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电子存储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必须主要依靠电子资料作为事实认定基础的案件在近年内开始大量涌现出来,例如中原第一黑客案、北京某公司电子商务走私案等等。但是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证据,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文章参考国内外的司法实践,对电子证据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没有直接证据仅有间接证据的案例,在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相峙,定与否两难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运用问接证据,揭露案件事实真相也就摆在了司法工作人员面前。本文将结合实践谈一下如何正确运用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因案修例,即基于某一司法案件对《大清律例》中的相关条例进行修改。这是清代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法现象。《大清律例通考》《读例存疑》等考证类释本和《驳案汇编》《刑案汇览》等描述类案例集,分别以法律文本备注和刑事案例陈述的形式,记载了因案修例的诸多实例。结合因案修例的各方面特征来看,它属于清代法律的一种司法创制机制,带有典型的传统中国特色。清代统治者通过此种机制从司法案件中抽象出成文法则,进而实现法律文本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均衡。对于当前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因案修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对明确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以及完善“由案到法”的衔接机制、指导性案例的审核机制、类案判断机制、指导性案例的退出机制等,具有积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司法实践中已经发生的许许多多的典型案例深入的思考,像广州"许霆案"、四川泸州"二奶遗产继承案"以及国外的像"古特非法行医案"、"祖父遗产继承案"等等,本文认为:司法不仅要实现法律,而且更要实现正义;实现法律是相对的,实现正义是绝对的;实现法律是司法的形式与手段,实现正义才是司法的本质和最终目的;实现法律是为实现正...  相似文献   

5.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原则,最早产生于近代西欧国家,清朝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便开启了建立近代司法制度的历史进程。而现如今,在迈向法治阶段的中国,司法独立更是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越来越强烈的听到对"司法独立"的呼声。被称为"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齐玉苓案更是受到社会和法学界的密切关注,引发了人们对司法改革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知文 《政法论坛》2023,(5):182-191
类案适用是一种与司法裁判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从类比推理和司法说理的角度看,先例的裁判理由对类案适用承担着正当化论证的功能,它不仅为判断先例与待决案件是否类案提供了实质标准,也为类案裁判规则的形成和适用准备了担保理由。指导性案例的参照适用体现了成文法制度下类案司法适用的基本原理,其可以从类案适用的制度背景及法律方法中获得认识。在指导性案例的体例要素中,裁判理由是对裁判要点的形成和司法适用最为重要的部分,案例指导工作不能疏忽对裁判理由及其内容撰述的重视。对此,可以基于类案适用的视角对指导性案例裁判理由的撰述确立一定的目标性要求,并就目前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有助于类案适用的角度优化指导性案例裁判理由的撰述,应是促进案例指导制度良善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紧随时代步伐,开明开放,在司法公开的道路上进行不懈探索和实践,用司法的"阳光"照亮了信任"雾霾"下的公正。全媒公开,让庭审触手可及2013年10月22日下午,社会高度关注的飞行员吴辰诉某航空公司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一案在合肥中院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8.
DNA证据以其高度的个体特异性,被视为"证据之王",但DNA技术所提供的只是一种证据,是为司法活动服务的,而司法活动是人的活动,将DNA技术正确应用,必须和司法规律相契合,才能避免错案。  相似文献   

9.
