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名联。对于“风”字的释义,许多注家感到棘手,他们或是回避不作注,或是解释不正确。如胡云翼《宋词选》:“说风尽,也就表明唱的回数太多了”,把“风”字解释为扇子扇起来的风。沈祖棻在《宋词赏析》中说“是指悠扬宛转的歌声在其中回荡的空气”。歌声停了,风或空气也歌尽了,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讨论过“俭”与“奢”的问题。大体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黜奢崇俭”,一是主张“反俭尚奢”。《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民,克俭于家”。《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说法。孔子欣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信条,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孟子说:“贤王必恭俭”,(《孟子滕文公》)老子  相似文献   

3.
本期独家策划,讲述的是杭州拱墅区自2007年底开始“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的巨变。我们以《拱墅印象:怎一个“变”字了得》为总标题展开报道。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蒋志远 《求索》2013,(2):166-168
“《说文》四大家”之一王筠的著述中有着大量对前代学者“古今字”指论的转引。这些上至两汉下迄乾嘉的材料反映其“古今字”观念和前代学者一脉相承.是全面评价王筠“古今字”观念以及客观总结“古今字”学术史的重要凭借。忽视这种历史继承性,而以今律古地认为王筠“分别文”研究是立足于“造字相承关系”阐论“古今字”并改变了这一术语的定义。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无一例外把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比作“舟水缘”。《孔子家语’五仪解》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相似文献   

6.
“猴子磨刀”说的是:猴子见人吃果子用刀削皮后再吃,觉得很不错,但自己找到的刀却很钝削不了皮。猴子又看见人把刀子放在石头上磨过后再削皮,于是又模仿着在石头上磨起刀来。结果却是,刀口磨得和刀背一样厚,更削不了皮。猴子始终只能吃到带皮的果子。我们可以从这一故事中得到一点启示:学习他人的经验要方法得当,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可盲目模仿。刀钝了要磨才好削东西,这的确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但关键在于怎样磨——怎样去学习他人的经验。电视剧《霍东阁》中熊英俏以她“偏位独辫子”表现了她的个性美。然而也有人不管自  相似文献   

7.
陈良中 《求索》2007,(12):218-222
朱子认为王安石《尚书新义》伤于“凿”,苏轼《书传》伤于“简”,林之奇《尚书全解》伤于“繁”,吕祖谦《书说》伤于“巧”,他对宋代具有影响的四家《书》说给予了一字评,结合四家著作可见朱子的评价是精当的。对四家《书》解利弊的总结,奠定了朱子阙疑、废序解《书》、反对注脚成文的注释《尚书》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他对蔡沈作《书集传》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对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岳 《今日浙江》2006,(16):26-28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钱穆说:…  相似文献   

9.
“爨”(cuan)字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孟子·滕文公上》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此处之意为烧火煮饭;《诗·小雅·楚茨》云:“执爨(?)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此处则为灶;另外还用作戏曲名词或泛指演剧。在云南民族历史上,“爨”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则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0.
山东大鼓,又称梨花大鼓(由犁铧二字谐音演变而来),是从鲁西北乡间一种说唱形式发展而成的。清代老残《说大鼓》中说:“大鼓以梨花为最早。”明末爱国词人贾凫西曾用大鼓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了《木皮散客鼓词》。由此可见山东大鼓这一曲苑瑰宝,至少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它早在明末清初就在许多地区广泛流传,清代来年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集中研讨“荆公新学”的实学性质,并从其核心部分《三经新义》及王安石特别注重的“道德之意”、“性命之理”,延伸至他的变法实践。认为王安石的学术活动与思想的创造几乎全部都贯之实践当中,这是他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的不同之处,也是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改革家相异的地方,应该说,这正是王安石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武汉晚报》连载拙作《朱元璋治贪》,使我反复地思考了一个字———“贪”。“贪”的历史是很古老的了。在我国象形文字中,就有贪字,从贝。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古称珠贝。说起来,珠贝的历史比古时称为“钱”的货币要早约三千年。从字形上显而易见,有珠贝...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为浩劫。今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在世界各国人们以不同方式追忆反思历史祈求世界和平的时刻,日本作为发动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战争灾难的主要责任国之一,其国内政界和学界却逆时代大潮而动:某些政府官员一再发表否认侵略历史、为战犯“翻案”的言论;右翼组织编撰的歪曲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也被“审定合格”。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以狭隘民族史观挑战历史定论2005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了8本《历史教科书》,其中包括由右翼组织编撰、扶桑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该教科书以狭隘民族史观为出发…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八五”古籍整理规划项目——《沂蒙名贤丛书》(下称“丛书”)之一的《诸葛亮研究集成》一书,已于1997年9月由齐鲁书社出版问世。该书由临沂师专王瑞功教授主编。编注工作历时5年。全书143万字,分8卷,将晋代至清朝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和著评尽可能收录予以校注。其中采用稿本、纂本50余种,汇集了许多研究成果,为目前国内资料较为齐全的研究诸葛亮的工具书之一。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事迹一千多年来盛传不衰,他的名字也因此在中华民族家喻户  相似文献   

