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全面升级不仅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场重要的国际冲突,而且开启了美国对他国舆论战的新模式与新战场。在话语操控方面,美国媒体紧密配合美国政府,通过对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危机中形象的操控、对乌克兰方面不同形式英雄形象的塑造,扩展了危机中美国对俄舆论战的话语同盟,将美国官方对乌克兰局势的掌控很好地隐藏起来。在场景传播上,美国媒体充分利用“场景+媒体”的传播方式,通过对乌克兰弱者身份的场景设计引入支持弱者的场景角色,利用与乌克兰多元社会主体结合的全媒体场景叙事模式,以及对全场景和立体化的深度冲突场景展现等方式,增强了它在乌克兰危机舆论战中的话语权,基本达成通过舆论战博取国际社会对俄制裁以及对乌克兰援助支持的目标,也达到了为削弱俄罗斯的实力和影响力提供舆论支持的目的。研究美国在俄乌战事中对俄舆论战,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多方面应对美国舆论战的自信心,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林斯娴 《国际问题研究》2023,(4):120-134+138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西方国家抱团合作,操控其主流媒体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对俄舆论战。俄罗斯则绝地反击,与美西方国家及其主流媒体在国际舆论场激烈交锋。在这场国际舆论战中,双方为抢占道义制高点,竞相综合运用各类传媒新技术及舆论战技巧,尽可能打击、唱衰甚至抹黑对手,鼓舞己方士气。美西方与俄罗斯的舆论交锋显示出21世纪“混合战争”场景下国际舆论战的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将可能持续相当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拜登上任后,美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华舆论战。这场旨在与中国进行“系统性竞争”的舆论战呈现出不少新特征:一是全政府性,即美政府各机关、各界政要全面参与;二是全舆论性,即美各类媒体、期刊、智库与NGO报告及公开发表的政府文件、文告等一起发声,成梯次配合态势;三是全西方性,即美与其西方盟友在对华舆论攻击方面协调默契、表现出空前一致性;四是全议题性,即反华议题包罗万象。美国对华舆论战恶化了美涉华舆论、决策氛围以及国际舆论氛围,成为对华决策难以理性化以及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美国与俄罗斯在网络空间展开激烈的舆论博弈,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成为活跃的“新战场”。新世纪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国际传播全球布局,调整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传播策略。2002年以来,美国专门的政府媒体管理机构制定了六份国际传播发展的五年规划,成立了中东广播网络,并对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等媒体进行了调整和转型,不断创新媒体传播手段,目的是在新传媒生态中延续其国际传播的霸主地位。俄罗斯始终是美国的重要对手,美国政府媒体不断加强和调整对俄罗斯传播的布局、定位和策略。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美国进一步将俄罗斯升级为敌手,把打击“虚假宣传”和“反进攻”作为重点战略,广泛应用网络数字和社交媒体平台、加强技术规避应用研发、实施针对“Z世代”和“千禧一代”等重点受众的精准传播策略,对俄罗斯进行舆论打击。本文通过解析美国官方媒体机构发布的六份传播战略规划,全面梳理了美国政府的国际传播战略发展演进和对俄罗斯的国际传播战略特点,分析了新媒体生态中美国国际传播战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随着拉美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中美两国出于国家利益需要而加强了对拉美国家的公共外交,但中美两国在公共外交目的、资源基础、技术运用、实施机构和城市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在公共外交目的方面,中国希望借助公共外交来传播中华文化,加强拉美民众对中国真实情况的了解,为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发展营造有利环境;美国则是为了传播自己的价值观,遏制该地区恐怖主义的蔓延,加强与拉美的经济合作以巩固和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在公共外交资源方面,中美两国运用的物质性资源大致相问,但由于中美两国文化和国情迥异,美国运用的非物质性资源与中国有所不同。在公共外交技术运用方面,中美两国都注重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但美国在技术运用方面明显优于中国。在公共外交实施机构方面,中国主要通过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来开展公共外交活动,而美国的公共外交机构类型更丰富、数量较多且功能较为齐全。在城市外交方面,与中国相比,美国与拉美国家缔结友好城市的历史更悠久,覆盖的国家及城市数量远远超过中国,且美拉友好城市之间的活动类型更丰富。本文认为,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不可小觑;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公共外交虽路途艰难,但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谈国际局势往往会和所谓"国际秩序"问题联系在一起。在西方的舆论环境中,所谓"国际秩序"就是美国主导的国际格局。而从美国主导的角度看,中国的崛起本身就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所以,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问题,主要是美国以确保其霸权地位为核心的战略所构成的挑战。一、美国霸权与中美"他"大三国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经济关系政治化",是指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关系在特殊国际政治环境下具有政治功能。