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文化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有,主体是从事带有文化性质劳动的人:进行文化劳动借以作用的文化劳动工具:劳动作用对象.即文化产品形成的初始状态:最后组成一个中性结果——文化产品。“文化生产力”的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到既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又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战略高度。文化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包括.创造型、应用型和基础型三个方面.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注意发挥其自身的两个优势,加强文化劳动资料和材料的生产.关照好文化生产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把握好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县城经济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既要以国家方针政策、国内外市场相联系,又要以自己特殊的区位、客观条件为依据,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改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例题确定分配关系,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生产力诸要素转变。一、协调各方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的劳动是社会化的劳动,特别是在现代化生产劳动中,劳动不能孤立地存在;在商品生产中,人的劳动价值体现,必须经过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县域经济置身于国家和省域经济之中,与市场经济相连接,协调好人们在…  相似文献   

3.
优化文化生产力布局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生产力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诉求进行了重大拓展。优化生产力的宏观布局要发挥两个优势。我国文化生产力面临着通过社会分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良好机遇。要跨区域解决文化人才短缺问题。用两种思路解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促进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链的形成。要准确把握文化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加强文化劳动资料和材料的生产,关照好文化生产过程中的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根据生产力的概念,三个要素在生产过程相结合的时候,体现生产力,也就是说生产力是以三个要素相结合为其前提和特点的。所谓生产力,它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指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然而,如果不是从生产力概念,而是换一个角度来观察经济现象中量、质关系的变化,情况又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只能是市场配置。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上各种要素包括 求、价格、竞争、风险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一方面以同一尺度衡量商品生产中的劳动耗费,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节约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价格和其它市场要素的变动,引导生产适应社会需求,保持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实现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就是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用市场手段盘活国有资产存量,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营运好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各…  相似文献   

6.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到适应共同富裕要求的应有份额至关重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稀缺程度的对比、劳资协商能力的对比、企业主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为使劳动收入份额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应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劳动要素稀缺程度与资本要素稀缺程度相对平衡,提高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7.
一切物质生产过程都有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而人是生产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全人类的第一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 (列宁全集第 29卷,人民出版社 P327)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劳动过程,就不会有物质生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跃,一个单纯依赖人类简单劳动的大规模劳动生产的区域或企业单位,它的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落后的工艺生产只会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和自然关系恶化,给后代人留下灾难性后果远大于当代人的影响。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电气化,经济水平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8.
贺俊 《人民论坛》2024,(6):11-13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学本质,是一个相对于传统生产函数更加有效的生产函数。在这个函数中,制度创新在驱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驱动资本和劳动等要素进入到生产效率更高的技术和产业领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新质生产力分析框架和关键命题中,逻辑起点是制度供给,落脚点是以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经济效率,中间路径和实现机制是技术驱动下的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和利用。因而,新质生产力的国家间竞争表面上是新技术和新产业的竞争,本质上则是制度竞争。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其中,人是生产力的中心和主体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而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仅仅只是人的不同器官的延伸和扩展。人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构成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人的思想觉悟、生产经验、科学文化知识等因素一经运用于生产过程,就会转化为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表现为劳动的创造性,通过使用劳动工具和加工劳动对象过程的工艺方法,物化于新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结合的辩证思考孙瑞岗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由低到高,由肯定到否定的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在古代,生产力十分低下,科学技术十分贫乏,科技与生产力总体上是分离的;随着生产劳动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一些生产的新技术,创造了...  相似文献   

11.
百家论萃     
当代劳动的新特点第一,商品价值创造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这是深化对劳动认识的主要方面,也是最基本的方面。第二,科学劳动对生产和经济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在不断的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理论的创造;二是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工具、手段、工艺,并培养提高劳动者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来进行生产活动。第三,精神劳动生产的精神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使用。第四,管理劳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  相似文献   

12.
王秀娟  徐建新 《群众》2006,(10):39-40
文化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诞生、成长而日益被人们看重。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手稿中明确使用过“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物质投入能力,包括机器设备、矿山、厂房、能源等物质资料生产能力;而文化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文化投入能力,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智能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科学技术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人的智力水平、科学文化知识、生产管理能力等。显然,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是文化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漆玲 《湖湘论坛》2009,22(1):61-63
文化生产力作为许多规定的综合意味着必须从多视角去看待它。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文化生产力是专属于人的观念能力;从内涵看,文化生产力是创造力、竞争力和持续力的统一;从实质看,文化生产力是观念形态的人的本质力量。而在与物质生产力的对应关系中,文化生产力从性质与形式两方面表现出主观性特征。但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决定作用,文化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同构,从而使文化生产的过程也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劳动者指的是参加劳动的人,它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其二,劳动者指的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劳动者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总和,它是劳动力存在的前提,是劳动的载体。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自从人类出现后,劳动力就是每个健康的成年人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一切社会进行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社会生产力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劳动力是一种潜在的形式。它存在于劳动者的身体之内。…  相似文献   

15.
吉平 《前沿》1996,(Z1)
教育发展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吉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因素渗透到生产力的人和物的要素中。其中最主要的是把科学技术渗透到人的要素中。因此,发展生产力的实质就是提高人的科学素质,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育。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深刻认识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行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做好迎接行风评议工作的紧迫感 第一,加强行风建设是劳动保障系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贯彻“王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度,去审视劳动保障工作在促进、保护、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通过建设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大局;就是  相似文献   

17.
文化力与文化生产力:文化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增 《思想战线》2007,33(3):86-93
只有当文化力融入生产消费过程之中,文化力才具备了生产力的特质。文化力经过与经济力、科技力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形成了具有崭新功能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就是经济和文化及其相互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具备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赖斌 《前沿》2013,(3):107-111,114
本文首先将当前的主要发展战略总结为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的低成本战略,然后以收入分配为抓手,分别从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两个层面全面分析当前增长的持续性问题。本文主要结论为,该战略下仅把劳动者当做生产力要素,没有把劳动者当做消费力要素加以培养,这不利于劳动报酬的提高,反而形成“资强劳弱”的格局。而这在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两个环节都将侵蚀持续增长的基础,根本上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调整低成本战略,把劳动者当做消费力因素看待,并创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持续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敏锐地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研究构成先进生产力的诸种要素,研究其形成特点,加强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本文拟从形成先进生产力的劳动的角度,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特征,研究先进生产力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科技进步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构建科技进步动力机制则是实现科技进步的关键中央提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而健康地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得到巩固与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劳动生产率这一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上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单靠要素投入增加而实现生产力量的扩张,绝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能着眼于生产力质的提高,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