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面对未成年刑事罪犯,法官往往在"怒其不争"的同时"哀其不幸"。看着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少年犯案件的审判法官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这是我审理的一个极其普通而又有代表性的故意伤害案件。说它普通,是案情简单,毫不复杂;说它有代表性,是在这类案件中,法官所投入的爱心是贯穿在这类案件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谢小剑 《法律科学》2011,(6):114-120
我国司法实践中,常出现通过改变案件审理者而影响审判结果的现象,这与我国缺乏法定法官原则有关。法定法官原则要求法院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和审判法官,而不能在纠纷诉诸法院后自由裁量。我国管辖权制度改革也应当贯彻此原则,规范管辖权转移、明确级别管辖标准、禁止随意分配案件的审判法官。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长永  王彪 《现代法学》2013,35(1):125-138
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从法官的视角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基于事实疑罪、法律疑罪以及案外因素进行的交易。压力驱动与大权在握的法官,在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被告方,作为旁观者的公诉方以及被和解或者不知情的被害方的理性选择促成了"审辩交易"的达成。审判权力行政化的运行机制、不合理的诉讼真实理念、案件分流机制的匮乏以及不当的绩效考评机制导致法官承担巨大的压力,法官选择进行交易是转移压力的一种方式。目前,"审辩交易"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大量的弊端,要改变这种压力后置型的司法模式,需要对导致"审辩交易"现象发生的诸多因素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姜颖是一名从事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普通法官,也是一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专家型法官。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多样化、社会利益多元化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法官?我们的法官又如何在法律与现实、理想与职责间寻找同一性呢?也许姜颖的事迹会给人以更多的启  相似文献   

5.
誾柏 《中国审判》2012,(7):90-91
管理适用于社会各领域,是一门横断学科。昆明中院注重采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培育全体法官干警的共同价值观,规范约束法院及法官干警的行为,凝聚力量,激励队伍不断奋进,实现"一流的案件质量、一流的队伍建设、一流的司法保障",致力打造一流法院。强化审判管理,实现一流的案件质量(一)审判管理的科学化1.科学设置审判管理指标。针对不同案件,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标准,如采取折算"标准案"的方法,即根据案件处理效果的不同,将不同案件折算为不同件标准案件,直接用数量代表了对案件质量的评价。此外,在法官绩效考核中科学设置指标,建立审判质效考评、审判业务能力考评以及部门评分机制,综合、全面地对法官的工作实施考评。  相似文献   

6.
主审法官责任制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审法官责任制的基本框架 主审法官责任制,是指由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指定的思想、业务素质高的审判员、代理审判员为主审法官,或由主审法官与审判员、代理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对承办的案件全面负责审理,并直接享有对除涉外案件、重大复杂疑难案件、需适用类推定罪案件外的大多数案件的裁判权或处置权的一种工作制度。其基本内涵是;1.在独任审判的案件中,由独任主审法官直接决定一般案件的审判结果;2.在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中,根据合议庭多数意见对一般案件直接予以裁判或处置,无需经庭、院长、审判委员会讨论  相似文献   

7.
法官能动与法院克制——关于我国审判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界关于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的探讨有助于改进我国的审判管理体制。在我国当前的审判管理体制中,审判独立是法院独立而非法官独立,审判委员会制度导致审判分离,案件审批签发制度使得法官屈服于行政权威,审判解释制度突出了法院而抑制了法官。这种体制是在强化法院的地位而淡化法官的地位,具有明显的法院能动和法官克制的色彩。从理论上说,法官是司法的实质主体,应当能动司法,法院是司法的形式主体,应当对法官的能动保持克制,法院的克制服务于法官的能动。我国审判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遵循这种思路,理顺法官和法院的关系,赋予法官能动的审判权,限制法院对法官审判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北方法学》2018,(6):104-116
法定法官作为一项宪法性原则,其核心内涵是法院的案件分配作业必须受制于事先一般的、抽象的法律规定,何等案件由何位法官承审绝不能等案件诉诸法院后再临时委任某个法官。审判委员会闭门讨论决定案件是一种事实上废除法定法官原则的定案方式,它侵犯乃至剥夺了当事人的公正审判权,理应依据法定法官原则对之进行改革。审判委员会改组为刑委庭和民委庭后,所有原本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都由立案庭直接分配至刑委庭或民委庭审理。各级法院应该重新修订既有的案件分配规则,并改革审判委员会遴选机制,以使无行政职务的精英法官能进入审判委员会。此等改革不触动审判委员会的宏观指导职能及其行使方式,改革阻力应该不大。  相似文献   

9.
法院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之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人民法院的机构精简 目前人民法院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且还在继续扩编,这种状况应当停止,并实行机构精简: 1.取消审判委员会。为保证审判质量,我国法律规定了有力的措施,包括对于轻微或简单的刑事、民事案件,可以由法官一人独任审判;除此之外的其他刑事、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都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一些重大、复杂或疑难的案件,院长和庭长可以亲自参加合议庭进行审判。而审判委员会以听取汇报、讨论投票的方式对案件的处理作出决定,这明显地不符合直接、言词、公开、辩论等现代审判原则,因此应当取消。但考虑到目…  相似文献   