15.
汉字趣谈     
“家”(jia)字由两部分组成,上边一个“宀”,下边一个“豕”。“宀”是“深屋”的意思。“豕”(shi)指的是猪。从“家”字的结构可以看出这是由豢养驯化家畜而发明的一个汉字。“家”字表示人豢养野生禽兽,使之变为家畜家禽的一段历史。家的初文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皇’和‘王’古为辉煌、光明之意。”《诗·小雅·渐渐之石笺》“皇,王也”。分开来说,“‘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这是《古辞辨》中的第一条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有3条解释:1.盛大。2.君主。3.姓。《康熙字典》古体“皇”字有5种写法,如果我们不看皇字的原形,对这5个字根本就不认识。而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皇”字。周,毛公鼎、颂鼎上的“皇”字,上部像甲骨文的“日”,有三竖,下部是一个“土”字。从字形上看,像太阳的光芒照耀大地,这也许就是王凤阳先生说的“‘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的来由。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我们如今是生活在“圆”的世界之中,也有人说,我们是挣扎在“网”的社会里,而我却说,每个人都是运转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圈”中。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发“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的感叹,一个“围”字圈就了大千世界纷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这种紧张的人际关系氛围的产生,皆为受制于社会上各种各类的“圈”。一日由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圈。在远古时代,人类按血缘划分人际关系,但当人类进入丁以地缘划分人际关系范围的时代,就产生了以  相似文献   

18.
人权与特权     
为搞清楚人权与特权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一连几天,我也成了一个弄“权”分子,查《辞海》,翻《辞源》,不漏一丝“权”影,先挖空心思把一个“权”字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辞海》与《辞源》中关于“权”的义项均有十几项之多,释义也不尽相同。其实,若不借助工具书,只要略具古汉语常识,就可知道“权”是秤锤,“衡”是秤杆。“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汉书·律历志上》)有“衡”而无“权”,是不能知轻重也。平时说一个人的本事有多大,常讲“是骡是马,到外面去遛遛”,或说“半斤八两,到秤上去称称”。那“称称”,若光有“衡”无“权”,也还是做不成的。这让人想起妻子对那拥有一肚子学问的丈夫的讥讽:“光有本事而无权,你也是做不成什么事的!”此“权”,乃权力也。我们今天说的用的这权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以产权改革为借口,极力主张改变社会主义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主体地位。 例如,有的提出:“国有制经济改革应该是四个字,即:一租、二卖、三变、四改”。在这四个字中,租与卖很清楚,不必解释。那么“变”是什么含义?作者说,“所谓变,就是指那些租不了,卖不掉,也改不好的国有制经济,通过产权变更,而使其非国有化。”至于说“改”,“就是要尽量减少国有企业。”可见,“四字”主张的实质就是要砍掉绝  相似文献   

20.
军委秘书长杨白冰在《在全军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现在我们抓落实,就是要在‘细’字上做文章,以细求实,以细治飘。”这“以细求实”四字,真是充满哲理,催人奋进!笔者联系部队工作实际,引发如下思考。一、以细求实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细求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