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形式的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开篇先介绍了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征,并对电子证据在取证与鉴定中所具有的特殊性进行了阐述.接下来论述了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作为判案依据该如何认定.最后对特殊类型电子证据的采纳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礼》与《礼记》是儒家的两部"礼学"经典,其司法思想对后世颇有影响。本文认为《周礼》中的"肺石"制度(类似于后世的"直诉"制度)、缓刑制度、三刺三赦三宥制度及聚教罢民制度等等都体现了一种人道的司法理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又认为《周礼》将"谐和"即和谐当成一种最高的司法价值来追求,主张通过实行调解制度或其他具有人道精神的司法制度来促进和谐。本文又从司法与自然、司法与道德两个方面考察了《礼记》的相关论述,指出在司法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礼记》基于"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认为人间秩序与自然秩序之间存在某种统一性,人类的政治活动应顺应天时,如在春夏季节应当进行赏赐和教化,在秋冬季节应当动用刑罚,否则违反时令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在司法与道德的关系上,《礼记》认为司法审判会受道德观念的影响,司法官员必须注意道德修养,养成敬慎、正直、中庸、仁爱的品质,司法审判应当体现出对道德价值或人道价值的追求,司法的最高目标是促成道德理想国——"大同"社会的实现。本文还对云梦秦简进行了探索,认为从秦律所规定的司法制度——审判责任制度和证据制度来看,可以说都是基于司法公正的理念来设计的。审判责任制度中的"不直"、"纵囚"和"失刑"等都是针对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行为而设,旨在树立司法公正的价值目标;而证据制度中对拷讯的限制和对勘验的提倡,目的也在于从取证方式上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64条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法官在没有法律规定,或者法律规定不明的情况下,运用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自主判断的权力,为法官的“无法”司法提供了制度依据。而法官的自由裁量离不开司法经验,广义的司法经验是泛指司法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积累的关于法、法律和案件纠纷处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整个司法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司法职业共识。狭义的司法经验则仅指法官个人在司法实践活动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逐渐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在成文法背景下,司法经验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法官的事实审理过程,具体地讲,司法经验在司法认知、事实推定、法律和证据选择、证据判断和证据采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重视司法经验,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合理利用司法经验;同时为防止司法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将司法经验的使用限制在合理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张倩 《法律适用》2014,(6):25-29
案例指导制度施行至今,有必要总结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实际作用。目前各地法院对刑事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情况不容乐观,为满足基层司法的实际需求,有必要侧重遴选那些对司法实践更具指导性的案例,并创新指导性案例遴选方式。同时有必要研究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方法,确保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切实的参照适用,充分发挥案例指导制度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陆反垄断法颁布实施以来,反垄断司法审查制度也正式确立,并且基本倾向于采用德国模式。大陆开展反垄断司法审查的时间较短,案例也相对较少。通过对台湾地区"行政法院"反垄断司法审查实践经验的介绍和总结,并通过对司法审查的管辖法院、司法审查范围、司法审查的密度、复议前置和检举复函审查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以期对大陆建立完善反垄断司法审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药家鑫案这类事件中,拿什么来平民愤?拿什么来获得受害一方的谅解?前者的答案是"公正判决",后者的答案为"设身处地地想,倾家荡产地赔"。无论是从司法实践中的"惯例"来看,还是从死者张妙父亲的一颗仁义之心来看,药家鑫原本有"活下来"的机会。他的父母是如何错失了拯救儿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案件中,经公证后的电子证据在事实认定中具有重要地位.受数字化特点的影响,司法实践中对于"已经公证且无反证"但仍存疑的电子证据,在其证明效力的认定上仍应慎重.从实际案例出发,以证据法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为目的,探讨知识产权审判中对于经公证但仍存疑的电子证据的效力认定.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法治的基石,在此篇学术报告中,作者考察了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历史与理论,以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司法审查制度的发展。作者运用了布什诉戈尔案作为司法审查的最新案例,揭示了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及法治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洪波 《法制与社会》2011,(25):69+75-69,75
针对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自首情节的认定标准仍存在一定模糊性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刑法》中对自首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实际司法实践为依托,以张某故意伤害致死一案为切入点,阐释对自首情节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司法效率、司法成本和司法公正的关系和平衡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法院”案多人少”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为此,本刊邀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论证和研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国家司法权力实施过程及效果的信任与尊重。司法公信的品格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长期奴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昙花一现以及近代人民司法经验的摸索实践之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被最终确立,体现为广大民众拥有对司法的"三种信任",即对通过司法途径获得公正判决的信任、对司法权力廉洁的信任以及对从判决中获得实际诉讼利益的信任。司法公信力主要通过司法机关和法官、检察官的司法行为来实现,实现这"三种信任"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规范司法行为,在中国的司法体制下主要是对审判、监督与执行这三种司法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1,(10):71+81-71,81
方舟子遇袭案社会影响巨大,有关司法机关启动司法程序迅速侦破、审结了案件,但是从舆论反馈来看,似乎有些案结事未了的意味。仅就该案适用的法律程序而言,反映出司法机关在实现公平正义和提高诉讼效率方面没有做好必要的平衡,案件的处理提示我们,对于司法及时原则应当做更加全面的理解,"过快"和"过慢"都是有违这一原则的极端做法,司法的良好品性在于其理性、沉稳和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