当前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突出表现为:中美关于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政治理念的分歧化、中美贸易问题的实力对比竞争化和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美国国内政治民生化。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背后是两国经济社会制度的差异、美国对其国际霸权的护持及美国国内民生问题的要求。中国应切实从自身社会、经济实际出发,处理好中美"经济关系政治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较早在现代战争中推行认知战战略的国家,并已将认知战战略嵌入其全球同盟体系。2013年以来,美国联合盟友不断打造认知战的技术基础。2020年,北约出台认知战项目,美国同盟体系的认知战战略进入高速推进阶段。美国调动盟友落实认知战作战理论、成立认知战指导机构;深化技术开发合作,加强对关键技术资源、国际技术规则的主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针对网络战、情报战等的作战能力。从中东剧变至乌克兰危机,美国同盟体系不断贯彻和发展实战策略,联动炮制诱导信息,合力垄断传播媒介,强化情报的搜集和操纵。其认知战战略已经并将继续在战略威慑、地缘安全、国际规则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但不免受制于集体行动、实力不匹配、互信不足、反噬效应等因素。可以预计,未来一个时期,机制建设、技术遏制、能力升级、同盟管理将会成为美国同盟体系认知战战略的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执政一年多来,美俄关系不仅未能"解冻",反而进一步跌入"冰点",美国对俄罗斯持续加重制裁,双方"外交战"、"媒体战"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争夺日趋激烈。美俄关系持续恶化既是两国实力对比悬殊、相互认知错位以及互信锐减的结果,也受到各自国内政治因素的强烈影响,折射出美俄矛盾正在加速从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有限对手"将成为美俄关系的"新常态"。在国际局势深刻调整和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更主动地引领中美俄三边关系的良性互动,避免大国竞争进一步升级,以中美俄三边协作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10.
印度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被美国视为抑制中国“崛起”的控制阀和其重返亚洲、构建遏制中国包围网的重要节点。但印度在政治经济上对美国借重的同时亦和中国在国际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诉求,并为加速本国经济腾飞而不得不倚重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其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美新博弈中印度将左右倚重并制衡。因此,在经济利益为国家相互关系主导因素的背景下,中国应与印度构建共赢发展互动关系,推动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布什上台后, 继续推行人权外交, 并把人权外交与反恐结合起来, 在对华政策上, 小 布什一方面继续保持对华的人权攻势, 另一方面也强调与中国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 尽量不让人权 问题干扰中美关系的大局。小布什对华的人权外交从根本上说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 是美 国力图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工具。在新世纪, 美国对华的人权外交是长期的, 但由于中美两国的共同 利益和国际国内因素的制约, 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斗争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内经济不振、社会不公和政治结构分裂是奥巴马总统在第二任期将面临的三大问题。奥巴马政府虽然提出了解决办法,但由于与共和党人的理念不一致,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国内施政效果不佳,奥巴马政府的重点可能会转向外交,并大致沿用其第一任时期的“巧实力”外交方针,外交重点仍然是推动美国“重返”亚太,进一步遏制中国。由于该战略会受到诸多因素(特别是中东问题)的掣肘,进攻态势可能会有所减弱。中美之间尽管出现新的问题和竞争点,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但中美关系在未来仍然可以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朱启荣  王玉平 《东北亚论坛》2020,(1):54-68,127,128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不断将中国高科技公司与机构列入美方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技术出口管制已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极限施压和战略遏制的重要工具。本文运用GTAP评估了美国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对中美两国经济影响,模拟分析中国采取各种对策的效果,研究表明:第一,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中美两国GDP、居民消费支出和资本回流净收益率、社会福利、进出口贸易遭受的负面影响也不断加大。第二,采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方式来应对美国技术出口管制,中国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宏观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中国出口所遭受的负面影响与扩大中国进口,但可能对美国宏观经济和进出口贸易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第三,美方加强对中国技术出口管制,对中美两国生产部门产出影响较小;中国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助于提高美国总产出水平,更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总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美金融关系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元陷阱"和"债务武器"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议题。前者体现了中国对美国的重要关切,后者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深刻担忧。两者共同构成了中美金融关系的两大核心,并形成了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领域的中美金融关系战略困境。中国要主动思考走出困境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罗亮  吴士存 《东北亚论坛》2024,(1):50-63+127
