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腐败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几千年来的毒瘤。严重的官员贪腐会毁损政府的公信力,侵蚀民主法治大厦的根基,扭曲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增大经济交易成本,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降低公民生活品质,污浊社会风气。因此,以零容忍的态度反对腐败而推进的廉政治理,是中国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门阶条件,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治理能力提升,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含政府、市场与社会治理,这三大治理的核心是政府治理,而政府治理的核心是廉政治理。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至此,"治理"成为中国新常态表征之一。国家层面,突出国家治理新战略;社会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新体系;社区层面,注重社区治理新模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之一,治理的现代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就很难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同样,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治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并提上了国家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这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创新,极大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紧紧围绕"举措,明确指出了加快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朝着这个目标方向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4.
《观察与思考》2014,(2):F0002-F0002
<正>由浙江省政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政治学系承办的"浙江省政治学会2013年会"于2013年12月28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浙江省政治学会会长蓝蔚青在开幕式中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要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于政治学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政治学研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浙江政治学界要跟上党的思想解放的步伐,跟上国家改革深化的步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领域的研究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步骤,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内容。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加快服务型政党的建设步伐。建设服务型政党:一要加强理论建设,强化服务理念;二要整合服务力量,构建服务机制;三要健全服务机制,保障服务效能;四要调整政治行为,体现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谭桔华 《湖湘论坛》2020,33(3):70-7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集中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上。国家治理体系包括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三个重要的次级体系。其中,政府治理居于首位。2019年岁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暴露出我国政府治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要整合职能,实现有效政府目标;理顺关系,提高行政效能;完善行政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国家组织结构法定化,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国家廉政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的国家廉政治理体系应该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弥补传统廉政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实现对传统廉政治理体系的超越;其二,充分汲取和回应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遵循现代化治理模式的内在逻辑。传统廉政治理体系存在着三对基本矛盾:政党力量主导与国家、社会力量虚弱的矛盾,多元主体参与主体间协同断裂的矛盾,政治廉洁与权力运行效率的矛盾。破解这些矛盾,需要政党、国家和社会力量在廉政建设中走向平衡和协同;需要区分不同权力行为的运行逻辑,通过分类治理实现国家廉政治理中廉洁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独特优势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也是把握政治方向,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思想政治建设,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形成发挥党的独特优势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互促同进机制,才能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进入国内学术话语体系之中,但学术界对其研究力度不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学术界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激烈讨论研究,成果纷呈,态势良好。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现实障碍和实现途径几个方面。但相关研究的内容创新、实证分析及多元视角有待提升和强化,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模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多视角多学科分析,进而不断推动这方面学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我们党基于对改革开放35年来治国理政规律性的认识所作出的战略决策,表明了我们党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促进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国家的治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制度系统,涵盖"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国家治理能力孕育的基础。实现这一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民政工作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时期,民政部门面临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强化责任担当。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民政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2.
价值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治理的重要方面,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资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价值遵循、提供价值引领、凝聚价值共识;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现形式,为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和制度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时代融合的历史必然性,应从"加强理论研究、理念转化入心、核心价值内涵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力行核心价值"等四个方面推进两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肖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立体的现代化《同舟共进》: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您看来,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过程中,基层治理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肖滨: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落实到地方,就是要实现地方治理的现代化,或者说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反映的就是这样一  相似文献   

14.
以"善治"为目标的现代国家治理,其理论根基是建立在国家与公民、政治共同体与个体之间关系基础上的。作为一个"动力概念",公民身份的理论意蕴体现在对个体与共同体、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关照,因此能够作为考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视角。在公民身份理论视角下,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治理主体与结构上遵循"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协同合作治理"逻辑;在治理机制与方式上遵循"公共理性、民主协商与法治化治理"逻辑;在治理效果与评估上遵循"实现正义的政治社会秩序,共享发展成果"逻辑。遵循以上逻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在于以公民本位的多中心治理为理路完善国家治理格局;以公民身份权利深化拓展为目标构筑国家治理体系;以决策中的民主协商实践为依托优化国家治理机制;以推进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为导向改进国家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公安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政府治理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安治理关系到国家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对于完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是推进公安治理的前提条件;人民民主是公安治理的基石;现代法治是公安治理的核心;基础治理是公安治理的着眼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就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不断开启中国现代化新的宏大思路和宏伟实践。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提出与实施,促进了党和国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加快了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与社会发展进程。重温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无疑,对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一,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其二,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为丰富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深刻启示;其三,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实施步骤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的一步是从政治学的视角对"国家治理"的理念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价值评判。当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对"国家治理"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必须历史地、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国家治理"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从"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的演变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惟其如此,才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有机统一,是全面系统的整体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型保障。制度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为此,要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领导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通过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制度体系,尊重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的真心拥护,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动员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政治传统和重要法宝。在改革开放时代,国家对社会动员的"路径依赖"表现为"运动式治理"。从国家能力角度来看,社会运动不仅是国家应对绩效压力、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手段,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维度和重要体现。动员及引导社会力量贯彻政治决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对现代国家而言,社会动员能力的构建需要围绕国家引导、社会协同和"互联网+"思维三个维度展开,同时必须克服社会动员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