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WTO基本理念与“公正与效率”主题的契合 司法公正是人类自有司法活动以来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公正是司法的核心,没有公正,司法就失去了赖以存在之基,安身立命之本。如果裁判不公,是非颠倒,审判就成了违法者获得非法利益的工具,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保护,社会正义就无法得到实现,法律就会失去人们的尊重和信任,程序就不能得到维护和实现,社会就难以前进和发展。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纠纷日益增多,使得司法这一古老的国家权力在今天已经不可能悠闲地运行,司法的现代化已经提上了我们的议事日程,讲究效率是现代司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探索“公正与效率”主题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追求,我们不难发现,其与WTO的宗旨及基本原则所蕴含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是相吻合的,WTO强调的非歧视、透明度、贸易自由化、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其核心的理念在于公平、正义、自由、公开,同样包含了公正与效率的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价值追求。公平正义的实现,不仅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更要靠司法公正提供保障。司法公正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的审判工作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主要途径。公正的司法裁判,有助于形成惩恶扬善、是非分明的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不公正的司法裁判则会使民众善恶难分、是非  相似文献   

3.
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我国司法活动和司法改革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对公平正义基本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影响着司法功能的实现和人们对司法正义的期待。本文结合司法实践的发展现状,对社会正义观在我国的确立及其内涵、司法之于社会的功能定位、司法正义的相对性以及我国通过司法实现正义的制度化途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姜起民 《法制与社会》2014,(22):117-118
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中的弱者,但其在国家权力控制链中却处于源头地位,而司法权本身也必须得到控制与制约。司法是社会的正义之源也适用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国家权力结构模式。司法是社会正义之源的理念对于构建国家权力合理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及推进司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司法理念是刑事司法的基础,是司法者的价值取向,正确的刑事司法理念对于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刑事司法从观念到实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权力配置、司法职能划分等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对我国刑事司法理念进行一些反思与探讨,以期对构建现代刑事司法理念有所参考。(一)理念是人们头脑中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观念和原则。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的原理,客观实践决定理念的内涵,理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理念对实践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错误…  相似文献   

6.
钱志勇  皮修雁 《特区法坛》2003,(77):31-35,37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审判监督程序作为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的特殊救济程序,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再审民事判决书作为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案件进行再次审理后,就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司法文件,对于确立正确的再审思维模式,确保再审案件质量,维护人民法院司法形象,树立国家法律权威.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欣  李春浩  宋红 《法制与经济》2009,(23):61-62,65
司法审判是公民个人为权力而斗争的舞台,也是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但我国的司法审判却带有行政化倾向,这不仅与我国传统的司法体制行政化相关,也与我国现行的诉讼模式、审判方式及诉讼理念密切相关。若要使我国的司法审判走出行政化的困境,不仅应该对我国的司法体制进行改革,还应当以现代诉讼模式的构建来实现我国司法审判的中立与独立。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反映了法治的真谛。在社会实践中,公平正义首要的任务是追求人权,注重人的权利的司法保护,其次,要将这种权利实现的途径,以程序正义的方式得以公开与体现。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司法的保护,权利的实现,要在文明的过程中得以完成。任何粗暴的,不人道的,尽管在结果中实现了正义,与法治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9.
李江发 《法学杂志》2012,33(4):152-156
正义是社会的价值追求,法是社会正义的表达,正义的司法是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司法。周美知等人不服不起诉决定申诉案的受理和查处,实现了民众情感、社会公理和法律规范的有机结合,揭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司法决定和社会正义价值认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重构我国审判监督体系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审判监督程序就是司法程序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在我国,由于审判监督程序制度缺陷的存在,导致其运作状况与所应承载的职能相去甚远。对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理论与实践进行客观、理性的思考,提出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改革思路,并以此对审判监督制度进行改造和重构已是刻不容缓。基本思路由有错必纠到有错慎纠。有错必纠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贯彻。错误的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如…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个案的正义是任何一种司法制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现代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的尴尬地位,如何适用,吸取传统中的一些可取的做法。中国传统社会并非不重视法的公平价值,对个案正义实现也有合理之处,这种手段可能是建制上的,也可能是一种社会压力,无论如何,公平和秩序都是司法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古代民间司法与现代民法的衡平机制的比较,期望可以从传统司法中寻求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论法治社会与现代程序法理念的重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法治社会与现代程序法的关系,认为法治社会要求我国民族实现从传统程序法观念到现代程序法理念的转换,即从程序工具主义到程序的独立价值;从强调国家权力到保障诉讼主体的程序权利;从追求无讼境界到追求实现正义。顺应法治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完善诉讼法律制度,尊重公民的程序权利,以推动现代程序理念的重塑  相似文献   