10.
彭小龙 《中国法学》2012,(3):160-177
民众参与审判主要包括治安法官、参审法官和陪审法官三种制度类型,其案件分布呈现趋同性和差异性两种规律。前者是指各国通过各种形式吸收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民众参与专门案件审判。就后者而言,治安法官主要审理涉及私人纷争、社会影响不大的案件,陪审法官和参审法官主要审理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究其原因,案件类型不同,民众参与审判的意义、制度设计及实践运作亦有所差异。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员主要参与轻微案件审判,与法律规定及上述规律均发生明显背离。这种背离有其客观原因和现实意义,但在充分发挥民众参与审判的作用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相似文献   

11.
解决我国法官队伍的素质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能够选择的空间和出路就是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实现法官精英化。就改革的模式而言,鉴于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笔者认为,既不能照搬国外,也不能自我封闭。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走有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之路。重组法院工作群体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由于法院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法官职务序列与非法官职务序列界限不清,导致法官职位泛滥。目前,我国法院的审判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审判案件的。全国各级法院在审判岗位工作的审判人员大约仅占全体审判人员人数的15%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证观察,侦查阶段较大数量的案件或多或少地存在瑕疵证据,而审判阶段法院要求控方补救瑕疵证据的案件数量却仅占存在瑕疵案件的7.5%。控方对证据瑕疵的补救方法主要集中在"重新制作"与"情况说明"两种;瑕疵证据在补救措施和理由普遍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仍有93.2%被法院采纳作为定案的依据。对上述现象可以从诉讼构造、结果考核、利益驱动和规则的操作性角度进行解释。应当建立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结构、健全法官评价机制、完善瑕疵证据规则的操作程序,以构建瑕疵证据补救规则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葛文 《法学》2009,(10)
案件管理本质目的在于为审判核心领域工作的运行提供支撑,改善法官的工作条件,保障诉讼法赋予法官审判权的运作。通过案件管理:一方面使法官只须专注审判核心领域工作,而不用再分心处理审判外部领域工作,从而减少法官所负担案件的实际工作量,减缓法官办案承受的压力,使法官有充分时间关注开庭和撰写法律文书,及时、有效和妥当处理案件;另一方面通过案件管理改善法官的工作条件,通过控制诉讼的进程,以求迅速有效地处理繁琐耗时的诉讼程序,降低法院和当事人的司法成本,加速案件在法院的流动。通过让当事人广泛参与案件管理,协同审判外部领域的工作,实现审判与当事人的需求和期待的对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满足案结事了的司法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 ,而且还应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在现代审判制度中 ,法官的职责是极为重要的 :他们要对案件作出最终和权威的裁判。为确保法官保持公正无偏的地位 ,一方面 ,现代各国法律一般均建立了保证法官独立自主进行审判的机制 ,使法官在审理和裁判时不受外界的不当干预、控制和影响 ;另一方面 ,法官保持中立的地位对于他公正地从事审判活动、彻底摆脱追诉义务或心理负担是十分必要的 ,此二者缺一不可。所谓审判中立 ,是指案件承办人员应在发生争端的各方参与者之间 ,保持一种超然和无偏袒的态度和地位 ,而不得对…  相似文献   

15.
以审"打传"有成效近年来,广西成为传销者觊觎的新据点,传销案件几乎占了全国同类案件立案数的一半。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是广西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区,而良庆区又是南宁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聚集地。为此,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成立了以院长林振明为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刑事审判法官、行政审判法官和调研人员  相似文献   

16.
病人可以择医治病,但当事人却不能通过合意选择优秀的法官审判自身的案件,从而使当事人对审理自身案件的法官产生了不信任心理,进而“案件一进门,双方都找人”,这实在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的悲哀。而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建立起当事人合意选择法官审判案件的制度,则可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相似或相同的案件在同一法院,出现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决。这让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产生怀疑;法官台前审理案件,审判委员会幕后判决,“判而不审,审而不判”之嫌同样使司法的公正性大打折扣。这一现状正在悄悄发生改变。2004年12月3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首开先河,在审判中试水法官联席会议。有专家称这项制度是一个创举,统一了审判尺度,突出了审判委员会的指导职能,“调动了法官的积极性并减少了法院管理的行政色彩”。那么,法官联席会议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审判尺度的统一,从而实现其价值目标的?它又和目前备受争议的审判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王申 《法学》2009,(12)
思维是人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作为这种精神实践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是理论、学说和思想体系。法律思维作为现代法律科学中的一个概念,与一般的法律职业相关,它是法律职业者在长期法律实践中所形成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法律问题的方式或习惯。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所作的任何裁判都是其思维活动直接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法官的思维对案件的处理结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官思维包括根据法律的思考和关于法律的思考两种法律方式。司法审判的目的是法官将法律规则适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中,寻找什么东西值得认识的思维所规定的。司法审判是受法官已经获得的前见所决定,这些前见规定着法官思维的质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前见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法官思维特征属于司法理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法官从事的审判工作虽然不是打仗,但法官处理案件过程中存在多个矛盾,所以《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的指导思想,对法官搞好审判工作,尤其是对法官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和司法环境变化而取得工作成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法官审判的每一案件,不可能都胜败皆服,保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第一审刑事裁定是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对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案件实体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决定。它有书面裁定和口头裁定两种形式。口头裁定应当记入审判笔录,其效力与书面裁定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