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俄罗斯同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成 《西亚非洲》2006,10(6):36-40
俄罗斯把伊朗核问题当做实现俄外交战略目标的工具。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美经历了叶利钦时代的“胡萝卜加大棒”下的合作和普京时代对美国的强硬政策。通过对伊朗核政策的实施,俄罗斯在油价飙升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通过积极参与,俄罗斯使国际格局朝着结束美国单边主义,建立多边合作机制的世界新秩序又前进了一步,其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俄罗斯取得的成果部分地满足了国人的大国梦,有助于其国内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从伊朗核问题的演变看,不管情况怎样变化,俄罗斯永远是伊朗核问题上的最大赢家。这些取决于俄罗斯人准确地把握了当今世界由“极”世界向“规则”世界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对派组织向媒体公开披露了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后,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并向伊朗施压,以遏制伊朗的核技术开发。美国认为伊朗的核问题将在中东引起“多米诺效应”,使核不散条约名存实亡,拥核后的伊朗将冲击美国的安全利益和全球战略布局。因此,美国以伊朗核问题为借口,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全球瞩目的伊朗核危机中,俄罗斯所扮演的角色愈加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本文对俄伊核能合作的来龙去脉做了介绍,进而讨论俄罗斯与伊朗在核能开发领域进行合作的主要动因,探讨在伊朗核问题演变为一场国际危机的形势下俄罗斯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伊朗核问题再次将中国的外交推上了风口浪尖。一边是中国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美国,一边是美国的死敌、中国的朋友伊朗。美国要求中国“负责任地运用其地位和影响力”,支持安理会出面干预伊朗问题。伊朗则不时地提醒中国在伊朗有重大的能源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5.
自核问题爆出以来,伊朗一直坚持核强硬政策。其逻辑来源首先在于,伊朗认为本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实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因而其核活动具有合法性。其次,伊朗的核强硬政策,是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强的体现,保持与伊朗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再次,伊朗的核强硬政策有坚持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必要性来自伊朗对其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当前安全状况的考虑;可能性来自伊朗对自身地缘政治地位和战略资源的自信,以及对当前大国间微妙关系的乐观评估。  相似文献   

6.
伊朗"核问题"与美国对伊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并对伊朗施加强大压力逼其放弃核项目.由此,伊朗"核争端"逐渐浮出水面.伊朗为了自身国家利益与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可以说,是两国各自战略意图的冲突导致了这场核争端.本文在分析美伊不同战略意图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对伊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国家对伊朗核问题极其关注,但伊朗核问题主要是作为一个国际性问题而非地区性问题在国际层面予以协调。无论是最初的欧盟三国还是随后的P5+1①与伊朗的协商,阿拉伯邻国均未直接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总干事巴拉迪对这一现象感到吃惊,并呼吁阿拉伯国家参与解决伊朗核问题。②阿拉伯国家缺席伊朗核问题多边协商具有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并将对伊朗核问题的走向产生特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南 《亚非纵横》2011,(6):28-32
11月8日,备受世人关注的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并首次指出伊朗可能正在进行秘密核武器实验。尽管报告内容似乎“印证”了以色列、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此前对伊朗的指责,但是,目前这些国家对于报告的反应大都比较谨慎,与此前咄咄逼人的态势相比,声调明显有所降低,那么,导致伊朗核问题的原因何在?伊朗核问题为何会走到今天这般地步?以色列、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什么与伊朗如此纠结,特别是与伊朗核计划过不去?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做一分析,力求还原事情真相。  相似文献   

9.
伊朗研发核技术的决心(包括能力)与美欧阻遏伊朗拥核的立场严重对立。美国不能容忍伊朗拥核坐大,但能够采取的手段有限,而伊朗问题又涉及诸多大国利益。伊朗核问题将使中东局势乃至大国关系更加复杂,包括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从伊朗核问题曝光以来,伊朗多次表示从事包括浓缩铀在内的核活动是伊朗作为无核国家该享有的天然权利,伊朗的核活动完全出于和平目的,并表示宗教道义禁止伊朗发展核武器.为此,伊朗采取了临界点的核运营策略及拖延时间的谈判策略.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前景仍然充满忧虑,难以接受伊朗的核话语.因为在核查中伊朗所暴露出的问题表明,伊朗的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越和平利用核能的范畴,而且和平利用核能已成为无核国家寻求核武器的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召开紧急会议以27票支持、3票反对和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美欧提出的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决议要求伊朗采取一系列重建国际社会信心的步骤,包括全面恢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重新考虑不要建造重水试验反应堆,尽早批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等。对此,伊朗反应强烈,宣布全面恢复铀浓缩活动以示回应,决定撕毁此前与IAEA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并拒绝允许联合国对其核工厂及浓缩铀设施进行核查,伊核问题进一步恶化。为了加强对伊核问题发展的研究,我编辑部于2006年2月10日召开研讨会,请有关学者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整理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尹斌 《西亚非洲》2007,(5):30-35
欧盟与伊朗关系是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为了维护该地区的相对稳定和扩展自身的利益及影响力,欧盟对伊朗采取了不同于冷战后期(1979~1990年)的政策,逐步实施“以接触求转变”的政策。随着伊朗内政、外交的调整和中东地区形势的变动,该项政策在内容上经历了从“批评性对话”到“建设性对话”的转变,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式上凸显与美国不同的外交取向。  相似文献   

