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小额信贷是指一定区域内,面向融资弱势群体的小额贷款形式。文中介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并针对我国目前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小额信贷面临的风险、资金来源的持续性无法保证、小额信贷利率上限的存在、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框架与有效监管缺失等问题,认为应该从加强对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创新小额信贷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小额信贷组织创新等方面推进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发展,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小额信贷的路径选择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额信贷潜在利润丰厚,是各类商业银行和投资者追逐的新目标,同时地方政府也有浓厚兴趣。尽管发展小额信贷符合多方利益,但现实中小额信贷等新型金融组织面临多重法律困境。如何在民间金融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全小额信贷这类金融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何找到法律困境的出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我国小额信贷等新型金融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阐述小额信贷在我国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再从实证和理论上加以分析,指出实现小额信贷商业化的必然性,并进一步探讨小额信贷商业化在我国实现的路径以实现小额信贷政策性目标和商业性目标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管窥农村小额信贷法律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是一种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金融服务方式。小额信贷既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扶贫的重要方式。随着农村小额信贷的广泛开展,其对法律制度完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探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所面临的法律困境和对策,对完善相应法律制度,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缩小农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占农村总人口近20%的低收入农民的增富问题。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农户小额信贷,虽然对于促进农民增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贷款额度偏低、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资金来源有限,以及个别银行将再贷款资金和自有资金混同使用,盘剥农民利益等问题。针对目前农户小额信贷存在的制约农民增富的问题,提出完善农户小额信贷,促进农民增富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额信贷既是一种有效的扶贫工具,可以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也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能够缓解农村金融供求紧张状况,促进"三农"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但由于目前农村小额信贷在理论、实践上仍然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其运作不尽如人意。文中分析了小额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小额信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实孟加拉乡村银行(GB)小额信贷模武扶贫和利润可兼顾,穷人并不懒惰和贫乏,他们拥有劳动力等资源,只是缺少资金来利用这些资源赚取利润.1993-1994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小顿信贷扶贫研究课题组"借鉴GB模武成立了第一个开展小额信贷的项目.到2006年,中国以可持续性方式提供贷款给穷人和微型企业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有300多家.2006年GB模武的创始人Yunus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更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对于小额信贷扶贫(包括农村和城市)的研究和实践.国内大多教农村小额贷款仍然以GB模武Ⅰ(GBI)为基本典范,一些项目也参考了GBII模式进行了改良,但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仍然无法发展到像GB那样的规模.通过考察GB银行从模式Ⅰ转向模式Ⅱ的变迁过程、原因,探究其根本理念,希望对中国未来小额信贷项目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梳理有关小额信贷的起源及相关研究成果,探究影响小额信贷成功的诸多因素,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期望对中国小额信贷的推广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户小额信贷是一项成功的扶贫模式,在我国的实践效果显著。本文对农户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一系列对策,以便有效地促进农户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拉丁美洲的小额信贷机构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与我国的情况有很大的类似性。因此,对拉丁美洲的小额信贷最新进展进行分析,尝试将其与所对应的政策和公共机构相联系,有助于在总结拉丁美洲有关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关于我国小额信贷公共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陕西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但文化旅游产业对陕西GDP的贡献并不高,与其他经济发达的兄弟省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经营过程中暴露出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体制建设不到位、创新后劲不足、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要实现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创新中延长产业链,使沉寂的历史活过来。  相似文献   

12.
陕西关中地处内陆地区,城市经济实体是发展这一区域经济的首选实体。而在城市带动作用的发挥上,尽快形成集群经济体系是关键环节。要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带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生产力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关中地区尽快崛起,带动陕南、陕北,以实现陕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中经济带发展集群经济体系,须重点培育关中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加快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步伐,提升关中二阶地区生产力水平,实施政府推动战略。  相似文献   

13.
生态补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化解资源富集区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陕北能源矿区作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其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冲突的背后其实是生态利益与能源利益的博弈,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帮助破解这一困境的现实需要。陕北能源矿区虽业已开展生态补偿的试点工作,但其中存在着不少法律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生态补偿在矿区内还未上升到法律制度的层面。应该确立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理顺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促进生态补偿的地方立法,改革生态补偿的税费体制,以推动陕北能源矿区等资源富集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陕西提出了"陕南循环发展"的战略要求,安康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把建设"美好安康"作为发展目标,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陕南循环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循环发展和建设美好安康需要有科学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其中干部考核机制建设是基础。要把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与安康循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陕西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存在诸如财产性收入水平低、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为此,保持经济稳定发展,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培育居民理财意识,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6.
陕南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的水源地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资源状况对华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从制度上保证陕南水资源的量与质,是必然的选择,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则是其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国内外实践和经济学理论,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陕南水资源补偿机制应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以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水资源使用费返还等构建主要补偿基金;辅以市场调节的方式,引入国外资金和民间资金;给予永久性粮食补助等,以此三者的综合,形成陕南水资源的长效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陕西境内地貌地形复杂,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但在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和外延发展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的生态旅游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现阶段应更多地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以环保教育为中心,以完善政策、法规、管理等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生态旅游是一项知识性强、具有教育功能的活动,现阶段能够在生态旅游消费方面产生群体效应的因素,主要是其人文学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设计线路时,宜将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异同点作为主导思想,主要面对以大中学生、小学生及其家长为主的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农户需求视角入手,对陕西省5个县(区)102个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并对当地政府农业社会化服务职能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协会等各类组织进行详细的案例调研。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陕西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求状况和基本特征,从而提出了陕西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路径——由建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过渡模式到建立以农户需求为核心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陕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着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方案与区域经济发展严重脱节等问题,只有在对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实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才能确保陕西高职教育真正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防灾减灾及应急能力影响着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陕西省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存在工作长效机制未确立、风险评估工作缺乏专业性、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社区防灾减灾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必须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引领,"多元参与"为主导,长效激励机制为着眼点,夯实基层应急能力,从而达到完善社会整体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