南海国际话语权是海洋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海争端相关方主张海洋权益,争夺舆论制高点和掌握舆论主导权的新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外交声明、立场文件、学术成果、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对外宣介南海政策主张,有力彰显了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意志和决心。与此同时,南海国际话语权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变之下,也面临议题和架构设置能力不强、话语支撑体系薄弱、对外传播创新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构建南海国际话语权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历史性和连续性的过程。未来要深刻认识涉南海国际舆论的基本格局,通过加强南海问题基础研究、理论储备和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重视智库和专业人才的支撑作用等措施,努力构建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南海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中美国际秩序博弈有双方实力对比变化的原因,但更体现了双方深层次的理念分歧。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但遭到美国越来越蛮横的阻挠和打压。美国在现有国际秩序内部削弱中国影响,并出现了"另起炉灶"的动向。面对中国主动塑造国际秩序、中国理念的影响力扩大,美国竭力维护美国理念的正统性和垄断性。中美博弈将对国际秩序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回归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相互尊重、共担责任,应是化解分歧、管控中美国际秩序博弈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4):43-62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拉美顶尖智库公开发表的涉华文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总结。研究发现,拉美智库在病毒来源和扩散责任上对中国的评价较为负面,但对中国的疫情防控模式与成效表示广泛认可,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强劲并有助于拉美走出低谷。尽管拉美智库指出中国在国内治理和全球领导力方面均优于美国,但却始终对地缘政治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不希望被迫在中美对抗中做出选择。鉴于此,首先,中国应充分了解拉美各国对中拉伙伴关系的利益诉求,在政治、经贸等各领域展现负责任和合作的大国形象,切勿与美国形成"争夺"拉美的零和局面;其次,充分发挥智库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智库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议程设置和舆论引领,消弭阻碍中拉长期双边关系发展的"认知赤字";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拉美顶尖智库的交流合作,既要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拉美智库朋友圈,积极借用其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并提升国际影响力,又要与一些极力渲染意识形态对立的反华智库保持接触,在提高警惕的同时增进了解、扩大共识。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政治--浅析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但仅仅指出人权问题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借口和幌子是不够的,还应从文化和政治层面探讨中美人权分歧的政治现象及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原因.本文指出有着不同权利文化渊源的中美两国,在许多问题上产生分歧,是中美两国人权问题产生的深层背景.人权问题走上中美关系前台,更多地是缘于在国际政治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美国国内政治对其外交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0.
论中美之间的海权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中美两国在海洋领域的摩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认为,中美海权矛盾主要源于美国。美国基于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考虑,企图在海洋领域对中国进行限制,以延阻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海洋利益的拓展则加深了中美之间在海洋领域的矛盾。中美海权矛盾有逐步深化、规模加大、从黄海向南海转移的趋势,但不至于爆发全面海上武装冲突。中国在发展海权时,应处理好与美国在海洋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