的政治版图从1990年代中期就已经显形,台湾南部由于本省人占多数的"省籍-族群"分布、具有更厚重本土味的性格与社会经济状况等的耦合,再加上绿营耕耘多年,引导和激发了较浓厚的"本土"价值,目前民进党在南部的政治版图虽收缩,但这种社会政治环境使其仍有一定的根基。不过,研究者多数从民进党或泛绿在南部的得票率和政治版图等来分析"南方政治",这种定义是狭义性的,就"南方政治"与南部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关性,从广义上其更应定义为地域意识或地方性在政治上的表现,它虽与民进党的关联颇深,但在蓝营方面也会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是一个由“完善法制”到“实现法治”的转变过程。法治的政治基础中有若干的普适性原则 ,如民主合法性、权力制约、政治文化等 ,但这些原则必须立足中国法治化的历史与现实 ,才能形成中国法治的具体实践模式。基于这样的中国背景 ,中国法治化的现实路径必然有其特点 :在民主政治与权力制约的法治体制选择上 ,应以中国基本政治规范为基础 ,以规范党政关系为核心、提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为现实切入点 ;在法治的文化建设上 ,应立足中国的国情 ,把握现代先进的法治文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5.
Hong Kong redux     
There are surprises ahead for both Hong Kong and the China of which it will become a par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he reversion of Hong Kong will affect the future of politics in both societies. Even though rule by Beijing will change Hong Kong's 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life, China will also be changed by having to deal with the emerging elite of Hong Kong and those persons from the mainland who have been educated in the West. This will not produce democracy in either Hong Kong or China but it will reduce the likelihood that China will become a hegemonic power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16.
Jiang Xu 《当代中国》2004,13(41):801-817
Rural reforms have resulted in great uneven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has been widened due to the diversity in the condi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social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an interesting yet complex question: what causes the great economic divergences among villages that are geographically so close sharing similar physical settings and natural endowment?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is beyond the scope of a sole economic analysis. Using the case of Dayingjie Township, Yunnan Province, the paper develops an answer based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It argues that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networking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economic take off of a rich village in the Dayingjie context. As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communities widens, localism and weak distribution power at the township level become apparent, indicating a combination of both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in deepening the gap. Finally, extreme concentration of resources leads to the rise of a group of a new rural elite who holds bo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everage. They influence local politics toward profit hunting in favour of the wealthy clan in a rich village. This further leads to an ever‐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The Dayingjie case presents important insights in understanding inter‐village disparity in rural China. Whether this story is generalizable in China is still too early to tell, but, by investigating one particular geographic area,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rect attention t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village disparity in China and to stimulate more discuss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范碧鸿 《桂海论丛》2002,18(6):30-32
“民主”既是一个政治学概念 ,也具有丰富的伦理道德意蕴。正确认识民主的道德内涵和功能 ,对正确理解民主政治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主的道德功能主要是弥补政治民主的不足 ,具体表现在可以促进人民民主政治观念、责任政治观念、开放政治观念的树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中,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但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及现阶段我国政治、经济的转型和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总是有一些人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性产生怀疑.本文拟从比较政治的方式入手,阐释它的先进民主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治学恢复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以来,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政治学提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基于政治学研究的特殊属性,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政治学术研究与政治实践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价值取向,才可能实现二者结合与共赢。  相似文献   

20.
赛伯空间中的主体技术和性/性别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媒体,技术和网络本身并非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载体,它实际上决定了某些社会内容,并正在创造新的体验和知识。本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从性和性别的视角切入,分析网络技术特性对于性别平等历程中的反本质主义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