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公开就无所谓正义",司法公开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近年来司法改革工作的重点。虽然当前我国的司法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司法透明度也得到了提升,但从总的来看,当前的司法公开工作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故本文拟对我国司法公开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正、公开是适应司法发展国际趋势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国家形象的直接反映。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近几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几个文件,对于司法公开工作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通过司法公开,使得庭审过程更严谨严肃,更大程度上满足当事人了解案件进展节奏的需求,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司法公正。司法公开包括多个环节的公开,呈现多种途径的公开;同时,其长远来看是具备积极影响的。当前,我国的司法公开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2014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检务公开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此举对促进司法公开透明,加强检察机关外部监督,促进执法办案规范化建设,提升检察机关形象和司法公信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检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实践中检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检务公开制度的对策和建议、当下作为检察机关应着重从几方面积极推进检务公开工作等几个方面阐述检务公开与司法公正的必然联系,希望能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杨帆 《中外法学》2023,(3):668-686
庭审公开制度关涉到一个国家司法的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不能简单地移植他国做法,须在功能比较的基础上审慎定夺。法国、俄罗斯、美国的庭审公开,分别代表了司法保守主义下的“不公开”、以公开强化监督和法律实用主义下的个案探索三种制度实践。它们根植于三个国家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与法律传统,体现了司法的不同功能与角色。在“政法传统”下,我国的司法公开当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借鉴域外庭审公开的制度设计,重视本国个案,根据不同制度的实施效果,在一个恰当的功能体系内,平衡各种公开制度的角色分际,实现从追求公开数量向提升公开质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开是促进司法公正、提升法院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举措。从2006年分设建院伊始,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就牢固树立了“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和谐”的理念,把司法公开工作纳入审判工作进行部署、检查、  相似文献   

6.
审判公开是我国宪法以及人民法院组织法、三大诉讼法规定的一项诉讼原则.目前,我国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的司法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务实地推进,而推行司法公开既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从理论上讲,司法公开应从狭义、中义、广义三个层面进行解读;司法公开的主体应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两个司法机关;司法公开的核心领域应是刑事司法,刑事司法公开不应局限于庭审、审后两个阶段,应扩展至审前阶段;刑事司法不公开的案件范围不应突破法律规定,大众传媒对刑事司法的报道也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高伟 《中国审判》2014,(10):74-75
司法公开是实现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更是新媒体时代下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新期待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管理,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强力推进司法公开,着力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司法公开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王京星 《法制与社会》2014,(22):124-125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如何将司法活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而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必须在案件处理的全流程贯穿公开原则,保障立案、庭审、裁判和执行的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9.
王庆 《中国审判》2013,(2):51-51
正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该规定放开了查阅司法文书的主体范围,被学界理解为司法文书的全面公开。全面公开司法文书固然会带来庭审的阳光化运行和司法审判制度的完善,是司法领域提升司法公信力、塑造司法亲和力的难得机遇。但在现阶段,司法文书公开带来的挑战远远大于机遇,虽然各地法院有司法文书公开的先进经验,但仍面临五道难关。  相似文献   

10.
徐青峰 《中国审判》2014,(11):96-97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面推进司法公开是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司法公正、破解司法难题、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司法民主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政治文明和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李立 《中国司法》2014,(5):90-91
正作为政法微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微博在2013年的表现亮点突出。济南中院直播薄熙来案庭审、"京法网事"直播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北京大兴摔童案庭审等,极大地回应了社会关注,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舆论反响积极。2014年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司法公开座谈会"上表示,要用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之前,他曾明确要求:"把法院微博建设成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2.
周洋  张凯 《中国审判》2020,(6):102-103
互联网时代,我国的司法公开逐步由传统方式向网络化、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元化司法公开格局。但是,司法公开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司法公开的深入发展,从而影响公民权利实现,削弱了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唐静 《法律适用》2014,(4):111-115
心证公开作为更深层次的审判公开,是实质意义上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法院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心证过程的动态公开即庭审中的心证公开,构建符合我国司法规律和审判实践的民事诉讼庭审中的心证公开模式。本文以庭审心证公开的价值功能为研究基点,分析了庭审心证公开失范背后存在的困顿现象,并在立法完善、程序构建和制度配套三个方面提出消解困顿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法治纵横》2013,(18):F0002-F0002,F0003
推进司法公开,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关键所在,是提升司法公信的有效渠道。近来年,石河子市人民法院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原则,以“能公开的彻底公开”为标准,下大力气加强司法公开标准化建设工作,软硬并举、内外兼修,走出了一条符合法院实际的司法公开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汪峰  瞿万勇  肖锋 《法制与社会》2011,(10):113-114
审判公开是维护审判公正和司法公正强有力的措施手段,同时又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项制度。当前,审判公开至少存在司法环境差强人意、认识理念存在欠缺和制度上一些做法错误等问题,有必要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改革的进程中,我国法院开始推行司法信息公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实现,进一步增强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我国法院应当采取措施全面实行司法信息公开,具体包括:建立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制度体系.合理确定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例外情形,明确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拓宽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途径与渠道,健全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工作机构与运行机制,建立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救济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孙婷 《法制与社会》2012,(26):20-21
我国法治社会的健全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司法公信力,而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产生的基础和保障.司法公正又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都是构成司法公正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推进我国法治进程,提高司法公信力,研究程序公正的价值、提升程序公正的地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帕尔哈德  大雪 《法治纵横》2013,(17):F0002-F0002,F0003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围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后,院党组坚持以司法公开促审判、以司法公开提升公信力的工作思路,注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全院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司法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闫博慧 《法学杂志》2016,(4):118-124
司法公开是法治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理念,同时更是对司法权进行有效监督的必要措施,其核心体现了“把权力置于阳光下”的理念,并以公开促进公正、以公正加强公信.我国近几年在司法公开方面的研究,虽在学界和实务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司法公开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诸多障碍.要通过精准把握司法公开的内涵,提高公正、公开的理念标准;明确各司法机关责、权、义,完善相关立法;健全机制设置和完善技术设备来扫清司法公开道路上的障碍,真正实现“阳光司法”,维护司法公正,捍卫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0.
裁判文书深度公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提出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概念和三个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价值,认为裁判文书深度公开是贯彻落实司法公开的应有之义;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是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等等。第三部分论述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内容,认为评价裁判文书公开程度的标准是案件的卷宗材料,并具体从审判程序的深度公开、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的深度公开、裁判理由的深度公开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应当深度公开的内容。在第四部分归纳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限度。总之,应当逐步推动案卷材料当中能够公开的信息通过裁判文书予以深度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