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成跃 《中国发展》2013,13(1):64-68
该文提出,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主要措施,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市民化进程面临诸多困境,进展并不顺利。探讨、论证、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市民化的对策则成为一项影响城镇化进程全局的紧迫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小容  王征兵 《求索》2012,(1):61-63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的尴尬境地。固化且备受争议的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应充分考虑农民工个体及家庭的特殊性,构建覆盖新生代农民工的"四条保障线",关注并发展惠及农民工家庭的农村社会"四条保障线",以"一体化"理念改善城乡就业环境。对当下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危机,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农民工市民化是基于乡城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的“中国路径”而提出的理论命题和现实课题。城镇化进城中的农民工是一个逐步分化的过渡性群体,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不仅是一个在社会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诸多显著不同的流动群体,而且也是最有市民化愿意和亟需市民化的群体。在受传统体制影响依然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认识偏见、政策排斥、制度抑制和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等多重障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分别从农民工的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合三个进程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其中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更是新问题中的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专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占中国2.3亿职工人数的近一半,并将成为当代中国工人的主体。因此,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谢建社 《青年探索》2012,(2):F0002-F0002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一书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罪犯的生理、心理、文化、职业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分析发现,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与其成长的环境、受教育程度、家庭生活背景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社会氛围息息相关。该书从其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研究入手,以科学发展、人的社会化为视野,予以关注和探讨,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可市民化群体和逆市民化群体等概念,并在建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熟协调机制和建构农民工融人城市的接纳机制以及接纳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及其市民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秀华 《求索》2010,(8):71-73
本文通过开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基本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社会认同、主观体验等心态差异。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和诉求,探讨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诸如制度、经济、社会及自身素质和心理等深层次障碍,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一群体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城市建设离不开他们,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他们。关心、关爱新生代农民工,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是执政者近期提出的一个群体身份概念。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采用了这一提法,并提出着力解决新生代捉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9.
张宁 《就业与保障》2011,(10):48-49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一批经过基础教育之后就进城打工的80后、90后。面朝城市,跻身于流动性最强的一个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概念不那么熟悉;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除了要从宏观制度上把握症结所在之外,还需要从该群体的内部差异性着手,分析何种原因造成了同一群体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社会能力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出生地、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等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能力上表现各不相同。因此,政府有必要从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以及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入手,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之中。  相似文献   

11.
李雪蓉 《求索》2013,(2):260-262
在代际差异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认为融入城市、完成向市民化的转变,是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共同愿望和诉求。分别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层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阻力和困境.提出了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犯罪农民工再社会化探索——以广东F监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身份社会的受害者。现在的问题是,第一代农民工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已经出现,他们与农村渐行渐远,却又难以融入城市,且处于城市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之中,尤其是在“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正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本研究从其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入手,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社会化为视野,予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诉求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部分,因而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群体。由于现存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使他们的主观诉求无法得到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目前面临的问题令人堪忧。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诉求,以推进这一群体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陈锋  徐娜 《中国青年研究》2015,(2):63-68,62
本研究考察与分析了云南沙村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动因及其社会适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主要受到家庭生活事件、家庭生命周期、主动逃离城市、工伤事故等四种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之后,在就业选择上主要呈现务农技术化与经商自主化的特点;在返乡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类型差异:主动型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目标明确,很快融入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中;被动型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在适应中多呈现阶段性、反复性直至最终定型化的特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可进可退"的政策制度空间,既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完成市民化,又能给予他们自由返乡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他们的市民化倾向尤为明显。工资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城市居民的偏见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因素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使他们很难融入到城市主流社会。建立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市民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将有利于他们实现向市民身份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依据2009年在杭新生代农民工的500份有效答卷,从经济架构的视角进行市民化能力的探讨.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愿望强烈,但市民化能力薄弱,主要源于贫困的代际传递、低端行业的低收入“粘性”以及中国式市民化的经济断层所致.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与全面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上海 《理论月刊》2008,(4):179-18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无论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市民.还是返回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现代性培育和全面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顺利转型都至关重要.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培育与全面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如就业不畅、报酬不公、社会保障不足、社会歧视、教育培训缺乏等等,必须引起政府、城市社会、农村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创造条件,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培育的有效路径,推动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培育进程,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华 《理论月刊》2013,(3):171-17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在“融不了大城,回不了村”的现实境遇下何去何从?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群有自我意识和行动能力的主体,正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市民化的出路,由大城市回流到户籍所在的中小城市,在打工积累的基础上转向自主创业或正规就业,从而实现市民化的目的,笔者称这一现象为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是外部结构因素与内部主体因素二者互动的结果.本文尝试建构一条由行动主体实践探索的“接替——融入”的市民化路径,其不仅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且有助于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捕风捉影     
《干部人事月报》2010,(4):54-54
近半“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定居城市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目前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有41.4%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自己更愿意定居在“目前工作的城市”,61.2%的农民工愿意定居在“家乡附近中小城市”,29.7%的农民工愿意回农村,愿意定居“乡镇”的占23.3%。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5,(7)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特殊性。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经济转型期和社会意识多元化下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可以使全社会更注重新生代农民工,使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