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院司法公信力反映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是否信任及信任程度的心理认知。加强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应注重研究法院与法官角色、能力、行为中影响群众认知的关键因素。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一定范围内不特定群众对法院及法官的有关心理认知,并就群众认知与法院工作实际之间存在的反差进行比较,剖析造成反差的成因。针对影响群众心理认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司法权威、法官职业化、法官形象、审判权运行、司法公开5个方面就法院司法公信力提升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振春  李文锁 《中国审判》2010,(4):44-44,47
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系统开展了“建人民信任的法院、做群众放心的法官”主题教育活动,把工作目标定位让人民“信任法官、信赖法院、信服裁判”。  相似文献   

3.
<正>提升司法公信力,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培育法律信仰,更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法官素质,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充分信赖、尊重与认同裁判结果。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力是指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程度。司法公信力越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信赖度就越强,司法的职能作用就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关系到法院的司法权威和形象,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就历史地摆到了法院和法官的面前。澳大利亚法官马丁曾指出:“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中,司法部门应当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世界各国学者普遍认为司法公信力高的主要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具有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法院都是司法改革的主战场.新一轮司法改革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奋力起航,法院改革何去何从更加引人关注.2月26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作为修订后的《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提出了7个方面65项司法改革举措,从法院组织体系、司法管辖制度、法官履职保障、审判权力运行、法院人事管理等各个层面,勾勒出未来法院改革的路线图.综观整个文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但主旨精神清晰统一,那便是让法院成为法院,让法官成为法官,让审判回归司法属性.  相似文献   

6.
王卫东6次荣获河南省焦作市法院系统模范法官荣誉称号,分别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河南省人民法庭优秀法官、河南省法院十大调解能手;2010年5月,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法官",并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12月当选首届河南省"十大法治人物";2012年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2月的北京,天气依然有些寒冷。2012年2月13日,人民大会堂3楼小礼堂里充满了欢歌笑语,荡漾着一股春天般的气息。原来最高人民法院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模范法院、全国模范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最近提出法官要有‘平民意识’,很受启发和教育。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法官绝不能高高在上,而应俯下身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最基层去,了解老百姓的司法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希望大家在工作中真正树立‘平民意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力为当事人服务,切实对当事人负责,虚心接受当事人的监督,努力让当事人满意,以展示汉江法院法官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8,(5):55-55
今年2月底,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在最高法院召开的全国模范法院、模范法官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模范法院光荣称号。丰台区法院长期以来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努力推进审判执行、队伍建设、司法改革等工作深入开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院系统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院系统执行工作先进单位、首都先进法院、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先进单位和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北京市“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法院、全国陪审员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通过对司法公开工作的有力推进,为全市法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是完善了内外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积极推进"阳光司法",确保司法公正,增强了司法公信,同时促进了广大法官自觉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司法水平;三是致力于公开和服务相结合,诉讼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法院更广泛地赢得了社会支持。近几年来,深圳法院的工作报告均在人大会议上以高票通过。2012年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我国首个《中国司法透明度年度报告》,深圳中院在测评的43个较大市的中级人民法院中,总分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0.
面孔刘黎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人民法庭党支部书记、庭长;2013年,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一等功;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最美基层法官;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CCTV年度法治人物;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什么样的法官值得信赖?“案结、事了、人和”,刘黎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作为一名民事法官,十余年来,刘黎审结民事案件3000余件,涉及当事人8000人,无一信访投诉,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值得信赖的人民法官”.拿出最大善意了解案情 “儿啊,你走了我俩还怎么活啊……你们还我儿子……”这是一次庭审现场刘黎的当事人令人心碎的呼喊.  相似文献   

11.
无锡法院以建设全省、全国优秀法院为标准,提出了争创全省、全国知名法院的奋斗目标。全市法院队伍素质和审判绩效明显提升,中院、辖区内多个基层法院被当地党委评为争创团结、廉洁、高效、开拓好班子、省文明法院,荣立集体一等功。宜兴市法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法院。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模范法官王德莉和曹兰芳、徐琳、黄东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审判一线法官硕士以上占37%。在全省法院处于领先位置。十五期间,共受理各类案件32万多件,审结31万多件。  相似文献   