13.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审判监督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事不再理原则具有保证司法权威和保障被告人权利两项重要价值。我国应该在摒弃有错必纠理念和重拾程序正义的基础上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并在该原则的指导下重塑审判监督程序的非常救济性。  相似文献   

14.
借助司法公开深化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开是司法机构活动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要求。司法权的专属性、定分止争的功能和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司法活动必然要遵循司法公开的原则;其内在规律也揭示了司法公开性的必然性。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对我国现阶段司法改革而言,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必要性,是维护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和树立司法权威的可靠制度保障。司法公开绝非简单的文书公开,而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建构,并以此倒逼司法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公正和效率是辨证统一的,高效率必定有损公正,一味地追求公正,必定带来迟到的正义。在我国大陆司法“公正不足、效率泡沫”的情况下,应当吸取陪审团制度所蕴含民主、权力制约、公民权力保障之永恒的正义理念,权衡公正与效率,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人民陪审团和专家陪审员二元陪审制度,加快我国司法改革和民主司法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论当前我国实现司法正义的条件和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厉行司法改革,实现司法正义(或称司法公正),是当代中国推行法治所面临的迫切任务。而要真正实现司法正义又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同时也蕴含着一系列价值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确保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权保障是实现司法正义的价值目标;而加强对司法的法律监督则是实现司法正义的有力保障。并认为,要实现中国的司法正义,就应对司法体制的一些基本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立法建议和司法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以孟德斯鸠、贝卡利亚为代表的人道主义司法理念的影响下,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进行了人道化改革,逐步确立了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和审判公开等原则;自古希腊以来的司法平衡智慧对近代以来的西方司法制度也颇有影响,如西方各国法律中确立的司法原则——当事人对等原则和辩诉交易制度等等,就体现了司法平衡的理念,而所谓司法平衡就是指通过司法途径实现利益上的平衡;自古希腊以来的司法正义理念对西方司法制度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这一理念强调通过司法途径来实现形式正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实体正义),英国的衡平法以其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而弥补了侧重于追求形式正义的普通法的不足,从而在英国法律体系中达到了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浅析司法     
对何为司法以及司法为何可有不同回答,但以下四个方面却不应遗漏:实现正义是司法的价值追求;在消极性与积极性的张力之间保持客观中立是司法的角色定位;充分的说理和论证的义务是司法在技术层面的要求;司法权力运作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则涉及司法的权威。这四个方面应为现代司法题中应有之义,缺乏其中任一要素,都是有缺憾的,都可能成为司法改革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浦玉华 《法制与社会》2011,(18):293-293
司法权是与立法、行政并立的权力,而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逐渐成熟起来的权力类型,成为社会普通民众实现抗拒公权力(立法、行政与司法权)的重要手段。司法与传媒都具有社会职责,就是共同为公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使得公民在这种秩序下能够幸福的生活,这种幸福生活依赖于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人类追求--社会正义,这正是司法与传媒的利益契合点,在这个意义上司法与传媒是统一的。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传媒是一柄“双刃剑”,尽管主流媒体都标榜自己客观公正,但事实上仍然会受到不同利益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肖金明 《法学论坛》2006,21(6):11-17
由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思想衍生的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以权力制约与权力统合为内容的分权体制,不断提升执政党的民主能力和法治能力;必须贯彻人本思想、民本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民参与,使权力“属于人民、通过人民、为了人民”;必须以宪政与人权为核心价值,改造国家精神和政治价值观,建立和完善全面的权力制约体系,建设有限政府;必须将公平正义视为立法和制度的首要价值,为法制注入人性、人道和人权精神,通过公正司法维护社会正义;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将人权和正义价值作为政治社会稳定的内涵,以贯彻法治、保障人权和维护正义为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必须构建以正义和良知为基本内涵的政法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