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谢嘉  刘云章 《人民论坛》2011,(11):192-193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3.
论先进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人的全面发展以先进文化建设为基础,先进文化建设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先进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以其进步的价值取向指导人的全面发展,以其先进性规范人们的活动并指导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晓荣 《前沿》2014,(5):190-192
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实质上是民族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动态、非独占的、可再生的并能够所共享的精神财富。因此,察哈尔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邵明华 《人民论坛》2023,(18):98-102
内容生产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资源、创意转化、文化产品构成文旅融合内容生产的三重向度,文化资源是基础源泉,创意转化是关键环节,文化产品是价值实现,三者共同形成文旅融合内容生产的基本链条。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确立内容生产的基础性地位,推动文化资源的研究阐释、创意转化和开发利用,创新生产能够反映时代要求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我国文旅融合实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周荫祖 《传承》2011,(7):22-23
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把文化提到立党、执政、治党核心价值理念的高度,精心构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作为党的文化精髓的文化精神,成为现代和当代先进文化核心理念、价值主导的精华,引领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党的文化精神至少是由其理性精神、哲学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构成的辩证统一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7.
唐旭晨 《前沿》2023,(4):22-31+4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全新论断,是对“两个结合”的深入阐释和剖析。契合是结合的前提和基础,结合是契合的表现和结果,因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与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课题。从价值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天然的相通性,这是二者从契合走向结合的前提条件;从历史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与结合经历了从碰撞交织、磨合发展到创新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二者从契合走向结合的渐进性;从实践维度看,只有着眼于二者动态与静态的交织过程、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和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推进二者的契合与结合,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产力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生产力既具有一般生产力的共性特征:客观物质性、主体人本性、社会制约性、历史过程性、价值性、创新性、开放性,同时文化生产力又具有自身特有的个性特征:意识形态性、民族性、产品效益的双重性、产品内容的非物质性、产品评价标准的多元性、产品价值的永久性。从物质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两者的辩证关系看,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强调满足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强调满足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两者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碧鸿  陈媛 《岭南学刊》2009,(2):106-109
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既包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认同,还包括对世界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是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要坚持社会文化主导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异等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王雷 《传承》2012,(13):78-79
受传统二分思维的影响,科学与人文“二元文化的对立”一向被视为学界极其重要的问题之一。事实上,从世界的普遍联系与辨证发展理论看,这一文化现象在一定意义上只能被看作文化传承与流变过程的一道风景。文化是人的“定在”与“此在”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形态统一性与多样性在生活哲学层面上的复写、摄影、反映,它体现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遗传与变异或可作为文化传承与流变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尤华 《前沿》2013,(3):79-80
本文首先给出多元文化、主流文化的定义及其特点,着重分析多元文化中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各方之间是具有竞争、互动、融合的辩证统一关系,最后论述各种文化关系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经济论与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霞  吕倜然 《思想战线》2007,33(5):111-118
文化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也是一种高科技经济。文化经济是对知识经济内涵的扩展和深化,文化经济内在地包含了知识经济,它通过文化因素对知识经济进行全面提升。文化资源作为文化经济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动态的、非独占的、可再生的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文化资源优势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和开发利用成效大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化营销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颖 《新东方》2008,(5):44-45
文化营销是指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需求的营销方式。营销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产品传递以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即在产品或服务之使用价值以外,有意识地通过深刻分析消费者群体的生活形态、消费偏好,  相似文献   

14.
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把文化提到立党、执政、治党核心价值理念的高度,精心构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作为党的文化精髓的文化精神,成为现代和当代先进文化核心理念、价值主导的精华,引领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党的文化精神至少是由其理性精神、哲学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构成的辩证统一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中的伦理思考——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整体构成和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原住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跟上现代化步伐,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愿望是原生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动因,传承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发展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保护好民族的根源文化、精神植被和实现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原住民现代化愿望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李新市 《长白学刊》2009,(2):148-150
文化生产力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精神产品的生产获得的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能力。其构成要素为:主体是从事带有文化性质劳动的人;进行文化劳动借以作用的文化劳动工具;劳动作用对象,即文化产品形成的初始状态;最后组成一个中性结果——文化产品。“文化生产力”的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注意发挥其自身的两个优势,加强文化劳动资料和材料的生产,关照好文化生产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把握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王中桥 《理论月刊》2001,1(2):14-17
文化产业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和动力。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决定文化产品必须进入市场,文化市场决定文化必须产业化经营。要遵循文化规律和市场规律,调整结构,着力进行体制和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浩 《前沿》2013,(16):140-141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文化自身蕴涵的内在力量,市民对此城市文化的价值认同,不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竭动力,更是促进广州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源泉。在分析广州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广场文化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思路,提出具有广州特色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有利于推动广州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左停 《人民论坛》2024,(6):100-103
乡村文化是一个整合了居民生产生活、自然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的有机文化系统。乡村文化具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价值性,如何开发其效用和价值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议题。推动乡村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认知,协同开发多样的乡村文化产品,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并在更加宏观的层面谋划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城乡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文化价值实现拓展更多路径。  相似文献   

20.
詹荣海 《前沿》2011,(21):163-165
生态文化体现着人类对自身与生存环境互动关系的认知,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基本价值观。生态文化自觉在传统的道德觉悟、道德重建层面研究基础上,将生态文化建设拓展到人类价值的考量领域,是对生态文明时代精神价值研究的整体创新。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为生态文化自觉提供了新的探析路径,它在新的视域下实现了本体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认识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