12.
基层法院的建设与改善,对人民法院的整体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法院的法官、书记员、法警及司法行政人员有80%以上在基层法院;基层法院审判案件的数量约占全国审判案件数量80%以上。基层法院的工作水平、整体形象、司法公信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交通肇事引发的纠纷在基层法院占的比重很大,如何处理这类案件成为基层法院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亮 《中国审判》2014,(2):94-95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在法官已成为法院、法律缩影的时代,如何让百姓相信法院、信仰法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法官的认同与尊重。法官不被认同和尊重的多重因素就直观因素来讲,表现为:一是"执行难"问题。不少群众认为法院执行不力,法官暗箱操作,或想吃拿卡要,将判决书贬称"法律白条",甚至"打折出让判决书",认为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司法不如不要。二是人为放大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司法公信力,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裁判文书的信任度。对法院和法官而言,司法公信力是个大问题。司法公信力不仅体现在以事实为根据上,更体现在以法律为准绳中;不仅体现在裁判文书里,更体现在法官的言行中;不仅体现在法律效果上,更体现在社会效果上。一个良好的社会状态要看社会诚信,  相似文献   

15.
在新乐市,一提起法院院长陈双锁,人们无不交口称赞。法院班子成员称他是司法为民、开拓进取的好班长;干警们赞他是廉政勤政、一心为公的好院长;社会各界赞他是亲民爱民、乐为群众办实事的好法官。他是怎样赢得广大群众的无比信赖和拥护的呢?  相似文献   

16.
乔蓓华,女,1969年10月生,江苏盐城人,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自1992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她长期奋战在劳动争议审判第一线,主持化解了大量矛盾激化的劳动争议纠纷,帮助许多弱势劳动者走出困境。在办案之余,她还坚持十年撰写普法专栏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答疑,并开设了工作室为群众排忧解难,获得了老百姓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她先后获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党建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自2001年5月起,全国法院审判人员将正式统一换穿新式法官制服。新式法官制服的特点是取消了肩章和大盖帽,采用法官袍和西服式制服佩戴胸徽两种款式。在我看来,法官审判制服尤其是法官袍堪称最形象、最独特、最直观和最具隐喻色彩的司法符号。中国法官制服的演变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司法理念的蜕变和司法文化的更新,中国法官的形象正在变得更加文明和成熟,中国司法审判制度也正在静悄悄地走向完善、开放和权威。 中国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统一着  相似文献   

18.
邹密  范诗蒙 《中国审判》2009,(12):56-57
人民性是人民法院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是对“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审判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平台,按照“符合国情、群众欢迎、简便易行、公正高效”的要求,努力使司法为民举措更加完善,纠纷解决手段更加多样,为民服务方式更加便捷,人民群众普遍受益,在法院窗口彰显了人民司法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9.
郑鄂 《中国审判》2009,(8):56-57
司法宣传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司法宣传工作,对于弘扬社会正义,树立司法权威,改善司法环境,倾听群众呼声,提升法院和法官形象,促进法院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官能动与法院克制——关于我国审判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界关于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的探讨有助于改进我国的审判管理体制。在我国当前的审判管理体制中,审判独立是法院独立而非法官独立,审判委员会制度导致审判分离,案件审批签发制度使得法官屈服于行政权威,审判解释制度突出了法院而抑制了法官。这种体制是在强化法院的地位而淡化法官的地位,具有明显的法院能动和法官克制的色彩。从理论上说,法官是司法的实质主体,应当能动司法,法院是司法的形式主体,应当对法官的能动保持克制,法院的克制服务于法官的能动。我国审判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遵循这种思路,理顺法官和法院的关系,赋予法官能动的审判权,限制法院对法官审判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