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与式”扶贫注重培养贫困群体自我发展意识,克服了传统“输血”式扶贫模式的短期效果,是农村扶贫开发方式的探索和创新。作为“参与式”扶贫模式的有益尝试,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现了政府扶贫计划与当地群众意愿有机结合,开创了农村扶贫工作的新局面。基于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施情况调研,从“参与式”扶贫视角对比传统扶贫模式的不足和参与式扶贫的优势,并结合山东省“第一书记”政策实施成效展开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层政府扶贫的执行力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相关行政制度不完善、政府自利性行为严重及政府行政文化缺失等原因,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一些基层政府扶贫的执行力近年来并没有显著提升。提升滇桂黔石漠化区基层政府扶贫执行力基本途径主要有改革和完善基层政府领导干部责任制与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培育基层政府行政文化、加强基层政府扶贫队伍业务素质等。  相似文献   

3.
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内生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促进"两个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企业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攻坚仍然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内生动力,必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引导,落实优惠政策,做好精准对接,强化服务保障,加大宣传表彰。  相似文献   

4.
能力匮乏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我国正处于精准扶贫的攻坚期,如何催生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精准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不仅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是难中之难。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既要与区域扶贫的整体战略相适应,又要充分兼顾贫困主体的个体差异,其核心问题是聚焦精准度,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空间的“异化”力量下,青少年的个体应当具有自我调适、自我免疫和自我治疗的力量,这些力量都是网际个体所需要的“自我技术”,即福柯所说的“允许个人运用他自己的方法或借他人之帮助对自己的躯体、灵魂、思想、行为、存在方式施加某种影响,改变自我,以达到某种愉悦、纯洁、智慧或永恒状态”的实践。“网际自我技术”和“网际健全人格”之间是树枝和树干的关系,个体需要通过自我技术,达到重塑健全人格的目标,让虚拟世界的力量,转换成一种回归幸福彼岸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石漠化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防治石漠化的过程中,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管理模式弊端凸显,急需改进.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是适应石漠化防治要求的新的管理策略和方式,它在我国西北地区防治土地退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果和经验.我国石漠化防治应按照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更新立法理念、完善石漠化防治法制建设,通过综合决策制度进行综合管理,采取综合措施,以实现石漠化防治、生态建设、开发扶贫相统一的综舍目标.  相似文献   

7.
易地扶贫搬迁的法律治理是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搬迁“户”是易地扶贫搬迁法律治理的基本单元,利益分配和责任承担的主体都应当是搬迁“户”。易地扶贫搬迁协议在性质上属于行政协议,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法律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搬迁协议作为行政协议所具有的“行政性”“协议性”和“政策性”三重属性优势,构建治理主体自我约束、行政机关行政管制和社会层面的秩序约束三重治理路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易地扶贫搬迁治理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思想贫困是造成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模式只是"授人以鱼",而并非"授人以渔"。因此,"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以"扶志+扶智"的扶贫模式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提升贫困人口"造血"能力。本文以石漠化地区隆安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动学习法,以问题为导向,按照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了"扶志+扶智"扶贫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精准扶贫的视角,以广泛深入的调研,用事实数据作支撑,研究西安市城乡底层群众对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目标的社会认知(自我阶层认同、贫困原因认知、扶贫政策知晓)、社会支持感(对帮扶的感受度、信赖度、人际交往情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信心度、目标愿景、努力途径),了解城乡底层群众所思所想所愿,能够为"精准扶贫"把握"心脉",为实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凝聚共识,激发城乡底层群众求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议高度重视精神扶贫,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促进底层群众的社会参与,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0.
产业扶贫是我国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扶贫模式。然而在扶贫实践中面临着扶贫主体参与动力不足、扶贫目标偏离以及参与主体地位失衡所导致的扶贫长效机制缺失等现实困境。通过分析陕西LT县扶贫开发实践,发现其创新扶贫治理模式的关键在于构建了多元参与主体间良性互动关系模型,从而客观上激发了扶贫主体"内生"参与动力,提高了参与能力,突破了参与障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实现强国梦,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首当其冲。事实证明,乡村旅游是一种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及解决“三农”问题都有促进作用。倡导“以农村社区现有的资源客体为发展基础,以多元化行为主体为主导,以农村社区和乡村游的互动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多方位监督和调控确保目标实现”的四位一体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自2015年全面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以来,“第一书记”是活跃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主要力量,在加强基层组织、助力精准扶贫、推动精准脱贫、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建立“第一书记”扶贫长效机制事关贫困地区脱贫目标的精准实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最终完成。因此,全面分析并掌握驻村“第一书记”的概念和相关政策,从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主体角度和制度角度梳理学界有关“第一书记”扶贫长效机制的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就未来研究角度进行展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具有进行自我革命的本质要求,内在具有进行自我革命的价值牵引力、使命驱动力、思想助推力、文化传承力、制度支撑力,构筑了坚持自我革命的动力因素。中国共产党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征程上,党面临来自党内外的风险阻力,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激活坚持自我革命的各动力因素,多位协同发力,把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4.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极大振奋了民族信心。但是,“中国梦”作为一场伟大的实践,需要有不竭的精神源泉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撑。传统儒家的“成圣”理念作为激励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舍身求义的精神支柱在当代也可以用来作为“中国梦”建设实践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公民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人生观、实践观。这是传统民族精神在当下的新发展,值得我们去努力开掘。  相似文献   

15.
一、联县扶贫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1.完善联县扶贫的内部结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三帮一”或“多帮一”联县扶贫的结构是:一家省级机关、一家或几家大中型企业、一家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这从形式上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如能根据各个被扶地区不同的地域特点、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机关、企业、院所,即在安排上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加明显.这样不仅可以给联县扶贫单位之间创造相互协作的条件,同时也能为贫困地区培养一批脱贫的中坚力量,使他们逐渐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2、联县扶贫工作要能够切实引起联县扶贫单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初,云南省监察部门与扶贫部门联合开展廉政文化融入扶贫工作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受益满意”的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确保扶贫项目落实在贫困对象上,让贫困群众受益,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通过廉政文化推进扶贫活动的开展,形成扶贫项目实施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促进扶贫项目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印发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一年多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启动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迪庆藏区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十大工程”,2012年共投入省以上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2.11亿元,减少农村扶贫对象210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5元,实际增长16.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实现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率先”目标是为了实现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湖南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重大决定的战略性决策。“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共政策创新,“两个率先”目标为公共政策提供创新动力和创新空间;公共政策创新为“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需要在决策体制创新、政策主体创新、政策内容创新、政策工具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内生发展动力是提高贫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实现可持续扶贫的动力来源。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特殊,内源动力不足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研究基于动力心理学理论,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的实地调查,采用模糊评价法和熵权法,对边疆民族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现实困境做出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可以从依托优势特色资源优化产业模式、重视文化资源转化与价值重构、创新治理方式和强固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着力培育边疆民族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如此才能有效促使内外动力耦合发力,构建起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云南省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步推进的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被国家于1986年正式提出并大规模组织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云南省通过扶贫开发解决了近千万农村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从1986年底的1200多万,减少到2010年底的337.5万,成效十分显著。2011年,国家制定了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新扶贫标准,划定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提出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工作思路,标志着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其中,云南省内的乌蒙山区、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和藏区4个片区91个县被纳入国家重点扶持范围,是享受中央新一轮片区政策实惠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片区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