13.
2002年8月,伊朗反对派组织向媒体公开披露了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后,美国认为伊朗的核计划就是发展核武器,伊朗发展核武器肯定会造成核扩散。因此,美国采取各种措施打压伊朗,企图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在美国的压力下,200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进行了五次核查,2006年至2007年联合国先后通过了“1696”号决议、“1737”号决议和“1747”号决议,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工作,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各种场合声称“不排除动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面对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打压和力量的极端不对称性,伊朗全面分析了自己优势和短处,综合施策,巧妙运用战略战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的战略压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4.
强制外交是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危机的一种战略。在伊朗核 问题上,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力图使用强制外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然而,从2003 年至今, 伊核问题不断反复,持续升温,目前已发展成为潜在的冲突爆发点。究其原因,西方国家强制外交战 略谋划不够清晰、设定强制期限约束力不足、存在“后续成本”以及伊朗国内政局变化等因素,导致 了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强制外交始终难以奏效。未来很难断言美欧强制外交能否成功,而可以肯 定的是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利益,伊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了欧盟提出的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以"违规"为由向伊朗发出威胁:"必要时将其核问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伊朗称该决议是"带有政治目的、非法的和不合理的",并将以威胁对"威胁"。一、伊朗新政府核外交的"强硬"变化新一轮伊核危机,伊朗为始作俑者,起因是内贾德新政府在核外交上的强硬变化。2005年6月24日伊朗人民抛弃"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16.
伊朗核问题的发展态势值得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伊朗核问题进一步恶化,向安理会报告的可能性增加。IAEA向安理会提交伊核问题,将使伊朗陷入极端被动的境地。伊核问题向联合国报告,事先五个常任理事国已达成共识,中俄在态度上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当天通过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感到满意,认为该决议体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利用外交手段促使伊朗停止核燃料研究活动的愿望。中国对该决议投了赞成票。决议表示“对伊朗的核计划只用于和平目的缺乏信心”,如果伊朗在3月前不执行决议,伊朗核问题将报告安理会。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是唯一与伊朗保持核合作的国家,但俄伊核合作并不是引发近年来伊朗核危机的问题所在.俄罗斯支持伊朗发展核能,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伊核问题,但并不鼓励伊朗发展核武器.俄对伊核问题的政策受到俄伊关系、俄美关系及俄中东战略的影响.俄处理伊核问题的态度充分反映出俄伊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伊朗核问题及其对美伊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曾军 《西亚非洲》2005,(2):22-26
伊朗出于维护国家安全,谋求海湾乃至中东地区大国的实力与地位,以及开发本国丰富核能资源的需要,坚持发展核计划。鉴于种种原因,伊朗核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即使伊朗核问题走向激化,伊朗可能会遭到美国等严厉的经济制裁,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只有对伊朗采取系统的、务实的接触政策,与伊朗就核问题、地区稳定问题等开展直接深入的对话,尊重伊朗在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积极同伊朗建立海湾地区安全机制,才是缓解和改善美伊关系的良策  相似文献   

19.
美伊核博弈的建构主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朗核危机是伊拉克战争后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于美国和伊朗双方在核问题上的激烈对抗和争斗,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作出了种种不同解释。本文借用建构主义的有关概念和原理来解读美伊在这场核危机中的博弈思维和心态,认为伊朗核危机产生的关键在于美伊对彼此的“敌人”角色认知和身份建构,进而揭示美伊20多年来长期敌视和对抗的原因,并据此分析伊朗核危机的根源、实质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伊朗核问题及其走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凤 《西亚非洲》2004,(1):35-41
伊朗在秘密建造核设施的消息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强烈反应。美国认为 ,伊朗现政权一旦获取核武器 ,便会导致核武器失控 ,必将对美国主导下的中东地区安全和稳定乃至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威胁。美国遂频频敦促或联合国际社会不断向伊朗施压 ,要求其立即无条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加紧向俄罗斯施压 ,促使其停止与伊朗的核合作 ;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促使伊朗政权发生变化。伊朗方面则主要设法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欧盟建立信任和透明关系 ,防止核问题成为美国或以色列打击伊朗的把柄 ;利用利润可观的核合作项目 ,紧紧拉住俄罗斯 ,以抵御来自美国的威胁 ;在国际社会重压下 ,最终同意签署附加议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